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史话 14 菩萨

佛门史话 14 菩萨

00:00
15:12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在咱们中国,如果你问某个人释迦牟尼是谁,他也许不知道,但你要是问观音菩萨知道不,几乎百分之百,每个人都会说知道。唐朝的时候,民间就已经有了一种说法,叫“家家观世音,处处阿弥陀”,不仅仅是中国,受汉传佛教影响的很多国家,比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民间对菩萨的崇拜都要超越古印度。这样说吧,即便是佛教在印度最鼎盛的时期,也没有什么“菩萨热”,更别说狂热了,那这就有意思了,为啥汉传佛教对菩萨会如此崇拜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看一下,菩萨是一个什么概念。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这里面有两层意思,“菩”就是“菩提”的简称,前面说过,是“觉悟”的意思,从佛教角度讲,就是已经脱离了生死轮回。“萨”是“萨埵”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有情”,有没有的有,情感的情,但合在一起,却不是有感情的意思,梵文的这个“有情”本来是指所有有意识的生命,人可以被叫做有情,猪、狗等畜生也都可以叫做有情,所以才有“有情众生”的说法。这样一来,菩萨的本来含义就很明显了,就是那些已经觉悟了,但还没有去涅磐成佛,而是留在我们这个人间,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存在,比如说释迦牟尼老师在他没有最后涅磐之前,教化众生的那段时间就应该算是菩萨的。

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菩萨最后是必然成佛的,因为他们都是觉悟者,所以在南传佛教,或者说小乘佛教里,只有两位菩萨被承认,那就是释迦牟尼菩萨和弥勒菩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只承认释迦牟尼和将来的弥勒两位老师是佛,其他人修行再高,那也只能是阿罗汉,比菩萨要低一等。

可大乘佛教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可是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的,自然而然地,菩萨的数量就多了起来,可以说无穷无尽,要多少有多少,不就是发一张文凭吗?不是个儿事。

尤其在汉传佛教里,菩萨这个概念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扩展。开始只是大乘佛教经书里面提到的那些,比如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等,后来就延伸到活生生的修行者,比如印度的龙树、提婆,中国的道安等等,再后来,居然变得可以称呼一切发愿自度和度他的修行者,你只要发了这样的宏愿,就可以称你为菩萨。

到了这一步,有一件事就是必须要做的了,分等级,否则叫你一声菩萨,你就和观世音一个等级了,那还了得?再说了,送子这事儿你会干吗?菩萨的等级叫阶,就是阶级的阶,有的说三阶,有的说十二阶,《华严经》里面说有五十二阶那么多,不一而足,反正大乘学院颁发的学位证差别是越来越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仅如此,后来在汉传佛教里,这个“有情”的意思稍微有点跑偏了,变成有慈悲之心的意思,大乘佛教教义上说“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和你无缘无故,就对你有慈爱之心,明明不是你,还对你的苦悲感同身受,把这样的概念彻底加进了“有情”,那就意味着菩萨的定义变成了“对大众有慈悲之心的觉悟者”。这样一来,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时候,你还能看着吗?它很自然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六个字:有困难,找菩萨。

在我看来,之所以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实际上还是和我们的文化体系有关系,我在“中国史话”里说过,咱们的远古神话,就有很强的抗争精神,和谁抗争?和各路神仙,像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全都是老祖宗们和老天爷硬刚的神话,换句话说,就算你是神仙,是上天,那也必须是能给俺们带来好处的神仙,否则就收拾你。

而菩萨的定义,那就完美地体现了我们对神仙的要求,他们不仅不祸害老百姓,还对人类充满了慈悲之心,有着无边的法力和神通,为老百姓做好事,那中国人还有不喜欢的道理吗?让中国老百姓喜欢了,佛教难道还能不发展吗?这一笔帐,大和尚们算得很清楚。至于说分等级,那就拜孔老夫子儒家的“礼仪”制度所赐了,正所谓“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事儿都是定好了名分,才能完美,尤其是菩萨越整越多之后,分不清大小王,那就是瞎信,到时候不仅没福,反而有祸,那就不美了。

