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香自来》纸质书发售中,边听边读思路更清晰!
全书共计11大章85小节及8篇番外篇,,73万字海量内容构建中国香学知识体系数,千年的中国香史、“沉檀龙麝”四大名香、浩如烟海的传世香方、世界香史、一尊尊精美的香炉、古人的焚香方式、道家文化与历史上的道家名香、精妙绝伦的香气养生……众多精彩纷纭的内容,大量彩色插图,为读者呈现古典雅致的香文化传承。
【中国香史】后宫利器,鹅梨帐中香的意乱情迷:
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南明小朝廷就步步败退,在苦苦支撑了17年之后,最终还是灭亡了。
正当全天下的汉人都在因满清的入侵而惶恐不安时,却渐渐发现满清的统治方式似乎和之前的蒙元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对汉人采取的同样是高压统治,但又表现出一种极其强烈的对汉文化的青睐以及对满汉融合的期望。
(满汉融合的圆领上袄)
先来说说蒙元和满清的区别。蒙元是一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根据资源的多少而不断游走,他们的目标是掠夺,而并非是认真地进行统治。所以蒙元饮马中原之后,以农耕为本的汉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他们看来如此懦弱的民族也没什么值得学习的。
但是满清不一样,首先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起源于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的渔猎民族,这种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距离就没有那么疏远了,彼此有很多交融互通的地方。
其次满清吸取了蒙元灭亡的深刻教训,没有一味地去扩张、去征服,而是沉静下来认真地管理这个国家。既然要管理,首先就要扫除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起初满语是官方语言,包括像康熙年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都是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字来写的,并没有用到汉文。但渐渐就发现只用满语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天下太大、官员太多,仅是汉文奏折就占了绝大数多,官员的奏折皇帝看不懂,皇帝的批示官员看不懂,那还怎么管理国家呢?所以学习汉语就被推到了主导位置,成了一门必修的功课。
(满汉合璧本《圣谕广训》)
以至于到了乾隆时期,汉文化太过风行,就连盛京将军在给皇帝的奏折里都不会写满文了,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那可是大清的中兴之地。这就让皇帝非常气愤也十分担心,生怕老祖宗的东西全部被遗忘了。于是在雍正、乾隆两朝,就曾大力推广“国语骑射”,并定为“旗人之要务”。国语就是满语,骑射就是满族攻占天下最拿手的战斗技能,骑马和射箭,以此提醒八旗子弟虽然汉文化要学,但也不要忘本,可见满清对于汉文化的态度最低也是满汉并行的。
另一方面满清是尊孔重儒的,因为他们深知“孔儒”是汉人几千年来的精神信仰,也是笼络人心最好的方式,尤其对于外族的统治者来说。再比如任用汉人为官,允许满汉通婚等等,满清都显得十分包容。
因此在满清的统治之下,汉文化没有像元朝那样再次形成断崖,而是有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这也才有了之后的康乾盛世。
按理说,我们的香文化也理应延续明朝的复兴之势才对,可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海禁”。前文曾提及,大多数的香料都不是产自国内,而是依靠海上丝路的贸易进口,所以一旦实行严格的海禁,大量的香料就会被阻挡在国门之外。
(海禁时的广东十三行)
海禁从元朝就开始了,明朝也跟着搞了好几次,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的需要、贸易的保护、抵挡倭寇的侵扰等等,但总体上还算是张弛有度,都没有太长时间的持续性。但到了清朝,为了防止南海郑家势力的“反清复明”,海禁变得十分严格,从顺治朝开始就规定“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虽然后来康熙年间曾有过三十年的开放,但很快又因西方的种种干扰重新收紧,再后来干脆就闭关锁国了。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清朝的海禁让中国完全错过了与西方一起进入人类高速发展通道的机会,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等等更先进的文明失之交臂。因此清朝的海禁,不但导致香料进口受阻、价格攀升,也直接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结局。
