BOOK 20
《The Nature Fix: Why Nature Makes us Happier, Healthier, and More Creative 》
自然的治愈:为什么大自然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创造力
作 者: FlorenceWilliams
出 版 社: W. W. Norton & Company
出 版 时 间 :2017-02-07
ISBN:0393242714
作者简介
弗洛伦斯·威廉姆斯(Florence Williams),美国资深的科学记者,非虚构类文学作家,其作品专注于环境,健康和科学。她是outside杂志特约编辑,也为国家地理、纽约时报这些大刊写稿;
她是科罗拉多大学环境新闻学中心的研究员,人类与自然中心的成员,也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访问学者,在非营利环境杂志High Country News的董事会任职。她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美国记者和作者协会颁发的六项杂志奖,以及耶鲁大学的John Hersey奖。
她的第一本书《乳房:一段自然和非自然的历史》获得了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科学技术奖和2013年普通非虚构小说奖。《纽约时报》将其评为2012年值得关注书籍。
书籍简介
为了写《自然的治愈》这本书,弗洛伦斯走访了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她去亲身体验日本的森林浴,去和一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兵一起在美国的荒野里漂流,她亲自跟着一个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去沙漠远足。
这本书可以说一大半是她的游记,另一小半是在游山玩水的过程里从那些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家那里得出的研究结论。
这本书向我们阐明了人类大脑和大自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比我们认为的要重要的多,即使是少量暴露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也能改善我们的创造力和增强我们的情绪调节机制。
本书第一讲
大脑与自然的隐秘连结
本讲要点
1、大自然神奇的治愈力量;
2、大自然通过我们的嗅觉、听觉和注意力来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情绪和创造力。
本讲精华内容
如果你现在不是已经熄灯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话,那就请你放下手机往四周看一看。在你目光所及的地方,你能不能看到任何自然景观呢?你的周围有没有树、有没有湖,有没有花花草草?
考虑到咱们节目的听众大部分生活在城市,我相信如果做一个统计,看不到任何自然景观的回答恐怕是要占到大多数。当然,这不是件好事。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就是「自然」。在2008年的时候,人类的栖息环境经历了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比例第一次超过了农村。
有一位人类学家开玩笑说,从那时起,我们其实进化成另一个物种了。2008年以前,咱们叫「智人」,从那以后,我们变成了「都市智人」。
人类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大自然。但有相当多证据能证明,接触大自然对人的健康和活力,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非常重要。
大自然神奇的治愈力量
比如说,在2004年的时候,日本有一个研究团队就开始研究森林浴——也就是在森林里散步——对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结果发现,森林浴首先会让人体进入一种特别放松的状态。这体现在很多生理指标上:跟在城市里散步相比,森林浴会让血压下降1.4%,让心率下降6%。
森林浴还会让人们的皮质醇水平下降12%,皮质醇是身体里跟压力、焦虑密切相关的一种激素,另外,人的交感神经活动会减少7%。
交感神经负责的是让我们对各种威胁和挑战做出反应,人越紧张,交感神经活动越多。森林浴会让交感神经活动减少,而副交感神经会更活跃。
我们的消化系统就归副交感神经管,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野外吃东西会感觉更好吃。有些农家乐可能未必是厨艺特别好,而是你就着一片森林吃饭,这种自然环境会让你特别放松,消化液分泌得特别多,其实吃什么都香。
除了让人放松之外,森林浴还能改善免疫能力。
2008年日本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受试者每天早上在森林里步行几个小时、坚持三天之后,他们血液里一种很重要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就增加了40%,哪怕过了一个月之后,自然杀伤细胞的含量还是比刚开始时多15%,而在城市里步行相同时间就没有这种变化。
当然,大自然的力量远不止是让人身心放松和提高免疫力,大自然也不光是指森林。
比如有研究发现,在沙漠里徒步三天之后,人们在远距离联想测验上的成绩就能提高50%,远距离联想测验是一个衡量创造性思维的指标。
也就是说,在沙漠里待一小段时间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提高了。难怪佛陀啊、耶稣啊这些牛人都爱跑到沙漠里去闭关。
现在还有一些证据发现,大自然的治愈力量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让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病学家都束手无策的心理障碍。
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美国有一些试验性的治疗方案发现,那些在战争里受到精神创伤的士兵如果能去森林公园里生活一段时间,那他们更容易从创伤里走出来。再比如抑郁症,欧洲有些科学家正在尝试把抑郁症患者丢在森林里干活,现在有小规模研究的数据证明这种方法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把这些例子反过来看的话,那我们这些远离自然的「都市智人」们可能就面临着一些潜在危险啦。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城市,在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很少认真考虑过怎么把自然环境融合进人工环境里。
钢铁森林不是森林。人的心理、生理可能已经在这种环境里受损了。有人怀疑现在像抑郁症这类心理障碍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就跟城市化、就跟人离开自然环境太远有关。
自然环境对人类到底意味什么呢?到底是自然里的「什么元素」对「人的哪方面」有好处呢?
