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 Vorleser”《朗读者》用情最深的记忆

“Der Vorleser”《朗读者》用情最深的记忆

00:00
11:48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Wei德语,我是张微,Herzlich Willkommen!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在喜马拉雅庆祝听书节,一起读好书。


每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多体验了一次生命。这一次,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德语世界,共同阅读,赏析德语名著 “朗读者 Der Vorleser”。

“朗读者 Der Vorleser”是由德国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于1995年撰写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关于欲,爱,债与罪 Begierde, Liebe, Schuld, Sünde 的作品。男女主人公Michael和Hanna 相识始于人类最本能的欲望,后来在交往过程中互生情愫,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36岁御姐睡了一个15岁小鲜肉的故事。

因为它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主人公Hanna曾是纳粹时期集中营的女看守,而男主人公Michael后来学习了法律,并亲眼目睹了Hanna被审判的过程。情感的纠葛与历史、暴行和原罪杂糅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小说通过描述这样一对忘年恋情侣,表达了近代德国人对于历史、暴行与原罪的自我鞭笞式的反思。 《朗读者》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冠军的德语书籍,先后获得汉斯·法拉达奖 、“世界报”文学奖等奖项。

在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想先和你一起赏析几个小说中的经典段落:

Wenn der begehrliche Blick so schlimm war wie die Befriedigung der Begierde, das aktive Phantasieren so schlimm wie der phantasierte Akt – warum dann nicht die Befriedigung und den Akt?

若焦灼的目光与欲望的满足一样折磨,若活跃的想象和幻想般的行动一样煎熬- 为什么不选择满足与行动?

Sie bügelte auch ihre Unterwäsche, und ich wollte nicht hinschauen, konnte aber auch nicht wegschauen. Sie trug eine ärmellose Kittelschürze, blau mit kleinen, blassen, roten Blüten. Sie hatte ihr schulterlanges, aschblondes Haar im Nacken mit einer Spange gefaßt. Ihre nackten Arme waren blaß. Die Handgriffe, mit denen sie das Bügeleisen aufnahm, führte und absetzte und dann die Wäschestücke zusammen- und weglegte, waren langsam und konzentriert, und ebenso langsam und konzentriert bewegte sie sich, bückte sich und richtete sich auf. Über ihr damaliges Gesicht haben sich in meiner Erinnerung ihre späteren Gesichter gelegt. Wenn ich sie vor meine Augen rufe, wie sie damals war, dann stellt sie sich ohne Gesicht ein. Ich muß es rekonstruieren. Hohe Stirn, hohe Backenknochen, blaßblaue Augen, volle, ohne Einbuchtung gleichmäßig geschwungene Lippen, kräftiges Kinn. Ein groß flächiges, herbes, frauliches Gesicht. Ich weiß, daß ich es schön fand. Aber ich sehe seine Schönheit nicht vor mir. 

“她也熨她的内衣,我本不想看,但又无法把目光移开。她穿着一件无袖的蓝底带有浅红色小花的围裙。齐肩的金灰色长发用发夹束在了颈后。她裸露的胳膊是苍白的。她拿着熨斗熨几下,又放下,把熨好的衣服叠在一起放在一边。她手的动作很慢,很专注,转身、弯腰、起身的动作也同样很慢很专注。她当时的脸庞被我后来的记忆覆盖了。若让我现在去回想,我并没有办法勾勒出她的脸庞。我必须重新去塑造。高额头,高颧骨,雾霾蓝色的眼睛,上下的两片嘴唇均匀而丰满,下颚显得非常有力,一幅平淡的、冷冰冰的女人面孔。我知道,我曾感知过它的美,此时此刻,那种美却远在天边。” 

比起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灵秀之美,《朗读者》中的女主人公Hanna身上散发着一种朴实的,强健的原始诱惑。这一段外貌的描写非常到位,从她熨衣服的动作开始入手,而此刻的面部特征是不清晰的。以至于当作者后来回忆起这个场景,都无法勾勒出Hanna的脸庞。他只知道,他觉得那张脸很美,却没有具体的画面。

用情最深的记忆,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状态 (abstrakter Zustand)一种瞬间的印象(der Eindruck eines Augenblicks)。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个人,早已和我们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

Was war ich für sie? Ich zog mich an, trödelte und hoffte, sie würde etwas sagen. Aber sie sagte nichts. Dann war ich angezogen, und sie stand immer noch nackt, und als ich sie zum Abschied umarmte, reagierte sie nicht.