虽然香文化在民间的发展乏善可陈,但贵族阶层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贵族永远对于价格是不敏感的,比如在大清的宫廷之中,香文化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被利用得更加淋漓尽致了,接下来我想通过一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来跟大家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这部电视剧名叫《甄嬛传》,上映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只是谁也没想到,通过这部戏中精彩的宫斗,竟然还让大多数国人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香的风采,因为剧中出现了很多神奇的香品,它们都各具功效,甚至成为了一种宫斗利器。而这些香品也的确是有来源和出处的,只是为了配合宫斗效果夸大了它们的功效。
比如宫中第一调香高手安陵容就善用南唐李煜的传世香方“鹅梨帐中香”,用于激发皇帝的情欲,由此来获得宠爱。而真正的“鹅梨帐中香”究竟是如何制成的呢?它到底有没有这方面功能呢?我们可以通过《香乘》上的记载来解读一下。
(《甄嬛传》剧照)
《香乘》中有云,“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使用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就是三种,沉香、檀香、鹅梨。制法相对繁琐一些,先把鹅梨削去顶盖,取出梨核形成一个中空,把沉香、檀香磨成细末填充进去,再把顶盖用竹签固定于原位,使得鹅梨形状复原。然后上笼隔水蒸,让梨汁与香料充分融合。
重点在最后的步骤,在梨被蒸得皮酥肉烂之前关火,小心撕掉梨皮,将梨肉与香粉同捣为泥。香方中以梨汁入香的有很多,但直接用梨肉入香的比较少见,这也是此香的奇特之处。
(“鹅梨帐中香”上笼熏蒸步骤,见闻香堂制)
这款香从专业角度看有一个难点,那就是鹅梨的选择,因为不是所有的梨都叫鹅梨,也不是越甜的梨就越好。《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沙苑榅桲。”所以我们知道至少在北宋,正宗的鹅梨是河北产的。再有苏轼的《与欧阳知晦四首》中曾提到用鹅梨合药,“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言下之意就是鹅梨在南方是没有的,也可以佐证鹅梨的产地。
但在今天我们很少会听说鹅梨,一般都说鸭梨。所谓鸭梨,就是梨顶端连接梨梗的那个凸起像鸭头一样,而鸭头和鹅头的区别,各位都应十分清楚。所以古人所称鹅梨应该更接近今天河北一带的鸭梨,其中又以顶部凸起更为明显且梨香更浓郁的品种就越接近历史的真相。所以如果我们要做鹅梨帐中香,梨的香气是最主要的,像今天的很多品种,雪梨、香梨、酥梨之类尽管好吃但却不堪入香。
古老的鹅梨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各种杂交、进化,在今天已经很难寻得了,因此实在找不到鹅梨的话,也可以选用沙苑榅桲来替代。榅桲也是一种古老的水果,只因其食用时口味不如鹅梨,反而没有被人为地去改良品种,基本保留了原始的状态。香气方面,榅桲虽然在甜度上略逊鹅梨,但果香味却可与之比肩,清爽酸甜之中带着浓郁的花香气,用在鹅梨帐中香里也别有一番特色。
(古老的“沙苑榅桲”,今多产自新疆地区)
再回头看香方的配比,沉香占了绝大多数,而沉香作为众香之王,最主要的功效就是镇定、安神,可以很快让人去除烦躁沉浸在香气里。梨汁,自然更是甜蜜无比的,而甜味往往可以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安全。让我们试想一下,安神镇定的沉香和甜蜜温暖的梨汁结合在一起,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呢?当然就是有助睡眠,故而“帐中香”的本意就是用于寝室之中,它的功效也与寝中之事息息相关。
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就是这款香到底有没有催情的效果?我个人认为,香甜的味道本身就会营造一种浪漫温馨的氛围,在这种暧昧环境下的两情相悦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同。但如果想让“鹅梨帐中香”真正具有激发情欲的功效,则需要额外添加更多的材料了。
