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史】明末清初,秦淮青楼的香艳风流

【中国香史】明末清初,秦淮青楼的香艳风流

00:00
26:49


《人间烟火香自来》纸质书发售中,边听边读思路更清晰!

全书共计11大章85小节及8篇番外篇,73万字海量内容构建中国香学知识体系数,千年的中国香史、“沉檀龙麝”四大名香、浩如烟海的传世香方、世界香史、一尊尊精美的香炉、古人的焚香方式、道家文化与历史上的道家名香、精妙绝伦的香气养生……众多精彩纷纭的内容,大量彩色插图,为读者呈现古典雅致的香文化传承。

【中国香史】明末清初,秦淮青楼的香艳风流:

朱元璋当年北伐檄文中的那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不但成就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也成为了后世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国人凝聚战斗力的口号和宣言。而“恢复中华”并不仅仅是指的是收复国土,它更长远的意义则是要恢复被“胡虏”破坏的中华文化。


因此大明一代无论是礼乐诗书,还是曲艺香茶,都以宋代作为楷模,甚至可以说是一次中国版的文艺复兴。但尽管三百年间中华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休生养息,也有了很多进步和创新,但终究在造诣和境界上离曾经的巅峰水平相差了一些距离。但其中有一个门类却是例外,那就是在元代非但没有中断,反而进入了成熟期的戏曲,也叫“元曲”。于是元亡之后,戏曲在明朝继续发展,诞生了更多种新的唱腔,比如江南地区就有一种新唱腔,一度被列为明代四大曲目之一,这就是昆曲。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昆曲开始。

现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扮相


我个人非常喜欢昆曲,有朋友说昆曲是最具东方美感,最符合东方人审美的戏曲,我同意这个说法。昆曲的起源是在苏州,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词叫“吴侬软语”,指的就是苏州方言,而之所以称“软”,就是因为这种方言的声调非常多变,且清浊分明,高低婉转,听起来就像哼唱小调一样。所以用在戏曲上,女子来唱会显得格外灵秀柔美,男子唱则多了几分儒雅风流,所以在后来知名的昆曲曲目里,大多都是在唱才子佳人的故事。


当然我喜欢昆曲,还有我个人原因。我觉得昆曲的唱腔非常类似于焚香时所散发出来的青烟,它极其细腻、变化无常,看似有形却无形,前一秒还在游龙戏凤,后一秒就瞬间消散,这种无法捕捉的美好,往往最让人心弦悸动。所以如果让我推荐适合焚香时听的戏曲,非昆曲莫属。


前段时间,我就去听了一出昆曲的经典剧目《桃花扇》,这部戏的背景就发生在明末清初,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时代。故事比较复杂,整部戏唱了足足三个半小时,于是这里只能简而言之了。


当时的崇祯皇帝已经自尽,长江以北陷入了满清的统治之下,国号已经改为大清顺治朝了,这和当年蒙元灭北宋的天下格局如出一辙。只是南明要比南宋更加孱弱,是个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流亡政府,滚滚长江只能挡得住一时,却无法像宋代那样再一次地划江而治了。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彼时人们心中的恐慌,好不容易恢复的中华眼看着又要覆灭了,当曾经的噩梦再次来袭的时候,往往要远胜第一次的恐惧。


(明末四大政权:南明、满清、大顺(李自成)、大西(张献忠))

南明把都城定在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这等于是回到了明朝的老家,当年朱元璋就是在这里称帝的。随着政府一起逃亡而来的是大量的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一时间竟让这座古都热闹非凡,成为了亡国之前最后的繁华之地。南京有条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胜景,同时也是出了名的风月场所,而桃花扇的女主角,就是秦淮名妓之一的李香君。

溥儒 画《李香君》局部


古代妓女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娼妓,这个跟今天的意思一样,还有一种是艺妓,则完全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妓女。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大部分都没有上过学,能够读书识字的少之又少。而艺妓不但能够识文断字,有的还能写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像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这些风雅的技艺,总能精通个一两种,这种女人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男人们的终极追求,并非是一个卑贱的职业,包括朝鲜的妓生和日本的歌舞伎都属于此类。


