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太阳病下之,发热汗出寒,寸缓关浮尺弱,不呕心下痞,表虚内痞同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桂枝汤,攻痞泻心方,一六四已明。 如不下,不恶寒,且渴者,转属阳明,尿数便硬脾约证,不更衣久不苦,麻子仁丸能主,渴者少与之,但以法可救,尿少五苓秀。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1、这条条文应如何翻译解读? 可以这么翻译解读:太阳病病人的脉象是寸缓,关浮,尺弱,身体发热,而且还流汗。又一次出现恶寒,不呕吐,只是胃脘部痞塞不适,这是因为医生误用了下法的缘故。如果没有经过泻下的治疗,病人不感觉恶寒,但是有口渴,这说明病已经转属到阳明病范畴。如果出现这个小便频数,那么大便会变干硬,患者即使很长时间不大便,也没有什么难受的。如果病人口渴想要喝水呢,只需要少量给他一些水喝即可。但是口渴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合理的治疗方法,比方说喝了水还不解渴,小便还不利的,这样的情况那就可以用五苓散治疗。
2、如果太阳病误下后出现了太阳表虚和内痞同时存在的应如何治疗? 仲景在这里只是给出了太阳病误下以后,出现了表虚和内痞同时存在的情况,但是在这里并没有给出治疗方法。而在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他在164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3、为什么小便数,大便硬,很多天不上大便都没有什么不舒服啊? 脾约是胃热肠燥,津液受损,脾的输布津液的功能受到了制约,导致水分它不输大肠,改道于膀胱,它只是水分改道到膀胱,所以小便多,大便硬了。大便硬是因为没有水分,并不是像阳明腑实证那样热的不得了,堵在那里导致腹部痛,它没有阳明腑实那样剧烈,所以就无所苦。这里重点是为了告诉大家脾约证的麻子仁丸和阳明腑实证的承气汤的区别。承气汤证是阳明腑实证的大便是由燥屎与热所结而成的,会肚子痛,甚至绕脐痛。
4、本条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是什么意思? 本条的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意思是在说:如果出现了口渴想喝水就有很多种情况,那么就先少少给一点水他喝,胃气和则愈。但以法救之是如果不愈,就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然后打了个比方,渴者,宜五苓散,意思就是说渴欲饮水,如果还伴有小便不利,那么就用五苓散。这里有省文,省了小便不利肯定,他其实是打个比方,相当于举例说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