我对她来说又算是什么?我穿上衣服,磨磨蹭蹭的,希望她能对我说点什么。但她什么都不说。我穿好了衣服,她却只是站在那里,一丝不挂,当我想和她拥抱告别,她也毫无反应。

虽然 “朗读者 der Vorleser”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它所展现的是人性最真实和赤裸的一面,加上语言非常顺畅,阅读体验感很好。

二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Michael在电车上病倒了,一个电车上的女售票员,很偶然地在街头帮助了呕吐得一塌糊涂的少年。Michael在妈妈的吩咐下,去女人家里答谢,之后两人直接产生了欲望和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交往。
每次去Hanna家,她都要求米夏为她朗读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篇章。 在Michael的朗读中,Hanna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短暂又快乐时光。

不久后一天,Hanna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米夏作为一名实习生在旁听,Hanna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曾是集中营的女看守。Hanna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Hanna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Michael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Hanna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Hanna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 Michael是可以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

两人的故事并没有因为Hanna的入狱而终结,在随后的人生中,Michael慢慢体会到了Hanna的想法。他开始给狱中的汉娜寄去各种录着自己朗读声音的录音带,Hanna也开始识字,并给Michael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但Michael却始终没有回信。十八年过去了,在狱中表现良好的Hanna获得了假释,终于能够和Michael见面了,可是面对这一机会,Hanna却丧失了勇气,她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以上就是《朗读者》的故事,同样的情节,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读起来有不同感受,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每位读者都会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欣赏、体会、感悟文学作品所带来的震撼。

什么才是“有效阅读”?

现代人都有一大痛点:虽然没时间阅读,但却特别需要装x的“谈资”。于是我们用大量的有声读物填充了碎片化的时间,而许多读书类节目的出现,除了能“替你读书“,还可以为你”提供观点”。然而很多人始终是在“被动阅读”,虽然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但是不走心,所以读了再多也没有太大意义。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


首先要确定阅读的目的。


第一层目的通常是“获取知识”,比如当我们学习某项专业,阅读相关资料,文献时,需要把重要的信息提炼出来,理解,记忆,变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当新获取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储备结合,会启发我们的思考,产生一些心得体会。思考的结果是获得智慧,并且最终合理地应用到所需要的领域中去,让知识发挥实际的作用。


因此,只有当知识被 “接收-转化-感悟-应用”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有效阅读”。

母语阅读 vs. 外语阅读

在阅读母语时,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出一个句子的结构,分成有意义的段落,从意义层面理解内容,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人在阅读自己母语读物的时候眼睛是“跳着读”的,因为语句被自动划分成了有意义的单位。而阅读外语读物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在“获取知识内容”之前,还要增加一个步骤:语言解码—也就是对词汇,句法的分析理解。因此,“阅读”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如何在解决了字面理解之后,体会到内容本身的价值,最终做到活学活用。

4月23日,喜马拉雅听书节,更多精彩内容和活动惊喜在等你。不要错过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香奈儿包的主人

    学德语,是要先学发音,还是先学语法?

    英德西语轻松学 回复 @香奈儿包的主人: 一般是先学发音,然后积累一定的词汇和短语,再学语法。

  • 梧桐西域

    适合哪个阶段的德语学习者阅读呢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回复 @梧桐西域: 36岁

  • 俊俊丨Warm汐颜

    你好❤️

    香奈儿包的主人 回复 @俊俊丨Warm汐颜: 那个时候德国还不允许“同”。 这两个人是异性

  • 孙son

    老师的发音好好,老师你的师哥认识你吗 哈哈哈

  • 陈少武_aj

    自我鞭笞(bian chi),张微老师,纠正一下,😊

    theone33 回复 @陈少武_aj: 有没有可能 老师说的是鞭挞

  • MrXing_Qa

    这里老师的中文翻译和对小说的理解文字更美

    英德西语轻松学 回复 @MrXing_Qa: Danke sehr~

  • 俊俊丨Warm汐颜

    ❤️😘

  • 晨雨后的阳光

  • Toni_jy

    Bis dann!

    晨雨后的阳光 回复 @晨雨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