有一本书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做了一个挺不错的归纳,这本书是去年在美国出版的《TheNature Fix》(自然的治愈:为什么大自然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创造力)。这本书的作者叫弗洛伦斯·威廉姆斯(Florence Williams),她是一位资深的科学记者,为国家地理、纽约时报这些大刊写稿。
为了写《自然的治愈》这本书,弗洛伦斯走访了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她去亲身体验日本的森林浴,去和一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兵一起在美国的荒野里漂流,她亲自跟着一个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去沙漠远足。这本书可以说一大半是她的游记,另一小半是在游山玩水的过程里跟那些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家打听来的研究结论。
游记部分,咱们就不说了。接下来的时间,我把书里一些重要的、有趣的结论提炼出来跟大家说一说。
大自然到底是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人类的身心呢?
嗅觉影响
首先是通过一个平时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感官——嗅觉,也就是通过气味来影响人的身体状态和情绪。
大自然里最重要的一种气味可能是从树里散发出来的那些香味。产生这种香气的是一些芳香挥发性物质(aromaticvolatile substances),它们是树木分泌出来的植物杀菌素,主要的作用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来保护自己。
日本的科学家发现,人们之所以经过森林浴之后免疫力会增强,可能就是因为鼻子里吸进了这些植物杀菌素。有一个实验让一群受试者在酒店房间里睡了三晚。
房间的加湿器里加了从日本扁柏——一种柏树里提炼出来的精油,里面含有很多植物杀菌素。受试者睡觉的时候,植物杀菌素即通过加湿器散发到空气里。结果,在这种房间里睡觉的受试者,体内的自然杀伤免疫细胞增加了20%。而对照组却没有变化。
不过,即便有这样的实验结果,也不是说大家在家里用植物精油做熏香就万事大吉啦。因为具体是哪些植物杀菌素起作用,他们在人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与其买植物精油在家里闻,不如直接走到森林里去。
科学家在日本乡村那些树木茂密的地方的空气里能检测到的植物杀菌素有100多种,但在城市的空气里,除了公园附近有一点点之外,在其他地方检测不到任何一种植物杀菌素。
除了树木的芳香之外,还有一种气味对人的影响也很大,那就是泥土的腥味。
泥土,尤其是那种下过雨之后湿润的泥土里会散发出一种腥味,大家应该都闻到过。这种气味来自于土壤里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里散发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土腥素(Geosmin)(土是泥土的土,腥是鱼腥味那个腥)。
人的鼻子对这种气味极度敏感,一个游泳池里只要滴进去7滴土腥素,我们就能闻得到。科学家推测,这种敏感性可能是一种进化上的适应功能——有这种气味,就意味着土壤里有活的微生物,也就意味着土壤下方有水源。所以闻到土腥味,我们心理上就会放松下来,因为这意味着水源就在附近。
听觉影响
说完嗅觉,我们接着说听觉。
人对土壤的气味很敏感,这可能是一种进化上的适应功能。同样,人对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很敏感,也有这种进化上的意义。比如说,流水的声音、瀑布的声音会让
人很安心,原理跟对土腥味敏感应该差不多。
再比如说,早上刚醒来的时候听见的鸟叫声,会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猜测,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鸟叫声是周围环境很安全的一个信号,听得见鸟叫声,就表示那一天天气可能不错,没有什么危险的大型动物正在接近,附近也没有洪水、没有森林大火。反过来,如果听不见鸟叫声,那就意味着哪里不太对劲,那是一个危险的预警信号。
我想到《异形:契约》里有一段情节,主人公他们走到一个森林里,忽然就觉得特别不对劲,这时候其中有一个人说:「太安静了!」连鸟叫声都没有,肯定哪里不对。
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研究,让一群小学生在午饭之后听一会儿鸟叫的录音,结果他们在后面的测试里就更能保持专注。这可能就是跟安全感有关,听到鸟叫声之后潜意识里认定环境安全了,那就不用把过多的注意力耗费在监视环境上,而是可以把它们集中在眼前的工作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鸟叫声都有让人放松愉快的作用。乌鸦那种叫声就不讨人喜欢,更多人喜欢的是那种调子很高、很明亮、有颤音的鸟叫声。
注意力影响
刚才提到了注意力。其实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大自然对人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对注意力的调整上。那我们最后就把这一点展开说一说。
人的注意力是非常狭窄的,人的大脑大概只能同时跟踪四件事。如果环境里有很多容易拉走我们注意力的信息,那我们其实就要花费很多的认知资源去抑制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去过滤出其中重要的,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而过滤和抑制信息非常耗费认知资源。
我们想一想,在现代的城市生活里,这种需要我们过滤和抑制的信息,是不是非常多?手机里的短信、各种应用的提醒、马路上汽车经过时的噪音、喇叭声,大街上的广告牌、信号灯,都是需要过滤的。
