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那会,甘地还愿意为大英帝国参战,可到了二战,他就明确表示,不能让印度卷入大英参与的战争。他还劝大英帝国呢:要不你们也别跟希特勒打了,学我非暴力不合作,用精神力量反对希特勒。
一战时,甘地说,国大党争取民族自治,有乘人之危的嫌疑。可到了二战,甘地所在的国大党,就再也不管是否乘人之危了,不仅谴责英国把印度拖入战争,还说大不列颠必须先结束帝国主义,印度才考虑参战。所以英国在前线战斗,甘地和国大党就在后方给英国小鞋穿,不羞不臊理直气壮争取民族独立。
不过丘吉尔一贯强硬。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尊重所有民族自治权利,但到了9月,丘吉尔就变卦了,他说,《大西洋宪章》只适用纳粹桎梏下的欧洲国家,不适用印度、缅甸和大英帝国其他部分。
丘胖子这个表态,把甘地和尼赫鲁的脸都气绿了。
随着战争深入,要不要参战,印度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印度人一边反对大英统治,但另一方面又不想跟希特勒和法西斯站一块,态度一直弄得特别拧巴。
当日本占领缅甸,开始威胁印度本土时,这种拧巴的态度就更明显了。
甘地的想法是:英国应该尽快“退出印度”,理由是英国人没有能力保护印度,但印度人民却可以利用非暴力不合作跟日本周旋。
后来甘地这一想法,变成了国大党的官方文件,叫《印度退出决议》,以及一场叫“印度退出”的抗议运动。甘地这种态度,弄得他很像个亲日狗,好像站在了轴心国一边。所以当时的英国宣传口,都把他视为亲法西斯分子,还说他是在搞“政治讹诈”。
运动最高峰,甘地和尼赫鲁等一干国大党领袖,被大英当局抓进了监狱,甘地在监狱里闹绝食,弄得身体更苗条了。
这场运动,虽然一如既往被甘地称为“非暴力”,但实际上,什么炸铁路、炸政府大楼、烧警察局、邮局、破坏公路,是一点也不缺,死人的数量也不少,根据非官方估计,大概有1万-4万人被杀,6万多人受伤,15万人被捕。
死了这么多人,但运动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不过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因此迎来了高潮,国大党也因此获得了广泛信任。
客观地说,印度人这场运动,的确有点给反法西斯战争添乱的意思。设想,如果当时老蒋也跟大英闹,非要收回香港,那会怎样呢?估计盟友都没得做了吧。
实际上,在二次大战期间,印度还真有一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跑去跟德国和日本合作,这就是印度国民军左翼激进领袖苏·鲍斯。
这哥们牛逼了,他因为反英被捕入狱,绝食要挟殖民当局,顺利保释出狱。他后来乔装打扮,逃到了德国,请求希特勒援助印度争取独立,不过因为两人算盘没打到一块,合作没谈成。
希特勒没意愿帮他,他就又跑了90天路程,直奔日本占领的东南亚,组建了一支由印度战俘组成的部队,叫“印度国民军”,一共6万人,宣布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兼任国家元首、总理、作战部长和外交部长,同时对美、英宣战,亲德、日。
他领导的这支军队,本就是一帮日本战俘,所以根本不堪一击,1945年被盟军围困在缅甸仰光,很快就全军覆没,他自己则开溜了,后来在台湾因为飞机失事身亡。
战后,英国殖民当局,以“叛国罪”审判苏·鲍斯和他的“印度国民军”。但尼赫鲁和国大党坚决反对这场审判,还说苏·鲍斯没有叛国,是反殖民统治的英雄。双方僵持,结果又引发了排山倒海的反抗运动,弄得大英帝国头疼不已。
1945年7月,英国举行了战后第一次大选,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大败,灵活的工党上台。保守党主张捍卫大英的殖民体制,可工党却没那么固执,所以早在大选前,工党就出台了一项决议:赞成印度独立。
换句话说,二战结束后,大英已决定主动放弃印度这块殖民地,只是放弃的方式和时间,有待进一步明确。不过焦急的三哥,是一刻也等不了了,在1947年正式获得独立之前,印度境内还出现了各种罢工、游行示威,也死了不少人。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1947年8月15日,英国制定了以印巴分治、印度留在英联邦为基础的政权移交方案,即《蒙巴顿方案》。至此,英国在印度持续了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这颗“英国王冠上的宝石”坠落了。此后,世界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大英帝国也就彻底歇菜了。
国家独立了,但78岁高龄的甘地,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印巴分治,与他终生为之奋斗的印穆团结背道而驰,所以他坚决反对。
尼赫鲁一开始也反对,但在临时政府中与穆斯林共事的糟糕经历,让他觉得分治不可避免。后来大部分国大党的领导人,也同意尼赫鲁。如此一来,为印度独立奔走半生的甘地,在胜利最后的阶段,与自己的朋友闹掰了,众叛亲离,甚至一度想退出国大党。
最终是蒙巴顿说服了甘地,因为如果他公开反对,印度势必再次发生灾难性的抗议运动,到时候恐怕又是一轮又一轮的流血牺牲。
在民族独立庆祝大会上,甘地获得至高无上的评价,被塑造成民族之父。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参加庆祝,而是一个人默默回到了他在印度乡村的土屋,不吃不喝,再次摇起了他的纺车。
历史在他的纺车里溜走,后来甘地的担忧成了真,印巴分治,夺取了数百万余人的生命,分治后的13个月,1500万难民越过分界线,整个大陆的经济联系被割裂,同时产生了克什米尔归属争端。一直到今天,分而治之的伤口,还在发炎、流血、隐隐作痛。
1948年1月30日,在一次晚祷中,忧郁而瘦弱的甘地,被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射杀身亡。就这样,这名一辈子都在倡导非暴力的民族之父,倒在了自己国民的暴力之下。而在暴力和非暴力、分治和反分治、自卑和自大间反复拧巴的印度,从此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指路明灯。
不过无论如何,印度从大英手里独立了出来,一切或好或坏的命运,都能由自己做主。
下一期,我们回到开篇所提出的问题,对大英历经布尔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和放弃印度这头“奶牛”而不可遏制走向衰落做个简短的评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