虽然说菩萨有很多,但我们中国人最信奉,最崇拜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又名观音菩萨,把他带到中国的功臣,或者说功僧,有这么两位。

第一位叫竺法护,公元231年,也就是三国快结束的时候,他出生在甘肃敦煌,8岁就出了家,一直跟着师傅在西边游历。等到晋武帝司马炎当政,他来到了长安,连骡子带马,驮了很多大乘经典,接下来很自然地,这哥们就开始了翻译工作。我们说竺法护带回来的这些经书,不仅类别,就连语言,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梵文,还有西域的各国文字,但人家敢带回来,自然是不怕这件事的。这哥们有一个天赋,任何一门语言,只要他接触几天,就基本能搞个八九不离十,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了,在西域这二十多年,他除了学佛,就是学会了36门外语,让我们不禁怀疑他上面好几辈子都是外语老师,这样的学霸,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当时,更是被一些农民伯伯看成是神仙下凡,一度尊称为“敦煌菩萨”。

在竺法护翻译的经书里面,有一本叫做《正法华经》,后来叫《妙法莲华经》,也叫《法华经》。这部经书据说是释迦牟尼老师晚年宣讲的,是佛教里相当重要的一部经典,当然,后来鸠摩罗什抢饭碗,也把这本佛经翻译了一遍,结果竺法护翻译的就没人看了,中国现在通行的都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没办法,竺法护是天才,但鸠摩罗什这个又娶老婆又住豪宅的大和尚是天才里的天才。

就在竺法护翻译的这本《法华经》里,观世音菩萨第一次在中国人面前亮了相,描写这个菩萨的章节叫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品”这个字在佛经里经常出现,其实就是篇或者章的意思,《法华经》有二十八品,就是二十八章的意思。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章节里,佛祖释迦牟尼是这样解释观世音菩萨的作用的,他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啥意思?就是说无论有多少老百姓,即便他们同时受苦,只要从心里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后者听到他们声音之后,都能马上让他们从痛苦里解脱,后来民间总结为“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一句话,观音姐姐很好使。

虽然观世音菩萨有这么大的法力,可竺法护翻译完《法华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关注点赞,就这么把菩萨给晾到一边不管了,一直到150年之后,观世音菩萨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显示一下神通。

当时中国北方已经进入十六国的乱局,北凉国王是一个叫沮渠蒙逊的家伙,他得了一场大病,御医们束手无策,任何药物都不管用。眼瞅着,这哥们就要归天,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叫昙无谶的和尚不知道怎么地就想起了《法华经》,然后劝沮渠蒙逊诚心诚意地诵读这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沮渠蒙逊自然是不想死的,一听读读书,病就可能好,那马上就遵照指示去做。最神奇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他没吃任何药——当然,吃了也不管用——可是这个让所有医生束手无策的病最后居然痊愈了。从此之后,不仅沮渠蒙逊变成了佛教徒,因为是亲眼所见,他周围的仆人大臣亲戚全都不断地到处宣扬这件事,全都成了佛教徒。大家听了之后找来《普门品》一看,上面果然说得明明白白,如果众生在受苦之时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听到了这个声音,就能让其得到解脱,啥叫“观世音”?就是随时观察人世间的声音,比一个超级雷达还要厉害,这也是为啥沮渠蒙逊的病能好,因为怕死的他当时确实是诚心诚意念菩萨名号来着。

那不收钱,不送礼,只要在受苦的时候念念名号,一切就都ok,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乐于相信,也愿意传扬的,以这件事情为契机,从那个时候起,观世音菩萨的大名慢慢在中国流传开来,还多了一个外号,叫“大悲菩萨”,悲天悯人的悲。

