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00:00
17:16
本期主题:
《道德经》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
故为天下贵。

简单解释:
“道”是彻法源底的,是万物的根源,她深远奥妙。
“道”是获得真善真智的法宝,是化“贪嗔痴”诸“恶”为“善”的保障。
善智,能使市井凡夫开大智慧,内守真心侯王。
善行,能使世间百姓金绳界道,外化万物而自宾。
人之所以不善,那是因为“不善人”【我执】坚固,“贪嗔痴”炽盛。但从“道”来讲,“善”与“不善”都是“一”,都是“道母”的孩子。“道母”何曾舍弃过谁?
所以,要想成就“宇宙大我”之“道心”,必须先放下“自私小我”之“凡心”;要“归真”先“返璞”。帝王宰相算什么?世间一切伟大事业和稀世之宝在大道面前都是微乎其微,都是成就“宇宙大我”的绊脚石。不如悟道、行道。
自古以来,尽管历史变迁,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一心求道?不是说此道能发财;也不是说此道能使犯了罪的人免罪。是因为悟道能觉真,能转恶为善,转“有我”为“无我”。“我”都空了,罪还不空吗?所以,天下至贵至尊的就是“悟道觉真”。

详细解析: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是天地间最至尊至贵的,一切万物都是从道中来,每个人都在道中玩。当一个人悟道后,就会发现十法界处处都是无价之宝。而这种“宝”是绝对不能用世间的“财色名利”来比拟的。
想一想,“万物将自宾”,这是什么样的至尊啊?
悟道后的人,内心的轻安、自在、快乐,也是无法用世间语言来形容的。
“善”是悟道觉真的标志,是得“宇宙大我”的境界。所以说:“道”是“善人之宝”。
什么是“不善”?
“不善”的“不”指“没有”。
“善”指“觉悟宇宙真理”。
“不善”是指“没有觉悟宇宙真理”。
所以,“不善人”并不是指吃喝嫖赌的大恶人,而是指那些没有悟道觉真的人。
一切没有觉悟的人都是“凡夫俗子”。
“凡夫俗子”就是“不善人”。
既然老子说没有悟道的人都是“不善人”。那么,不管你有多高的官位;或者有多大的学问,头上有多少个光环;也不管你行了多少世间善事。只要没有觉悟大道真理,统统都是“不善人”!都是“凡夫俗子”!
不过,“道”能化“凡”为“圣”;化“不善”为“善”。因为“道”是“不善人之所保”。
当然,即使我们不悟道,“道”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固步自封,宁愿在邪道上“终身不救”,也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不肯进入正道,不能“没身不殆”。
正道是“道”,邪道也是“道”。
正道的道法是“顺天者昌”!
邪道的道法是“逆天者亡”!
各位,世间智慧越多的人活得越累,幸福指数是越低的。世间智慧是成就“大善”的绊脚石。所以老子称“世间智”为“不善智”,是“邪知”。“世间邪知”越多的人越执着“自私小我”。他们只为“小我”利益而活,围绕的是“我,我家,我孩子,我公司”等等。心中满是“小我”的人能成就“大善”吗?不能!但也不用怕!
因为老子又讲——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悟道”是我们成就【善人】的保障!
再说回来——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要知道,法界是平等的,从来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
“不善人”之所以不善,那是因为“小我”当家,做任何事都是围绕着“小我”。想象一下:站在自私“小我”的本位上,“贪嗔痴”是必须的,当然“善”不起来。
所谓“有我便是恶,无我方为善”。
当悟道后,真正认识了自己就是宇宙天下,不再自视其小了。从此以后,心量会越来越大,“贪嗔痴”三毒也不怎么冒头了。渐渐地破除了自私【我执】,放下了世间【情执】的牵绊,活得越来越自在了。
有人说“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学习大善智慧!你连“我是谁”,“宇宙与我是什么关系”都不知道,当然有疑惑喽。

各位,站在法界高维看世界:“善”也好,“不善”也罢,都是同一个本体。即使这个人十恶不赦,也与我们是一个本体。
大光明藏何曾弃了谁?!
要抛弃的不是“不善人”,而是“不善心”!是专搞自私贪婪的“小我恶心”!