大脑里处理这种任务的那一部分,叫执行网络,其中最主要的结构就是大脑皮层里前额这一块叫额叶的部位。可以说,如果人整天处在这种信息过载的环境里,额叶是很容易过度疲劳的。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环境心理学家瑞秋·卡普兰(Rachel Kaplan)就注意到,很多心理困扰其实都与这种精神疲劳有关。
那怎么样让额叶和执行网络休息一下呢?方法是让大脑切换一个工作状态。
在执行网络之外,大脑还有一个默认模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是我们在发呆、在做白日梦、在没有什么特定的任务目标的时候,大脑激活的那个网络。
人很多时候产生一些很有创造力和洞察力的想法时,其实都是处在默认模式网络。阿基米德为什么是在泡澡的时候突然想到那个称皇冠的方法呢?就是因为人洗澡的时候默认模式网络往往是很活跃的。
切换到默认模式网络,执行网络就可以得到休息了。而除了泡澡之外,最容易激发默认模式网络的,就是走到大自然里去。
不知道大家去旅游的时候有没有过那种体验,你深入大自然的前几天,会感觉很新奇,注意力到处被吸引,但几天之后,就好像注意力被解放了,你仍然会被一些景色吸引,但那种吸引是很温和的,不是像手机里的提醒那样强行拉走你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在景色之中很自然地流动。
这时候你的思绪也进入了一种自然流动状态,也就是默认模式网络被激活的状态。这时你不但感觉身心舒畅,而且很可能灵感涌现、创意爆发。
用瑞秋·卡普兰的话来说,深入自然一段时间之后,你眼里的景观会变得既有趣,又不是太有趣,它们正好在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点上,这些景色能很温柔地抓住你的一点注意力,但又不是强占你的注意资源。
瑞秋·卡普兰发明了一个术语,她说,这种景观有一种「柔软的魅力」,英文是Softfascination。这个词概括得很妙,听着有没有一种大脑被轻轻地按摩的感觉?
当我们被这种有柔软魅力的景观包裹的时候,最能激发默认模式网络。卡普兰说,我们在人工环境里,也有可能找到这样的景观,但它们还从最容易从自然环境里产生。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
虽然咱们还没有说完大自然影响人类的所有机制,但已经可以感觉到了,大自然影响我们的途径是非常多的,树木里散发出来的杀菌素,土壤里微生物散发出来的土腥味、鸟叫声、水流声、有柔软魅力的景观,这还只是一部分,还可能有很多机制没有被发现。
相比于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科学家对于自然环境如何影响身心的关注是有点滞后的。刚才说的,很多都还只是科学家的初步探索。
所以,我们在房间里挂一幅风景画、弄点精油来熏香,这些方法可能都有点好处,但最好还是要走出房间、走到大自然里去,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把大自然的所有好处都搬到房间里。
根据芬兰学者的一项研究,人每个月在大自然里呆5个小时以上的话,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就会有相当明显的改善。每个月5小时,其实也不多,也就是每个星期要去一个远离人工环境、有山有水有鸟叫声的地方呆上一个多小时。有心去做的话,这个标准也不难达到,对不对?
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刚才说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开始说到大自然里的视觉刺激是怎么影响我们的了。下一讲,我们就着重来说一说大自然里的视觉元素。
这就是这一讲的全部内容。祝你生活愉快,我们下期见。
住的偏僻。前些日子散步,真闻到路边私人小田地的泥土芳香!身体一下舒畅无比几乎天天清晨都有鸟儿啁啾。。。闻着绿植花香,真的是满屋子的幸福满足感啊
我都不用暂停,周围没有树,没有花,更没有鸟,怎么办?小时候采一大包花瓣洒到地板上的事再也不会有了,不是成长了,是没那么多花了
此刻听这一期,刚好在公园走路锻炼,有树、有花、有湖。幸福感突然暴增了。
魏知超 回复 @张张_ktg:
魏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电影里的角色作为实例来说明或证明一些理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似乎还是以虚对虚。
特别怀念泥土的香味,还有青草被晒干的清香,可是回不去了
回归大自然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益。这不是文艺情怀作祟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呀,开眼界了
老师您好,我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不过没从事这一行,通过您的课程,不仅重燃我对学科的热情,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有一个小请求,平台的节目每期有分散的笔记(文稿),听过如果想记录还得回到哪那一期,但应用场景比较分散,这样有点不方便,不麻烦您太多的情况下能不能做个汇总,几本或一本汇成一个笔记。谢谢。
魏知超 回复 @凯文与心游: 谢谢你的建议!我们现在的确正在考虑,在第一季完结之后,给大家提供我们整理好的文稿,具体的形式和内容的编排我们还在考虑,会在节目接近尾声时有定案,到时候通知大家
戴耳机听鸟叫在公园里溜达,行不?
魏知超 回复 @Lattekitten: 哈哈, 可以啊。感觉是一种听觉版本的虚拟现实。
想了想对我来说最容易操作的是去公园跑步和听鸟叫的音频
魏知超 回复 @RomanaGallifrey: 公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最好人工噪音要少一点,至少要不太有车经过的噪音。
魏老师o(^o^)o问一个题外话,听音乐为什么会改变情绪状态?内在发生机制是什么?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引起的情感共鸣,也不一样 之前好像看过听悲伤的音乐,并不会使我们悲伤。能不能做一次饭团?回答啊
魏知超 回复 @子非鱼xzw: 好问题!也是个超级大的问题啊!我觉得可以做一个特辑。给我点时间策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