比如李煜做的帐中香可不止一款,“鹅梨帐中香”只是其中一种而已,这说明李煜自己也在不断地尝试和调整配方。而另外的几款就用到了蔷薇水,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玫瑰香水。
当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这种提纯工艺,蔷薇水都是从大食国也就是今天阿拉伯一带传进来的,极其珍贵。而玫瑰,这是公认的有助情欲的一种香味,所以加了蔷薇水的“鹅梨帐中香”就比原方多了一层催情效果。
在《甄嬛传》中安陵容还制有一款催情香,里面有依兰和蛇床子的成分。依兰是东南亚的一种花,在今天通常被提炼为精油,滴在浴缸里或用来热熏,香气就有一定的催情作用。而蛇床子是我们中国古老的药材了,由于含有一些激素类成分,自古就用来治疗性方面的一些疾病,所以这个名字也起得很是妖娆。
(《甄嬛传》剧照)
在剧情中,甄嬛把催情香放在了安陵容的百合花里,再加上房间里同时点着鹅梨帐中香,使得药力大盛,让皇帝纵情过度,最终导致了安陵容小产。这个情节自然是杜撰的了,将香气的威力夸大了许多,但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鹅梨帐中香的确可以添加其他香料,比如刚才说的依兰、蛇床子、淫羊藿、麝香等,来增它强情欲方面的功效。
说到麝香,华妃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皇上赐了她专属的欢宜香,但真实的却是为了让她避孕。假设这个事是历史上的真事,那么在欢宜香里就必须添加大量的麝香,但请各位注意,麝香必须是大量的。
麝香是一种动物香料,这一点很不寻常。我们平常接触的香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植物,比如花朵、本草、树脂、木料等等,来自于动物的却很少,主要就是麝香、龙涎香、灵猫香之类,前文提到的甲香也算一种。
麝香来自于一种叫麝的动物,而且必须是雄性麝。麝很像鹿,但又不是鹿,更不是什么獐子之类,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极其芳烈体香的动物。香味来源于雄性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那里有一个囊,原本就是为了发情时吸引异性的生理构造。
人们就发现这个囊里装着一种特别香的东西,俗语称为“当门子”,其香味尤其郁烈持久,因此立即被奉若珍宝。这一下麝可就倒霉了,到处被追杀猎捕,导致麝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再加上麝香只有在雄性麝性成熟以后才能长出来,一只十岁的麝最多只能取四五十克的麝香,这就导致麝香的产量日渐稀缺。
(麝类中体形最大的马麝)
因此麝香在古代的昂贵程度,足可以匹敌最上乘的沉香,不是谁都能用得起的。当然今天已经有人工合成的麝香了,被广泛用在了香水里起定香作用。
麝香在中医里的功效非常多,也十分显著,开窍、辟秽、通络、散淤等等能治很多疾病。还有很多文人墨客把麝香加在墨里做成“麝墨”,用麝墨来写字绘画,作品就具有了天然的防蛀性,且画卷一展开就会芳香扑鼻,更添了几分雅致。
而麝香对孕妇的伤害主要是来源于它活血化瘀这一功效,因为中医认为怀孕本身就是一种血气凝聚的现象。当然后来的西医发现麝香里含有一种叫“麝香酮”的成分,可以让子宫产生收缩从而引发流产。但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产生伤害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使用大量的、高剂量的麝香,甚至需要注射麝香提取物。所以电视剧里那些闻一闻或者是在皮肤上抹一抹就能导致流产的情节是不可信的,我们也不必因为所用的香品里含有少量的麝香成分就惶恐不已,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甄嬛传》剧照)
除此之外,麝香的香气也不同于其他香料,是非常浓烈的动物香气。因此合香当中只需要用一点点就足够了,如果放得太多,那就不是香气而是腥臊之气了。所以华妃的欢宜香如果真有避孕功效,大量的麝香必不可少,那么她早已闻出来了,或是早就被熏得头昏脑胀了。
《甄嬛传》虽是一部电视剧,虽然剧情的杜撰远超真实的历史,但也充分反映了在大清的盛世年间,香文化依然是风靡宫廷的,其中还出现了诸多中西结合的新创造。比如鼻烟就是康熙时期从欧洲传进来的,最初就是把烟叶打粉然后吸食,但中国人就会往里面添加各种香料,康熙皇帝就尤其喜欢加了茉莉花香的鼻烟。
在宫廷之外,贵族阶层的用香盛况也可以通过《红楼梦》反映出来,比如说曹雪芹对大观园等各处富贵场所的描述。“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进入园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甚至于大观园内干脆有一个所在就叫“暖香坞”,“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可见人间繁华处,依然香气处处、连绵不绝。
