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我将分公司生产和自己的工作情况作一个述职报告,请大家审议……”
2002 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在东明石化老办公楼五楼会议室里,一场前所未有的述职考评会开始了。
主席台上依次就坐着集团公司各位领导。发言席上,站着一位接受考评的分公司经理,手拿精心准备的讲稿侃侃而谈。台下,坐满了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部分职工代表。他们神情肃然,认真聆听,手里还拿着一张张各式表格。
东明石化的人事制度改革动真格了!
当时,他们还属于地方国有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切与县委县政府对接,上边有什么部门,下边就有什么“腿”。机关处室达到了37 个,比如政工口就有党委办、团委、宣传处、职教办、武装部、妇联、计生办,管理口的也有计划处、财务处、审计处、工程预算处等等。有的职能单一,有的交叉重叠,有的官多兵少,有的有官无兵。出出进进,大大小小,官帽戴上都不愿摘下来。1700 多人的企业,副处级以上的头头就有
300 多位!人浮于事,互相扯皮。
必须改革!李湘平大刀阔斧、毫不犹豫地出手了。
他们研究决定,按照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功能职责,撤并合转成13 个部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生产调度部、企管部、规划发展部、后勤保障部、资产运营部等等,分(子)公司也精练为:炼化公司、热电公司、实业公司、供应公司、恒泰公司、恒昌公司、经销公司等等。
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就地免职,重新竞聘上岗。并且为了避免正副职之间闹不团结、拉帮结派,互相扯皮别腿,也为了“打板子有对象”,干脆每个处室只设正职一人,不设副职,所有没有竞聘上的都是普通工作人员,服从正职领导。为了避免震动过大,董事会决定对免职干部实行“经济待遇不变”的临时性安抚措施。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人人感到了挑战、也迎来了机遇。至于竞聘评判标准,再也不是几个领导人所谓的“伯乐相马”,而是学习汲取兄弟单位经验,采取符合实际又便于掌握的打分投票举措——“赛马选拔”。
这天,李湘平把副总经理兼组织人事劳资部部长张岭峰找来,将一份材料交给他:“老张,你组织几个人商议一下,学学人家的办法,搞一套咱们公司干部任职的量化标准。”
“好的,董事长!我们马上干。”
张岭峰是东明石化的“老人”,早在建厂之初就调来了,历任基建办沙石料组组长、运销科副科长、厂办主任、1998 年当了人事劳资部长。如今,新班子第一把“火”首攻他分管的领域,自然是责无旁贷。他立即带 领本部门的“人马”冲向前线。
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查阅相关资料,草拟种种方案,送走了一片片晚霞,迎来了一轮轮朝阳。反复讨论,数易其稿。李湘平接任之初,事务繁多,忙得不可开交,可对于人事部门送上来的方案,再忙也要细致审阅,组织党政联席会一一“过筛子”,最终形成了全新的《干部测评办法》。
文件规定:以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事业心、廉洁性等十几项标准衡量干部是否称职。今后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定量、定性考核,组织相关人员打分评判。副处级以上干部得分在70 分以下者,一律免职。干部聘任程序为:基本资格确任;述职;公司领导和职工代表打分;董事长从中选择提名;董事会研究;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董事长聘任。
于是,这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与会人员全都庄重地拿起手中的笔,面对着一张张《干部素质测评表》、
《干部评价表》,认真地倾听着各位干部的述职,慎重地思考着如何下笔。用李湘平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好好当一回人事部长。”
缪振起——时任东明石化炼化公司副总经理,通过申报述职、答辩评判,竞聘本公司总经理。炼化公司是东明石化起家的“大本营”,国有资本为主体,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分公司之一。缪振起身材瘦削,性情随和,干起工作来脚踏实地。经过充分准备,他走上述职答辩台,侃侃而谈…… 他是地道的东明人,地道的农民子弟,1963 年出生在小井乡里长营村,从小好学上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备与制造专业,是本村第一个本科生,引起了轰动。那时人们见了他村人就问:“听说你村的谁谁谁,考上大学了?真管!”
