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11: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11: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

00:00
09:15
第三章走出批评与惩罚的误区11: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家长们,就是当孩子犯错误以后,要怎样去正确的进行引导。孩子小的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说谎、动手打人、偷东西等,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错误行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了这样的行为的时候,不能够在气头上对他大骂一顿,或者是动手打他几下就不管了,应该顺势进行引导,找孩子谈谈话,了解一下他的内心情况。在谈话刚开始的时候,要告诉他你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肯定是事出有因。“爸爸知道你平时很诚实,从不说谎,今天你肯定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才会撒谎骗我们。你说实话,我不怪你。”家长要保持住自己的平和的态度,不能着急。然后试着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来,让孩子知道你想知道真相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关心他,真心想要帮助他。在交谈过之后,帮助孩子分析了原因,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还要记得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撒谎都是不对的行为,而且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可以由你自己决定,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一定要适当,不能太轻,更不能太过,最好要与他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对他进行处罚有时候不如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效果要好。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是非观念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家长给他的处罚只会被他看做是一种没有缘由的严厉的惩罚。就算惩罚的次数再多,孩子也没有能从根本上明白自己哪里对哪里不对。如果孩子在屋子里抓了一把小珠子随意地乱丢,边丢边喊:“下雨啦”。家长在制止他的同时,可以告诉他,虽然这样的做法看上去很好玩,可是珠子散落在地上以后很难捡起来,并且,如果砸到自己的小脑袋怎么办,又得去医院了。这样对他晓以利害之后,他就会明白自己的错在哪。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家长还可以带着他到外面去做一些其他的游戏。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的话能够很好地减少孩子对自己的反感。当做错了事,他自己的心里也会有一定的愧疚感,所以这个时候家长惩罚他,他也很配合,这其中也有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任,“赎罪”的一个因素。不然的话,就算他感觉到了后悔,他也不会喜欢这样的情况,甚至是心里早早地就有了防备,等着来与你的批评进行对抗。孩子这种戒备的心态,家长要想解除掉的话,最好对他表现出一种同情来。让孩子知道你是懂他的心思的。家长总是急切地想要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恨不能在他身上安上一个摄像头,那样就能够进行实时的监督了。当孩子犯了错,家长便急切地想要进行纠正。在家长的观点里,可能觉得自己一定要将孩子训练的接近完美才可以,可这又怎么能够实现呢?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家长不妨多将目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当他表现的好的时候,就给他一定的鼓励,这样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优秀。虽然是这样,但是家长还是会担心他会犯错误,会变坏,所以就总想着盯着他。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激励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觉得家长不信任自己,从而形成挫败感。作为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的话,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己总犯错误的印象,身上根本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严重时还会使他对犯错误产生畏惧感,做起事情来蹑手蹑脚的,不敢尝试做事情,这样的话创新又要从何谈起呢?恐惧会侵蚀一个人的心灵,那种压力会使他变得无能,将自己看轻薄,也许不大的一个事情他都不会去想办法完成。的确,每个人都想要做到完美,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味地追求完美也只会让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经验教训也都是在犯了错误以后才总结出来的。只有犯错误,才会知道是与非,才能从中学到知识,真正地成长起来。如果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尽量地减少犯错误的次数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在摸索中前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生活的方式与方法。要知道,偶尔的一次错误并不能决定以后的成功与否,从错误里吸取到营养,才是最关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