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初级】对子:桃灼灼,柳依依。绿岸对红稀。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

18.【初级】对子:桃灼灼,柳依依。绿岸对红稀。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

00:00
06:47

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

桃灼灼中的灼是烧灼的灼,就是左边一个火字边,右边一个勺子的勺字。灼灼叠在一起,是形容桃花鲜艳。柳依依中的依依是形容柳枝茂密。桃是第一声,也就是平声,灼灼在现代普通话中是第二声,也是平声,但它是入声字,所以其实是仄声字,柳是第三声,是仄声字,依依是第一声,是平声字,所以上句的桃跟下句的柳、上句的叠字灼灼跟下句的叠字依依都是平仄相对的。


而桃灼灼跟柳依依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还都是有来历的,它们都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里有一首诗叫《桃夭》,是在当时婚礼上歌唱的一首祝贺女子出嫁将会给夫家带来吉祥的颂歌,开头四句就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夭是妖怪的夭的右半边,夭夭用来形容桃树叶子的娇嫩茂盛。当代著名女作家,也是我复旦中文系的同事王安忆老师就有一部中篇小说,用“桃之夭夭”做篇名。后来常用来形容人逃跑的成语逃之夭夭也是从这里变化出来的,这四句的大意是桃树枝丫娇嫩茂盛,开的桃花鲜艳动人,这个姑娘今天出嫁,对她的夫家是多好的事情。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两句对桃枝娇嫩桃花鲜艳的描写作起兴,来带出下面出场的新娘的年轻美丽。这是《诗经》里的名篇,也是“桃灼灼”的由来。


而“柳依依”则出自《诗经》的另一首《采薇》,这是一首写战争期间的军人既要保家卫国,因此常年在外征战,而又思念亲人,因此时时感到惆怅痛苦的诗,其中有四句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的大意是:回想当年出征之际,还是杨柳随风摇曳的阳春;如今我踏上归途,已是大雪纷纷的隆冬。据说清代的大诗人王士祯七岁读到这首诗,就被这四句充满感慨的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昔我往矣”跟“今我来思”是对偶句。昔是过去,今是现在,往是前往,来是归来,往矣的矣是虚词,来思的思也是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下句中雨雪霏霏中的雨字做动词,不读第三声“雨”,而读第四声,“雨雪”是下雪的意思。这也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柳依依”的由来。所以《声律启蒙》这类好的教材里所举的例子往往不是随便凑起来的,是很花功夫很有讲究的。


而下一句的“绿暗对红稀”也同样是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到来历的。绿暗是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是指红花数量减少,都是春天逝去时的景象,绿暗跟红稀平仄相对,而宋词名篇如晁补之的《临江仙》有“绿暗汀洲三月暮”的句子,晏殊《踏莎行》有“小径红稀”的句子,可知它们也不是随便凑的。


接下来再看一个: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


深跟浅、重跟轻,以及下句中的有跟无,都是意义相反、平仄相对,而有影无声也有来历。宋代词人吴文英《浣溪沙》中有“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大意是柳絮无声坠落,那时春天为人的离别滴落的眼泪,浮云遮蔽天空,那时月光因为含羞挡住了眼睛。这首词是词人写梦游旧地却不见恋人的相思苦的,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既是宋词中的名句,也是有影无声的来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真水无香春暖花开

    踏莎行,老师,这里读suo,还是也可以读sha?谢谢您!

  • 1393908rdrm

    在一 了,

  • 惟闻诗书声

    绿暗对红稀。

  • 与青春无关的记忆

  • 冬之雪_d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

  • 冬之雪_d0

    桃灼灼,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