1989 年他大学毕业了,分配到山东德州机床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可是全家人都在东明,父母盼望他回到身边来工作,缪振起也不习惯一个人在外地生活。1991 年春节放假,他回家过年,听说县里石化厂开工了,便想调回来。经人介绍,他找到厂总工程师游同想和厂长杨永昌。听完他的来意,杨厂长表示要看看毕业证。
第二天,缪振起便拿着毕业证书来了。杨永昌看着沈阳工业大学的大红印章,满意地点点头,说:“正是我们需要的专业,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啊?”缪振起一愣,忙说:“我还没跟原单位说呢,要是不放,档案不太好拿。”
“不管那个,你先上班,待遇与头一年进厂的大学生一样。手续的事咱再说。”
就这样,缪振起给德州机床厂打了个电话,说父母年老需要照顾,不回去了,就在石化厂维修车间做技术工作。原单位十分看重这些大学生,专门派来了一位车间主任劝其回去。缪家父母婉言谢绝。一个月后,缪振起回去找分管厂长要求批准调动,碰了个硬钉子:“不行,我们研究了,不同意。你回来照样干,既往不咎。但别再提档案的事。”
左说右说就是不行。缪振起只好收拾行李返回东明,先在东明石化继续干着,成了没有档案的“黑人”。在那个人才流动还较困难的年代里, 档案是一个人的“证明”,长期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爱才心切的杨永昌专门到德州机床厂去了一次,直接找到厂长求援:“俺东明是个穷县,石化厂又是才建的新厂,急需小缪这样的人才。你们就支援一下吧!”
机床厂长见东明石化的“一把手”,为了一个大学生亲自上门协商,十分感动,热情接待后表示:“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可是咱厂也有规定,不能轻易开口子。你先回去,我们研究一下再说,好吧?”
此后不久,终于有了好消息,可以办手续了。这样,上了两年班的缪振起,才把自已的档案拿回了东明石化。后来转任菏泽市领导的杨永昌,见到缪振起还打趣地说:“你是我‘挖’过来的!”
缪振起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自从来到东明石化那天起,就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干起来。从车间技术员,到设备科员、副科长一路走来。后来成立集团设备处,他当上了副处长、处长,为石化建设催化、重交沥青、液体石蜡等装置洒下了汗水。为了全面培养锻炼,他又分别调任溶剂公司经理,炼化公司副总经理,对生产组织管理越来越熟悉了。
此次竞聘,缪振起赢得了评委们的肯定,获得了高分。经董事会研究,被李湘平董事长聘任为炼化公司总经理。
而竞聘能源公司总经理的吴裕洪,却是另一方面的用人范例。他是四川省遂宁人,世代在家乡务农,八十年代中期考上华东石油大学机电专业,第一次出川来到了山东东营。他个子不高,却健壮有力,脾气性情也与山东人吻合。1989 年 7 月毕业时,老师对他说:“你是四川人,离着湖北潜江近,去江汉油田吧!”
不料,他却不愿意,希望能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用上所学的专业技术。正好东明石化刚刚建厂,到学校里要人。东明在哪儿?吴裕洪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得知这是全县最重视的工厂,大有前途,便痛快地来了。进厂后,他随大家去洛阳炼油厂培训了半年,参加了第一套催化装置的建设,分到电修车间任技术员,扎扎实实地工作起来。东明石化大部分干部职工,都是本地人,外地的不多,尤其是吴裕洪来自遥远的大西南,回一趟家实在是不容易。而他在家又是独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妺妺,父母盼望他调回家乡去。
起初,他也动摇过——
一次,因为更换某个机件,车间副主任安排吴裕洪带人操作。正干着,主任得知了,不同意这么干,赶到现场训了他一顿:“副主任不懂业务,你作为技术员还不懂吗?”
吴裕洪百口莫辩,心中委屈:你们当领导的,我都得听啊,这会儿又说我不对了!