但是好景不长,大清的盛世很快就过去了,鸦片战争把整个中国再一次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而这一次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历史上我们曾经历过很多次的被征服,蒙元也好,满清也好,但从来都是以一种高傲的姿态被征服,我们打心眼里是瞧不起外来文明的,就算是被打得头破血流,也执着地认为那些都是蛮夷之邦、弹丸小国,对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汉文化我们总是自信满满。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我们突然发现再强的弩也打不过火枪,再大的木船也打不过铁甲舰,再快的千里马也跑不过蒸汽火车。西方世界突然冲破了数百年海禁所筑起的高墙,像一头猛兽一样,瞬间就以另一个高度的文明把我们给吞噬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转眼变成了人人可以践踏的弱小国家。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定海)
于是在西方文化面前,我们第一次失去了文化自信,我们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文化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不值得再去坚守了,甚至于我们的人种是不是真的比洋人要低上一等。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仰慕西方人的生活,全力追赶西方的步伐,而对于自己的汉文化,我们曾一度觉得丢了也无所谓,因为这就是历史的车轮啊,淘汰的就应该被碾压,甚至还出现了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最终产生了无法修复的破坏。
而香文化,自然也跟随着这动乱的大时代销声匿迹了,近一百多年来,整个中国寸香难觅、硝烟遍野。
日月轮转,光阴似箭,我们的国家终于富强起来了,小时候我们老说“东方的雄狮就要醒了”,也终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的醒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强大,并不是依靠船坚炮利就可以做到的,就像西方一百多年前打痛了我们,之后并没有殖民着中国啊!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崇洋媚外,还是以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呢?于是我们突然醒悟,文化上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我们要将自己的文化输出出去,在更大的范围里影响这个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中华之崛起。
这个时候,我们又想起了香文化,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早已变成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除了寺庙道观里缭绕的烟火,哪里还有中国香的踪迹?
但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香无湮灭之时,远在东海之侧的日本,我们的宿敌大和民族,竟然悄悄的把汉唐香文化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堂主博学雅致 将中国香文化和渊远流长的历史完美融合 醇厚无比 沁人心脾!
讲的还可以,就是nl不分,实在是。。。
1839617tkit 回复 @豌豆改团子啦: 因为up主的正业是制香卖香,录这个完全是用爱发电,不能用职业主播的标准来要求啊。
讲得很细,让我学到香道以外的知识,现在开车、睡前都喜欢听。。
真给力,学到了不少东西………
确实,追赶着西方,却忘了我们民族五千年来积攒的文化,赋、诗、词不知何时能回巅峰;香道、花道、茶道却被彼岸传承,心痛之
听的好难过,一个民族,想要真正的强大,需要文化征服,您说的太对了!👍🏻👍🏻
越听越好听,每集要听最少3遍,感谢堂主分享。
先生讲得真心不错,尤其故事情节,好精彩。不过有些香品香事内容讲得不辣么正确,例如蔷薇水提炼技术早在宋代时我国有了,只是花品种不一样,提不出来那个香味,香乘有蔷薇露记载条
堂主讲得好!从历史的角度一路道来,让人耳目一新,清晰易懂
业界良心,讲的有意思还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