艺妓通常只卖艺不卖身,陪客人游山玩水,给客人红袖添香,抚个琴、唱个曲,玩的都十分高雅,但就是不献身,当然这一点,也吊足了追求者的胃口。比如在《金瓶梅》中,为什么西门庆对潘金莲如此溺爱呢?潘金莲的美貌固然不错,但更主要的是潘金莲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写得一手诗词,虽然诗文里尽是奴家长奴家短的,但仅凭这两手就已经木秀于林了。再如宋徽宗,后宫三千佳丽又如何,还不是拜在了李师师的石榴裙下?可见艺妓的魅力有多么难以抵挡。


李香君就是秦淮河艺妓中的佼佼者,但有那么一天,她就碰上了她的命中桃花,是从北边来的一位青年才俊,名叫侯方域。侯方域的背景很复杂,我们不去细说,总之是个大才子,且满怀政治抱负,擅写一些针砭时事、激昂澎湃的文字。这种类型的青年在天下大乱的时代往往是最受女孩子们欢迎的,就跟后来上海滩的富家女总是对革命青年一见钟情一样,因为越是叛逆,就越显热血,就越会受到青睐。


李香君 画《迎春图》,侯方域题诗


侯方域逃难而来,囊中羞涩,没办法替李香君赎身,那总要有个定情信物吧,可惜他也没有,因此焦急万分。李香君就说,你手里的折扇不是挺好的么,干脆你题一首诗在上面,便是最好的信物了。当时正直初春,青楼周围桃花绽放,于是侯方域就在扇面上即兴写下一首诗文,“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荑树,不及春风桃李花。”李香君大爱,如获至珍。


然而不久灾祸即至,侯方域被奸人陷害,被迫离开了南京,热恋中的两人生生分离。留在南京的李香君也没能幸免,被权臣逼婚为妾,但她誓死不从,一头撞向南墙,鲜血溅在了定情的折扇上,染得那柄白扇点点殷红。


恰好此时,李香君打听到了侯方域的下落,侯方域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有了音讯。于是她叫来身边的老仆,让老仆连夜出发,一定要去找到侯方域。而情急之下竟也没有别的物件可做信物,就把定情的折扇拿了出来。李香君取出笔墨,在血迹之中勾勒出桃树桃枝,让那些鲜血变成了朵朵怒放的桃花,这一下诗文定情扇变成了血色桃花扇。


李香君《雨景山水》扇面


只可惜后来依然是个悲剧的结尾,当侯方域看到扇子时泣不成声,却无奈战火阻隔不得相见,最后他怀抱着思念,郁郁而终。而李香君,有人说她出家为尼,也有人说她追随侯方域而去,总之生死茫茫,不得而知。这就是桃花扇的结局,在昆曲柔美的唱腔中,桃花漫天,泪水横飞。


李香君的故事已如此凄美,然而在秦淮名妓当中她还不是最有名的一个,当时有一个排行榜,被称为“秦淮八艳”,李香君只是其一。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艺妓已是才情难得的佳人了,而要艺妓中又选出名列八强的,那该需要具备何种素质和条件呢?我总结了一下,大约有四点。首先当然是美貌,艳绝天下是最基本的,虽然听起来俗气,但终究是个硬道理;其次是才华,但普通的识文断字、写写小诗已不足为奇了,必须要写出流传青史的作品方能入围;此外还得有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指家长里短的闲事,而是值得坊间流传的故事,又或者是情系家国天下的传奇。而有以上三点还依然不够,气节也很重要!不能是那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女人,而是需要具有巾帼不让须眉、义薄云天的非凡气度!


比如说秦淮八艳中位列第一的名叫柳如是。她这个“如是”不是佛教那个“如是我闻”的意思,她原名叫柳隐,因为喜欢辛弃疾的那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而改名。


(潘恭寿 画《柳如是肖像》局部)


柳如是的词是一绝,我个人非常喜欢,甚至胜过大部分的男性文人。比如她有一首词叫《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不知你是否会有画面感,但我读她的词,就像在看一张黑白的老照片,一景一物一人都极其细腻,但全都透着隐隐的寒意,而对于柳如是来说,那就是国破家亡之下的悲凉。但她不会用什么恨啊,仇啊这些俗气的字眼,她总是能把情怀和伤感描写得飘逸洒脱。


当然她位居秦淮八艳榜首,也与她的夫君有关,那便是大官僚、文坛领袖钱谦益。关于钱谦益我们只说一个片段,钱谦益是明朝大员,南明时官至礼部尚书,可是他骨头软、立场也摇摆不定,当清军逼近南京时,他便准备剃发降清,柳如是对此愤慨不已,说“我陪你一起投河殉国如何?”钱谦益心里一阵发虚,但碍于颜面假装沉思了片刻,还走到水边试了一下水,可刚把脚伸到水里,就说“不行不行,这水太凉了”。而柳如是却截然相反,“奋身欲沉池水中”,直接就往下跳了,所幸被钱谦益拉住未果。后来钱谦益还是北上降了清,但柳如是却誓死不去,她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舍弃尊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节,在这件事上,巾帼完胜须眉!