后来,同事给他在当地介绍了女朋友,新华书店营业员,两人情投意合,但谈婚论嫁时还没有房子。吴裕洪就在厂家属区借了一间,买了几件新家俱搬了进去。不料,有位负责人坚决不同意,命令道:“这房有其他用处,马上搬出来。”
他一再求情:“新婚家俱刚搬进来就搬走,不吉利,等等再搬好吧?”“不行!”一来二去,工作与愿望有差距,生活安排也不顺利,让年轻的吴裕洪很受伤,感觉到这是在欺负外地人,萌生了调回老家的想法。不过,这事让厂领导知道了,认为东明石化人应有胸怀,不管是不是本地人都是一家人,还是帮助小吴解决了住房。在不少东明朋友的帮助下,吴裕洪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尽管有些不如意,可吴裕洪认可东明人的尽孝道、讲义气,还是安心地待了下来。对待工作,他更是毫无二话,一直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因为离家远,他基本上很少回老家,过年过节也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只是按月寄回部分工资去。隔一段时间,打一个长途电话问候一下父母。那时村里没电话,要接个长途还得跑到乡里去……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吴裕洪不放心,多次把他们接到身边来赡养,可是两位老人家不习惯北方的生活,又不愿给孩子添麻烦,来后待不了几天,又回老家自己生活。那一年,吴裕洪照例值班,不能回家过春节,父亲上房顶去取自家腌制的香肠,不料一脚踩空摔了下来,将股骨头摔坏了,姊妹们打电话告诉了他。
“啊?!”吴裕洪十分自责,如果自己在家哪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他立即请假赶了回去。
父亲做了手术,还需静养一个多月。可老人担心影响了儿子工作,催促着他抓紧回去。
哦!我的老爸老妈,我的至爱亲人……
吴裕洪满眼热泪,一步三回头地回东明了。他知道忠孝不能两全,对不起父亲母亲了,但对得起东明石化。这样的人能干不好工作吗?他从一名电气维修技术员做起,先后当了电修车间副主任、主任、热电公司副经理。
竞聘会上,吴裕洪操着带有川音的“东明普通话”,对答如流,头头是道,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管理,都十分过硬,总成绩高居榜首,一举赢得了能源公司总经理职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岗位小天地,竞聘大舞台。
在其他相关分公司和各部室负责人竞聘过程中,也都是像缪振起、吴裕洪们一样,龙争虎斗,择优选贤,分别由丁书兵、张云杉、郝忠臣、杨树防等人胜出,后来在各自岗位上一展身手、冲锋在前。在此基础上,李湘平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趁热打铁,加大改革力度。概括起来就是以实行“一书四制”为总抓手,全面深化各项制度改革。
何谓“一书四制”?这是东明石化学习其他国企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出台的一项创造性改革措施。“一书”具体是指聘任书,“四制”具体是指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年度经营目标综合评价制、经营风险抵押制和年薪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四大改革: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资本运营机制。一要搞好合资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资源入股,加快发展步伐。二要逐渐稀释国有产权,对新建项目及存量资产中的优良部分进一步向内部职工、社会资本开放,形成产权多元化的经营格局。
二是人事制度改革。一要继续深化机构调整,理顺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增强协调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实行干部竞聘,按照“一级聘一级”的办法,由各单位各部门确定所需竞聘岗位、职数、条件等。再向公司公示,经竞聘委员会评定,优秀者上岗。落聘人员三年内未被聘用的, 将取消经理人才应聘资格,实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三是用工制度改革。一要实行职工竞争上岗,对通过竞争未能上岗的职工,实行下岗不离岗,三年内薪金递减,如三年内仍不能竞争上岗,将被推向劳务市场。对新进厂人员要经过培训竞争上岗,形成“能进能出” 的用人机制。二要实行干部任期目标制,对年终完不成任务的中层以上干部,视情况降级使用或解聘,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破格提拔,打破干部职工界限。
四是分配制度改革。对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分(子)公司经理以上人员实行年薪制,依据“经营风险抵押制”交纳风险抵押金,年末由审计等部门按照《经营目标合同责任书》,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经营成果加以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兑现奖惩,使收入分配与责权相对等,提高主要经营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对一般员工要在提高工资总体水平的基础上,实行“同岗同酬、易岗易薪”,奖励贡献突出的管理、技术、营销骨干,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年薪制!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确定并支付经营者薪酬的分配方式。它突破了薪资结构的常规,促进企业人才建设,也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但薪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和本人的努力、及企业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因此也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国外,年薪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安排。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中,亦开始实行。然而,整个菏泽还没有一家实行年薪制的企业,也没有人敢于公开谈论。因为菏泽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干部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对偏低,似乎一说起年薪制,就有为自己谋取钱财的味道。
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李湘平挺身而出!他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为了激励从业者的积极性,为了留住需要的人才,就要舍得下大本钱,这就像上项目一样,大投入才能大产出。同时,年薪制不仅仅是一种利益,更是一种责任!经营者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而,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积极探索,制订方案,报请县委审批同意后实施。
谁能拿到年薪、分别为多少,直接牵扯到个人利益,难免会有不同的想法。曾有个别副总找到李湘平说:“弄多了不好管理,不如光咱几个拿吧!省事省心。”李湘平看看他说:“光咱几个能干起来不?我的同志哥啊,咱搞年薪制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好事,可别弄成了小圈子,把好事办砸了!”
