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好诗往往文字精炼,意义却不简单,因此也就造成了古代人所谓的诗无达诂的特点,达是达成的达,诂是言字边加一个古代的古,指古书的解释,诗无达诂的意思是说一些诗不容易达成理解上的共识,往往可能带来多种解读。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名篇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民国时代的前辈文学批评家叶公超曾说“独钓寒江雪”可作三种解读:一是寒江里已经无鱼可钓,大家都不来了,只有这个老人穿着蓑衣,戴着遮雨的帽子,在这里垂着钓竿,他肯定是被生活迫到了这步田地的,由此可以引发我们读者对这位悲惨的老人的怜悯。二是这四句诗正构成一幅雪景,千山与万径,寒江乃至雪都是陪衬的背景,老人才是画面的中心,这时的“独钓寒江雪”就是一种美感的对象。由此可能引发的是我们趣味的寄托与观赏的愉悦,而绝不是怜悯。三是一个孤零零的老人在这不见人的雪中垂钓,在孤舟风雪中不惧寒冬,他的不怕孤独,他的勇于忍耐,他的超出常人的勤苦都值得我们读者敬佩、羡慕,由此我们也就认为这首诗是歌颂渔夫的美德的。这三种不同的解读,第一种着眼于人道,第二种着眼于美感,第三种着眼于教育,但都是从这二十个字的短诗中生发出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
对我们今天要读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在理解上也有类似的分歧: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是当时一个从小出家的诗人,是刘长卿的朋友,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竹林寺在江苏的镇江。苍苍形容山色青翠,杳杳形容寺里晚钟声音传得很远。
而分歧则在最后一句,有人理解为诗人目送灵澈上人在夕阳中背着斗笠从竹林寺出发去云游,也有人理解为诗人在竹林寺拜访灵澈上人后灵澈上人跟诗人送别。前一种理解也许更能体现出一去不知在何处、再见不知在何时的惜别的情绪。在青山的山林里有个竹林寺,暮色中响起了阵阵钟声。夕阳西下时你背着斗笠,独自走向山里,越走越远。但灵澈从自己所在的寺里出发去远行,却不在早晨而在晚上,这又有些不合常理,不如是在天色渐晚时送刘长卿离寺下山来得合理。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不必纠结,因为诗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微妙的地方,也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对读者来说,这或许是诗的难点所在,却也正是诗的魅力所在。
最后附带提一提,写这首诗的唐代诗人刘长卿,他的名字有两种不同的读法,有读长官的长的,有读长短的长的,学者中的意见也不统一。可能读长更好,但我们也不必纠结,你读刘长卿或读刘长卿都是可以的。
娓娓道来,直抵人心!
傅老师好!我的看法,是灵澈访刘长卿,刘长卿送灵澈回寺庙。诗的题目是送灵澈上人。第二句杳杳钟声说竹林寺离他们分手处很遥远。所以听到的钟声很轻,最后一句独归远,写灵澈独自回远处的山寺中。请老师指教。
谢谢老师☕️言简意赅,含蕴无穷!
傅老师好!老师辛苦了!
老师讲解的详细,听的懂,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