柳如是 画《兰》,钱谦益题诗


秦淮八艳中还有一位大名鼎鼎,名叫陈圆圆,她的故事就更厉害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都毫不为过。陈圆圆当年是作为被搜罗的江南美女要献给崇祯帝的,结果还没来得及进献,就被当时手握重兵的吴三桂给劫了胡。吴三桂是爱不释手,就把陈圆圆养在了北京的宅子里。结果没过多久李自成攻破北京,陈圆圆就被李自成的部下给抢了去。


这消息传到在外征战的吴三桂那里,吴三桂大怒,原本他已经准备投降李自成了,结果一怒之下投降了清朝,开了山海关,反戈一击,带着清兵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总算又在战火中找到了陈圆圆,这就是那句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我们可以开个脑洞,假设没有陈圆圆的话,吴三桂就不会降清,反而会联合李自成抗清,那么历史又会怎样改写呢?


除了这些动辄影响历史的秦淮美女之外,在八艳之中最懂生活,能在乱世之中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的却另有其人,她就是董小宛。


董小宛能被列为八艳之一,美貌才华自是不用多说,而她的特别之处就是擅长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且极富情致。我个人觉得,如果中国历史上要选出一位女版苏东坡的话,应该就是她了。


董小宛 画《仕女图》


巧的是,董小宛的另一半恰好也是一位超级热爱生活的大才子,名叫冒辟疆。如果说之前的侯方域、钱谦益、吴三桂,他们都是治国平天下的角色,那么冒辟疆就是个修身齐家的好男人。也正因如此,董小宛去世之后,冒辟疆悲痛至极,用血泪混合着笔墨写了一本《影梅庵忆语》。所谓忆语,就是回忆他和董小宛的点点滴滴,也正因为这本书,我们今天才能得知这对天成佳偶的生活究竟美到了何种程度!


董小宛有一门独特的手艺,就是擅制花露。在《离骚》中,屈原饮的是木兰花的露水,属于天然的花露,但董小宛的花露除了是清晨时分从花朵上收集的以外,还需要进行酿制,比如加入蜂蜜或是其他的辅助香料。


中国古代有很多知名的香露,比如梅花、野蔷薇、丹桂、甘菊等等,都是制作香露的上品材料,其中还有一种叫秋海棠的香露,“海棠无香”这是常识,海棠花本身并没有香气,但当秋露在花蕊中凝结之时,喝到嘴里却芳香无比,相传董小宛就非常善于酿制秋海棠香露。冒辟疆的书里就有记载,每每冒辟疆饮宴微醺之后,看着董小宛手捧小案几,几上有数十小盏,各色花露盛于其间,仅仅是那花露上浮动的五色花粉就让人感到无比清新,都不用喝,酒就已醒了大半。


冒辟疆是个无比幸福的男人,这种幸福不仅来源于董小宛的贤惠细致,还来源于他与董小宛的志趣相投。比如他们两人共同的爱好之一就是品香,而且一定要共赏。冒辟疆每次从南边外出归来,都要带回各色上乘的沉香,然后两人对坐雅室一起品闻。品闻时还十分注重细节,比如《影梅庵忆语》中就说,“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烧二三枝红烛,大小数个宣德香炉。”可见夫妻二人对于香室的布置、香器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当然仅是宣德炉就有数个,也从侧面反应了他们的生活水准之高。


“竞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郁勃氤氲,纯是糖结。热香间有梅英半舒,荷鹅梨蜜脾之气,静参鼻观。”这是夫妻二人品闻莞香的场景,莞香是沉香的一种,唐代时传入中国,宋代开始在广东地区种植,其中尤以东莞的气候土质最为合适。时至明代,莞香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并作为中国产出的沉香品种远销海外,而冒辟疆此次从南方归来带回的正是此香。好的沉香,在熏闻时会有如同合香一样的层次变化,比如梅花的寒凉,鹅梨的清甜,蜂蜜的温暖等等,这种鼻尖的感受甚为奇妙。