关于这位劝沮渠蒙逊念经书的昙无谶大和尚,还有两件事要说一下,第一,他也是一位佛经翻译大家,对《涅槃经》的研究很精深;第二,他死于公元433年,在路上被人暗杀的,以现有的资料来看,杀他的很可能是受他指点,捡回一条命的沮渠蒙逊,不过后者在同一年也归天了,是不是观音菩萨看他实在很混蛋,把他给收拾了,那就不知道了。

顺便说一下,一直到宋代之前,观世音菩萨都是男人的形象,很多地方的雕像还有两撇小胡子,因为本来在佛经里他就被叫做“善男子”。但到了宋代,男女之间的界限比较严格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们看到很多家庭妇女也信奉这个“有求必应”的男菩萨,在闺房里放一个有两撇小胡子的雕像,没事还摸上一摸,觉得实在是不成体统,万一这菩萨法力无边,半夜真活过来,咋整?

面对这种诘难,大和尚们还是很聪明的,他们马上想到了解决办法,说无论是菩萨还是佛,都能以很多种形象出现在人世间,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相,那么他出现在女子的闺房之中,必然是女人的形象。就这样,观音菩萨的雕像渐渐地就变成了女人。

也正是因为这次“变性”,后来观音又多了一门职业,就是帮人生孩子,所以民间也说“送子观音”,不过这也没啥,反正有求必应,多个职业对他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那既然菩萨对咱们这么好,中国人也决不能吝啬,观音菩萨在中国有一个专有的“道场”,就是浙江普陀山。所谓的道场,一开始专门指佛祖成佛的地方,所谓“佛所坐处,于中成道,故名‘道场’”,但后来就扩展到“修道的场所”这层含义了,普陀山就是中国人给观音的修道所在。

随着佛经的进一步翻译,中国的菩萨也不限于观世音一个了,后面又多了三个名气很大的,分别是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他们和观世音菩萨一起,号称“四大菩萨”。

地藏菩萨的事迹出现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和《地藏十轮经》里面,佛经上说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这个菩萨当年发下宏愿,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愿望有多大呢?在我看来,人类彻底毁灭之前,他可能都不会去成佛了,因为我不太相信这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被度化,也不太相信人类还存在的时候,地狱里面就空空如也,没有任何魂魄了。只要还剩下一个死不悔改的,他老人家都不去涅槃成佛,这样的誓愿,就难怪后世把他称为“大愿菩萨”,中国人把安徽九华山给了地藏菩萨作道场,让他在那里计算人间还有多少王八蛋,地狱里还有多少没超度的;

文殊菩萨的故事在很多经书上都有,《法华经》里面说他早就成佛了,只不过为了佛法,倒驾慈航,从佛位自动退回,重入人间来教导众生。包括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在内的八代佛祖,都曾经在某一世是他的徒弟,受到过他的教诲,此君号称是三世古佛,七佛之师,这样的菩萨,那智力肯定是差不了,所以又名“大智菩萨”,你家孩子要是今年高考,那一定要拜一拜的,山西的五台山是他的道场。并且,在佛教界,公认文殊菩萨的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估计是因为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老师的缘故。

最后一位普贤菩萨的主要事迹可以在《华严经》里面找到,如果说文殊菩萨是智慧的代表,那么普贤菩萨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修行,实干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发的愿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共有十大愿,也称作十大行愿。这里的“行”就是修行的行,说明他的愿望都不是特别高大上的,都是可以依靠修行实现的,所以他被称为“大行菩萨”,藏传佛教密宗里面的金刚萨埵据说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四川的峨眉山是他的道场。

顺便说一句,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也就是释迦牟尼老娘怀孕时梦见那个进入她怀里的动物,但这是不是说明普贤的修行方式更贴近释迦牟尼老师,那我就不知道了。我知道的是,这头白象的六个大白牙,代表了六件对于菩萨修行非常重要的特质,那是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晨钟暮鼓SH

    观世音,随时观察人世间的声音。

    汤圆缘 回复 @晨钟暮鼓SH:

  • 321起

    原来佛是六根清净,不再搭理人世间 观音是尘缘未了,随时观注人世间

  • yuchuzi

    菩萨的等级叫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