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诗人吕宾《我用阳光洗手》作品分享会在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妈妈,我走了》《春天四重奏》《朋友,我的手》……一行行源于生活、触及情感、打动心灵的诗歌,迎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吕宾的诗歌创作之路始于1980年代中期,其作品见诸《诗刊》《星星》《十月》等,诗人张新泉称赞他的诗有“直抵堂奥的魅力”;评论家徐敬亚评价他“是一位有着特殊精神气质的诗人”……
红星新闻在此摘选诗人吕历对他诗歌的文本解读,以飨读者。
诗性之光与赤子之心
——吕宾诗歌文本解读
文/吕历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在南充执教、沉潜于诗歌探索的吕宾,因为其先锋作品引发众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瞩目。随后又因爱出离教席,悄然淡出了诗圈。
暌别诗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吕宾又突然献出首部个人诗集《我用阳光洗手》,此番恍若隔世的“复活”,着实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一口气读完这部诗集,惊喜之外,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个天性中充满诗意的赤子,依然明净如初,纯粹如昨——全新的诗歌文本系统地证明他并非如人们猜想中那般随波逐流、移情于庸常兴趣,而是一直浸淫于诗意沛然的母语中,“洁癖”般不停地“用阳光洗手”,以葆有内心的整洁、敞亮、温暖——即使沉痛,依然深爱;即使荒诞,依然求真。
先是月呀你圆了我不圆
然后人淡如菊
然后如烟
然后日子一天比一天瘦
然后开始集邮
然后你的脚步声
像落叶
在门前越堆越厚
然后呵
你吐不尽经线
我吐不尽纬线
默默地织茧
——《思念》
《思念》是诗集的开篇之作,它既是一个委婉漫长的爱情故事,又是对由外化的爱情而堆积出来的现实场景的切身体悟,将激情的起伏消涨、身心的主动被动,投映于变动不居而又作茧自缚的生存怪圈,看似个体体察,实则触碰到了日常的普遍痛点,陡然唤起了置身凡尘、执着于“爱并痛着”者的普遍共情。
小小的你以夜为门
夜有好大你的屋子就有好大
我孑孓守候在夜的边界
用半块明月切入你的屋顶
成为你头上的一匹亮瓦
默默地反光默默地倾吐你
……
黎明正是我踏破天边的一道门坎
向你爬来
小小的 我的主人
……
一只鸟在一棵枯枝上成为一片绿叶
是一只鸟救活了一棵树
还是一棵树救活了一只鸟呢
小小的 我的主人
——《小主》
如果说《思念》是对“先在”之爱的体证,这首《小主》便是“当事人”对爱之历程的深情回望,充满了温柔的献祭、迷惘的困惑。但这显然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现代转译——一匹穿透晦暗的“亮瓦”,取代了古典的“月亮”,把隐形的渴求显现于炽热的焦虑之中——爱的艰辛伴生自我的诘难,一个视爱为命的“少年维特”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黑夜里。想念一个人都是哑巴
开机
关机
不能自拔
我在网络里奔跑
迈着大象般沉重的步伐
一条信息
一声叹息
删除或转发
我们是同一根白发的牵挂
我的布衣粘满水的声音
没有分不开的身体
十指相扣就是良辰
最恨你疯的样子
不老实的样子
以及一团乱麻
——《用爱止痛》
痛是活着的顽疾。唯有恒久的热爱,方可止息无常的暴虐,并赋予疼痛以生产快乐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爱便是痛与痛的交互、认领和承担。爱是笑与泪的支点和托盘。《用爱止痛》道破了系在“同一根白发上的牵挂”、爱惜、恨与爱互为一体两面的内在机制。
而当阅读的界面随着诗人从刻骨铭心的爱恋,移步到更为深邃、辽阔的语境,心里就冒出了一个悖论——事物越逼真,存在就越失真;生存越沉重,生活就越失重——对冲的人性正在纠结成各种紧身衣,不断挤压时间,以至自我濒临窒息。
我们有秩序地进入一只鸟腹
如一颗颗粮食
按时飞翔
地球悬挂在鸟的翅膀上
天上仍然有风云
翻动我们的手掌和脚掌
我们有秩序地走下云梯
地球就成了故乡
这时候
家在一分钟远的地方遥望
——《客机B-447意象》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当我们仰望穹顶的星空,省察内心的道德律令,追问生死的宗旨时,诗性的施洗无疑是对灵魂的庇护,爱恨的洞见。这首《客机B-447意象》,不是对存在奥秘的语法抽象,而是对生存焦虑的降维解构。人,作为一粒粒漂浮在时光中的“粮食”,无论自生自灭抑或自食其果,最终都会被时间囫囵吞噬——进入“一只鸟腹”,在唯一的故乡——云梯之下,地球之上大而化之——由此而释放的无解的宿命,反而聚焦成了一束穿刺死亡恐惧的希望之光——一份看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的笃定。
至此,《我用阳光洗手》这部由热爱出发,辗转回归热爱的诗集,就相当清晰、完美地呈现出了一个沉寂了三十多年、用阳光洗手,并在疼痛中深情言说的诗人肖像、文本样貌。
打那声惊雷圆圆地热热的滚过唇边
远远近近的田园冉冉地升起来
跌跌踵踵地红或绿
或青或紫或蓝 柔韧的风
斜斜地挂在你的肩上
旗片似的 抽着蓓蕾
紧裹起伏的山峦
云。意识一样奔流着
花花花源源不断地翻过门坎
春天从手背上来了我的身体越来越灿烂
就是这一个春天
我用阳光洗手
我用阳光洗心革面
……
一个老人坐在废墟上发芽蓬勃的白发随着青草
铺天盖地地翻卷
春天。我用阳光洗过的手
弯腰举起一块石头
说不尽地那么依恋
——《我用阳光洗手》
阅读至此,这首用来为整部诗集命名的作品已无需再作额外解读,仅就它的末段而言,表达的主旨已明心见性、昭然若揭。
生性慷慨洒脱、表里如一的吕宾曾坦言:“诗歌是我的信仰。”这或可视为是诗人对自我的精神皈依、心灵托付的公开宣示,值得郑重理会。就个人所见,我以为无论生活还是诗写,认知始终是决定行动和表达的关键,无论有效还是无效。我想要补白的是,真正的诗人,就是那个勇于咬破“认知茧房”,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拓展审美的边界的“语言斗士”。
我在诗歌中遇见的这个“用阳光洗手”的人——吕宾——不仅是一个把文字写进血肉和骨头的诗歌好汉、江湖隐者,还是这样一个不断在时空的闭环中挖掘自己、提炼人性之光的诗人。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吕宾会在他一如既往的深情中,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诗歌审美的可能性,因为吕宾不仅手上有光,心里也有光。
吕宾
当代诗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派代表,作品收入海内外多种选本。1985-1995年供职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后从事媒体宣传工作,现为中国电力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