莞香


除了品闻沉香之外,董小宛还是个合香高手,所以我称她为女版苏东坡啊!她曾从内府之中,也就是大内宫廷里得到了一些秘制香方,自己制成香丸,再与冒辟疆一同品鉴。《忆语》里也有关于他们品香方式的记录,“细拨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选香蒸之”,这是传统的隔火熏香手法,把炭点然后埋在香灰里,灰上面放一枚“隔火砂”,这里的隔火砂是指粗陶片,冒辟疆就曾把砂锅底打磨成片状用于熏香。当然古人用的更多的则是瓷片或云母,银片、金片也常有用到,总之能够隔离火焰、无焦糊味,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即可。最后将香品置于其上热熏,这种熏香的方法没有烟气,香味循序渐进,更富有层次,且不会过于浓烈。


可惜董小宛不久病逝,年仅二十八岁,最为痛苦的人当然就是冒辟疆了,因此他在忆语中感慨道,“今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


董小宛 画《水仙图》,冒辟疆题诗

这就是明末清初,那个夹缝中的时代,充满了江山破碎的悲怆,却又有着无比动人的情怀。我们透过这些香艳美人的一颦一笑,能感受到整个中华文化的精魂无处不在,中国香的气韵,依然在各个美好的角落里蔓延流传。


这一讲就以我写的一首叫做《桃花扇》的小诗来作为结束吧,请君共赏。

秦淮河的波光似繁星闪烁,

灯火深处飘然一叶轻舟,

你怀抱琵琶孤立舟头,

将吴侬软语轻轻吟诵。

初见你的眸如深邃夜空,

星眼含悲流落几许哀愁,

我痴痴遥望斐然心动,

把一阙素扇寄情相送。

金陵城的街头有你侬我侬,

十里红妆摇曳情深义重,

你凤冠霞帔美若神明,

用一方红绸浅藏笑容。

梦破碎的时刻像命运捉弄,

权贵逼婚你却誓死不从,

你撞向南墙血溅素扇,

那一抹殷红如桃花重重。

含冤的监牢里我泪眼朦胧,

执扇轻摇凝望漫天花舞,

我孑然一身翘首以盼,

待来世桃花开处欢喜相逢。

——【见闻·桃花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二月有声

    老师,听了您的分享,对您崇拜,对制香向往,传承香文化更是蠢蠢欲动

  • libaba07

    以香为引,游览中国文化历史!妙

  • 天地嚷嚷

    讲的不错,从另一个角度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中国史

  • 农民工_dr

    我是第二遍听你的书了,虽然我不是香人,但是书中富含文化,富含美感,营养丰富。非常敬佩作者的薄学。

    见闻香堂青花加紫 回复 @农民工_dr: 感谢您的垂听与厚爱

  • libaba07

    不要说得委婉,艺妓就相当于现在的明星,可能明星还比不上艺妓!

    江上往来人22 回复 @libaba07: 相当于女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

  • 地狱极风闻乐书

    每天听两集 非常享受 文字是老师自己写的吗

    见闻香堂青花加紫 回复 @地狱极风闻乐书: 先有播讲,后有文字,均为一己之力为之

  • 玉漏迢迢_jz

    一顾花间如是问折柳,词巧诗灵舞长袖 两看桃李香扇君归尘,华庭昔日琵琶声 三观云鬓锦裳自是洁,终伴青灯古佛卷 四惜小宛琴泠梦一宿,风月何曾把人留 五谓冲冠一怒为红颜,长使清军入关来 六叹白纸墨题旧时诺,薄情不踏故人门 七闻湘水幽兰红尘里,应是雅韵一袭香 八敬顾盼双眉生玲珑,鸳鸯羡煞广寒宫

  • 木海月

    歌舞伎不是艺妓!!日本歌舞伎是男性演的,是相当于京剧的传统戏曲!老师想说的可能就是日本艺妓吧

    见闻香堂青花加紫 回复 @木海月: 此处表述的确有误,稍后更改,感谢指出纠正

  • 蝉儿__

    听了这么久,第一次发表评论,折服于堂主的文化底蕴

    见闻香堂青花加紫 回复 @蝉儿__: 要踊跃发言哦

  • 魅玖楣

    以香为引,游览中国文化历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