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别把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13集:别把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00:00
07:02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13:别把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相信你不会对这段话感到陌生。最近,这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夙敌”。“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成绩多好啊!”“我朋友的儿子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你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而你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北京的公务员小王曾经就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女儿有过一段十分不快的经历。那年女儿刚上初一,一次她无意在女儿面前提起朋友的女儿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顺带夸奖了朋友家孩子几句。谁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你们怎么总是说别人家孩子好?那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女儿也有过类似的反应,当时小王只是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听到女儿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事后冷静下来,小王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她本想通过这件事情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学习的斗志,哪料想如此方式只会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其实,现在很多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起到激励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教育专家认为,与其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不如让孩子“和自己比”,例如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来比较。。。。。。如此一来,孩子的心理会更容易接受。另外,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不尽相同,因此,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也会有所区别。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之所以拔尖,不过是评判标准和角度有所侧重。在某一方面获得令人称羡的成绩的佼佼者,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同样要尊重大多数学业成绩一般或有其他特长,每日正常学习不失梦想的孩子。尤其是对于至亲的父母来说,如果你们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会受到永久的伤害。每个父母都爱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将来能够有尊严、幸福地生活,然而事实上很多父母爱孩子是有“附加条件”的,就是要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出类拔萃。如果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模板敲打或束缚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样的所谓爱护或鞭策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就可能会越大。因此,聪明的父母不妨把夸赞“别人家孩子”的热情和认真,用来夸赞自家的孩子,渐渐的,也许你就会发现,并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如人,而是自己的心理出现了偏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