时任企管部总经理的尚庆录,组织人员承担起草实施方案的重任。他是菏泽成武人,中等身材,一头略带卷曲的头发,透着执着坚毅的性情。他1989 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分配到刚刚奠基的东明县石油化工厂,可以说是第一批员工,经历过多个岗位的历练。
首先,他们根据李董事长指示向县里写了一个请示报告。县委相当重视,专门派了经委一位副主任,与尚庆录等人到已经实施上述制度的东部地区考察、学习。他们相继跑了威海三角集团、潍坊海化集团等,核心是薪金的分配要体现出责任大小、贡献大小,同样的级别,责任贡献不一样,年薪就不一样……
回来后,他们又结合本公司实际,潜心切磋琢磨,制订出详尽的“一书四制”方案,提交董事会审定,同意后又报县委县政府批复。毕竟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家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啊,将一下子大大拉开与其他单位人员的收入距离,甚至比书记、县长都要高的多。当然,这里边也包含着极大的付出和风险。
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也就有利于县里的发展。2003 年元月份,在东明县人民代表大会上,经过讨论,一举通过了东明石化包括年薪制的系列改革方案。会后,东明县委书记刘勇专门把李湘平找到办公室谈话:“湘平,你们拿那么高的年薪,可不能出经济问题啊!”
“刘书记你就放心吧!我是干审计出身,是有底线思维的。该得的让大家得到,不该得的那是一分也不能得。目的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李湘平掷地有声。
实行“一书四制”对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来说,是强大的动力,也是巨大的压力:除了生产经营指标以外,连员工违纪、计划生育、现场卫生等都列入考核范围,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就要从年薪中扣除罚金,直至将其缴纳的风险抵押金扣完为止。李湘平要求负责考核的尚庆录等人,一定要瞪起眼睛、硬起心肠来,做“黑脸包公”,铁面无私。
实施第一年,就有几名领导干部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抑或是出现违纪现象,被扣了年薪。其中有一名二级公司的总经理,在审计中发现有亏损,考核奖惩部毫不犹豫:扣钱!他不服气,找到尚庆录理论:“不能这么扣,太多了。再说原来的指标就定得高……”
“那是经过核算的,也是你签字认可的。我们根据责任书办!”
此事报到李湘平董事长那里,一句话把这位“告状者”说得没脾气了:
“你要是觉得指标高,可以不签字,我让敢签字的来干!”
实践证明,这套目标考核奖惩体系,也就是“一书四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年一签、高收入与高风险并存,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干劲,也分解了压力,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直到今天,东明石化还在使用这套制度,只不过更为完善、更为规范了。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东明石化取得年薪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后,菏泽市的许多企业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效仿。
这场有关人们切身利益的大改革,如同一场急风暴雨席卷东明石化,以及整个东明县城。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李湘平三个字成了东明家庭中谈论的话题。因为东明石化是全县的财政支柱,很多员工家属遍布各行各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李湘平真大胆啊!”“李湘平太胡闹了!”“李湘平是条有血性的汉子!”种种说法,不一而足,有的惊叹,有的敬佩,有的忧心,有的骂街……
曾有一位县级领导,为东明石化发展操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这次为了亲属工作之事找李湘平说情,遭到婉言拒绝:一切按规定办事。气得那位领导摔了电话!黑信、告状、人身攻击甚至威胁,风刀霜剑一般飞来。
好一个李湘平,好一个董事会,众志成城,岿然不动!李湘平咬紧牙关,挺直腰杆,身正不怕影子斜,出水才看两腿泥,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绝大多数干部职工是完全理解的,东明县委县政府是坚决支持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东明石化坚决而清醒地进行了机构、人事、
用工、薪酬等改革,焕然一新,面貌大变,心更齐了,劲更足了,高举起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旗,劈波斩浪、奋勇前进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