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让大英大伤元气的? | 大英帝国兴衰真相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让大英大伤元气的? | 大英帝国兴衰真相

00:00
09:41

1917年,一战正酣,英国高等法院法官罗拉特为首的5人委员会,深入到印度各地调查。该委员会向印度人作出承诺,等一战结束后,印度自治权可得到大幅度提高。

对甘地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在大英面临战争时,他两次不顾同胞非议,宣布效忠大英帝国,这个委员会的承诺,仿佛也是对他效忠的犒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规模和持续时间,都是布尔战争不能比的。如果说布尔战争开启了大英帝国的衰落之门,那一战就近乎将它推向了深渊。

这次战争,英帝国参战的陆、海、空三军数量,达到850万,其中570万来自联合王国,140万来自印度,63万来自加拿大,42万来自澳大利亚,13.6万来自南非,12.9万来自新西兰。规模如此之巨,所需军费,自然也是一笔巨资。

巨资到什么程度呢?数据大致是这样的:19153-19163月,大英帝国花了大概15.6亿英镑,至战争结束,平均每年花掉25亿英镑。我们对比前面的布尔战争,那已经快让帝国受不了了,可那场战争,才不过2.2亿英镑。

这么多钱怎么筹集呢?一个字,借。先向国民发行了70亿国债(不全用于战争),然后再向新崛起的美国借,战前,美国欠英国4亿英镑,战后,英国倒欠美国8.5亿英镑。

比较悲催的是,跟英国结盟的几个国家,沙俄、法国、意大利都声称没钱,所以英国除了自己的军费开支,还得借钱给这些盟友。一共借出去大约15亿英镑。

最悲催的是,后来这个沙俄被苏俄推翻,而苏俄赖账,拒绝承认沙俄此前欠下的一切债务,因此赖掉了欠英国的7.57亿英镑。英国人欠美国的,一分钱别想赖,自己借出去的,却又收不回来。堂堂大英帝国,就这么被掏空了。

为了还债,英国答应美国,每年将抽取国民税收的1%。可美国人掐指一算,如果真要这么还,得还到1965年。精明的美帝决定,别逼得太死,再想想与英国的关系,因此免除了大英的大部分债务。

这当然不是美帝慷慨,只是狗急了跳墙,逼急了崩溃,就跟德国那样,弄不好再来一次大战。更何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英国将世界老大的位置转交给美国的过程,伦敦金融中心地位被纽约取代,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也被美元取代。所以还钱不还钱的,相对来说也就不再重要了。

其实这场战争,对大英帝国伤害最深的,还不是金钱,而是它揭开了帝国内一团乱麻的种族冲突。这是令帝国分崩离析,也是促使甘地这类“精英分子”粉转黑的根源。

布尔战争那会儿,来自各个殖民地参战的将士,就已经体会过帝国体系下的种族冲突,只因为那场战争的规模相对较小,冲突还不明显,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参战的印度为例。

191410-19159月,在法国指挥印度军队的詹姆斯·威尔科克斯爵士,曾公开赞扬印度战士是“第一等的士兵和天生的绅士”,但私下里,这人却反对白人护士照料印度士兵,觉得那样很恶心。其实这类表面客气,私底下歧视的例子,在战争中简直不胜枚举,大多数白人将领,根本不愿意带印度兵。

种族歧视的后果,是导致印度士兵出现“异心”,进而消极怠战,甚至哗变叛敌。1914年秋天,两个派往法国作战的印度师,出现了怠战现象,大量印度士兵通过自残、装病退出战争。以至于领导这两个师的白人将领,都不敢带了,让这些印度士兵撤出了法国。

191411月,土耳其苏丹,宣布对英、法、俄发动“圣战”,也就是号召伊斯兰教徒反击异教徒。印度军队中的穆斯林士兵,一下子迷乱了。他们宁愿跟随土耳其打宗教战争,也不愿意再效忠大英打国族战争。许多印度的穆斯林士兵当了逃兵,为敌方提供情报、策划反英暴动和兵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死了702000人,负伤1670000人,印度人也死了64000人,负伤67000人。从数据来说,印度士兵也不能说没尽力。但大战中无处不在的歧视,还是让组成帝国的各个殖民地、自治领地,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他们越发感觉到,自己跟大英主子不是一类人。

包括甘地在内,也把这场战争当做“交易”,参战不再是出于纯粹的效忠,跟布尔战争那会相比,他的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大英帝国体系内,就出现了分离运动的高潮。特立尼达、牙买加、洪都拉斯、伊拉克库尔德、阿拉伯、巴勒斯坦,以及爱尔兰,都在战后出现了反抗白人或者要求建国的运动。刚赢得战争的大英帝国,表面荣光而已,实际在加速崩溃中,。

具体到印度,1919年夏,英国人无耻食言了。前面我们提到过,1917年,战争期间,由英国大法官罗拉特牵头的调查委员会曾经承诺,战后给印度更多自治权利。

可战争结束后,这个委员会不仅不提曾经的承诺,反而公布了《罗拉特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假如印度人参加反政府活动,警察可以不需要拘捕证而将他们逮捕,不必经过法院审判,就可以将他们定罪入狱。

到了这一刻,甘地的圣母心,算是碎了一地。当时甘地刚刚大病一场,身体未完全恢复,可他管不了那么多,立马加入反对《罗拉特法案》运动。事实证明,不主动追求民族独立,靠哀怜和讨好殖民主施舍自由,不啻于一个笑话。

1919413日,阿姆利则的工人,为了响应全国罢工,上街游行。当地总督下达戒严令,禁止一切集会。工人不顾禁令,在当地广场集会。总督军队把广场包围起来,在唯一的出入口架设机关枪,向手无寸铁的群众疯狂扫射,导致400人惨死、1200人受伤。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的支持者,怀疑他说的非暴力的意义,主张以血还血。英国当局迫于压力,颁布了《印度政府法案》,声称要给印度人更多自治权利,但其实就是在各州政府多安插几个印度人而已,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自治法案。

甘地怒了,他接受了来自国民大会党尼赫鲁父子的协助,于当年12月,参加了该党在阿姆利则举行的总会。这意味着,甘地开始利用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也是在这一刻,甘地从一个前大英帝国孝子,正式转变成追求民族独立的政治明星。

当曾经折服于大英文化的“精英”转身离去,大英帝国的气数也就快尽了。不过,这艘巨轮完全沉没,还需要另外一次世界大战的助力,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下一期,我们接着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