“识缘名色”,法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最强烈的,最执着的意识决定你下辈子要扮演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凡夫俗子”,也就是“不善人”都是按照这个剧本去演绎不同物种的角色:有披毛的、戴角的;有地下钻的、天上飞的;有水里游的、地上走的……无论扮演什么角色,老天爷都是为了让我们体验各种“无常”变换,来觉悟“恒常”不变的“大道”真理;从“无常”的“小我”中勇敢地走出来,走向“恒常”的“真我”。
所以,人人都在修行,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看到这里,心有没有敞亮一些啊?有没有舒服一点?应该有吧?这就是真正的“美言”,是“善智慧”。
传播这样的“美言”能转“不善人”为“善人”;能转“凡夫”为“圣人”。这叫真正的“美行”,是“善行”。
“美言”、“美行”是正道,是顺天之道。顺天者昌!
怎么“昌”?请看下面经文。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世间凡夫没有几个不喜欢奉承的:残酷的真话不爱听,假惺惺的赞美最喜欢听。假如有人给一点小恩小惠就更喜欢了,何况有人送大礼。在世间凡夫的眼里,都认为这就是“美言”、“美行”。现实也确实如此,奉承的言辞和行为可以博取别人的好感和帮助,甚至让你成为人上人。这样的“美言、美行”最多让你一时得到利益,但绝不可能长久,更不会永远。宇宙法则是“平衡法则”,所以这种“美言、美行”一定会反噬自己。因为它是逆道的,逆天者亡!
其实老子讲的——
“美言”是正道。
“美言可以市尊”,是指通过善智慧的呼唤,能使市井凡夫开大智慧。灵魂觉醒,停止“六识心”向外攀缘;能内守“七识”真心侯王进入“宇宙大我”;从“小我”提升为“真我”,与天地同尊。
“美行”是正行。
“美行可以加人”,是指运用善智慧,使得世间百姓内心清净,金绳界道,行持大善;能转识成智,万物自化,没身不殆。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天子”是一国之君。表至尊地位。
“三公”是朝廷最尊贵的太傅、太师、太保。表位高权重。
“拱璧”是能合抱的大碧玉。表无价。
“驷马”是由四匹宝马组合的豪华马车。是高贵身份人的标志。
在古时,天子即位也好,设置三公也好,达官贵人都要进献。前面是合抱的大碧玉,后面是驷马豪车。进献的都是无价之宝。
“天子”和“三公”是代表至高的地位。
“拱璧”和“驷马”是代表至贵的财富。
但是,上面已经讲过:只要没有觉悟大道真理,无论是拥有最高的地位,还是具有最多的财富,统统都是“不善人”!都是“凡夫俗子”!都逃不出“无常”。都要按照这个“无常”剧本演绎不同物种的角色。还“不如坐进此道”,放下一切来觉悟“大道智慧”,与天地同寿。
“不如坐进此道”的“坐”是思维。只有大善思维才能“进此道”。

究竟来讲,“闻、思、修”放在修行人最首要的位置。“三公”就是“闻、思、修”。而“立天子”就是成就“宇宙大我”。
只有悟道了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实义。不过,你若真想要悟道,就必须离开世间的思维模式,放空世间认知,放弃世间名利;必须以处下的心态来学习大道圣智。
要成就“宇宙大我”,就必须放下“小我”。舍“小我”才能得“大我”。
什么叫“反者道之动”?
要想悟道、得道,就得反着行动!不是索取,而是放下!不是子孙满堂,而是孤家寡人!直到连“吾身吾心”都不执着了,才能返璞归真,回归大我!
“凡心”是假我,自私自利;“道心”是本我,无欲无我。
“反”是反着走。是从“假我”返回到“本我”。
所以,“反”是成道的核心。
“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的真实义是:要想树立“天下大我”之“道心”,就必须达到【无我】境界。要彻底摒弃一切名闻利养,摒弃【我执】、【情执】之“凡心”。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很多学者把这句话解释为:从古到今,为何有那么多人重“道”?不就是说,“此道”能让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即使犯罪也能免罪吗?所以天下人都把“此道”当作宝。
哈哈,典型的世俗思维。这是迷信!迷信害人啊。可是社会上确实有大量的凡夫俗子做了很多恶事,就想用烧香、拜佛、建庙来免自己的罪业。这是痴心妄想!
六祖有一首偈讲得好: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意思是:迷惑的人以为修福就是修道。因为不悟道,没有善智慧,“贪嗔痴”三毒还不断在造业。由于他们愚昧地认为修“人天福报”能灭掉自己的罪业。这是妄想颠倒!他们后世虽然能得到“人天福报”,但是罪业一点也没有少。
所以这句经文的真实义是:
自古以来,尽管历史变迁,但仍然还有这么多人一心求道。并不是说“此道”能得“人天福报”,犯罪还可以免罪报。是因为“此道”能使得世间凡夫得善智慧,能转“恶”为“善”;转“有我”为“无我”。连“我”都没有了,罪还会有吗?当“凡夫小我”转为“圣佛大我”时,心包宇宙太虚。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还有善恶好坏吗?
各位:
“此道”并不光是“善人”的专利,也是“不善人”的专利!
学习宇宙大道智慧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空一切。等什么都放空了,自然归“一”了。
“一”就是“本我”。何来的福?何来的罪?
所以“此道”“为天下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