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恬时空 | 我的知青岁月 |作者:博毅 |演绎:麦恬| 制作:池展
我的知青岁月24
再上方斗山
从七月中下旬开始,我们结束了工地的常规巡演,全队被打散分成三个创作小组,带着大队部党委交待的任务,深入到各个中队去体验生活,为庆祝建国二十七周年,重新创作一台新节目。我负责的这个小组,由六男四女十人组成,被派赴方斗山,深入三中队及下属分队,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清晨我们从沿溪出发时,大家似出笼的小鸟,笑靥写在脸上,歌声随风飘扬,但我心里却充满着疑惑和忐忑,那可是一整台节目的三分之一啊,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必须从无到有拿上台面,这担子压在肩上的确也太沉重了,对我们这群最高学历仅为高中毕业的知青来说,这要求的确有点过高了。但三岁娃儿不怕虎,那时的我们敢想敢闯敢干,也从电影《创业》里记住了有压力才有动力那句著名的台词: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那时只要组织有需要,无论什么任务都敢接,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由于没有系统理论书籍作指导,大家在路途中通过集体讨论,逐渐形成以下共识:首先要在实践中学习大胆摸索,从现成的经典节目和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找出规律和方法,从分析研究中去悟出门道,通过模仿其立意、结构、规律及表现手法等,来为我所用,再装进我们从生活体验中得到的真实故事,经过提炼加工,依靠集体的智慧,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成果。
我们到达三中队时,中队部已经提前接到大队部电话通知,把我们安排在靠近他们的一个农家院里,六个男生住堂屋,四个女生住在紧邻的小房间里,吃饭就在旁边的队部食堂。由于这里海拔高达一千多米,昼夜温差很大,房主在民工配合下,已经预先在地面搭好的木板上铺上了厚厚的草垫,并在堂屋拼好了两张饭桌,拉上电线装好了电灯,为我们写作提供了最大方便。安顿好生活以后,我们很快就投入到预先设想的创作程序中。上午我们分组到各个分队去收集资料,下午先集中讨论,分析研究素材,再根据分工,去各自捉摸自己的事情,没几天功夫,我们居然拿出了九个像模像样的节目初稿,我作词,余晓灵作曲的组歌《筑路英雄》;周明谱写的唢呐独奏《沸腾的工地》;陈志平作词,周明谱曲的男生表演唱《我们都是炊事员》,《四个老汉赞大桥》;潘利民等女生集体创作的舞蹈《工地的早晨》等节目,在大队部的审查中,全是一次性通过。按原计划我们本来要在三中队呆半个月左右,结果仅十来天,就因四川省川汉公路工程工作会议,要在石柱黄水召开,涪陵地区指挥部领导,直接点名要我们丰都县民工大队宣传队去作汇报演出,我们只得提前下山,去接受新的任务。新节目润色、修改、深化、打磨等工作,只能抽空闲时间单独去完成了!
这些充满着青春气息的资料,周明仍完整地保存着,今天看起来依然让我热血沸腾,它们虽然不完美,也很稚嫩,甚至是不知深浅,胆大妄为,但其中饱含着那一群追求光明的年轻人,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勇敢无畏和坚定执着。看着我用钢笔给每一本资料用心画出的封面,竟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毫无疑问,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美好时光,有如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青春之歌,它铭刻着我们内心深处的迷茫困惑,它见证着我们三观初成的艰辛跋涉,它凝结着我们亲如姐妹弟兄的纯洁友谊,它彰显着我们患难与共的不屈抗争,它满载着我们渴望春天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的真挚期盼;它有年少轻狂的豪情万丈,也有不知未来的独自惆怅;它有岁月蹉跎的万般无奈,也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如钢;它有心灵深处的难以言喻,也有突破困境的万丈光芒!它是苦难中盛开的奇花,它是风雨中结出的涩果,它是只有我们亲历者们,才能懂得的一杯苦咖啡!
唐山大地震
回到沿溪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从大队部广播站的高音喇叭中,听到了中国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播发的以下正式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至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后据资料显示,震级达7.8级,地震发生仅23秒钟后,唐山这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就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由于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中,这场灾难造成了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令人惊愕的消息,停止了我们手里的所有工作,让我们成天守在收音机前,反复收听那些叫人窒息的新闻,那锥心刺骨的痛感,至今还停留在我们心上!
有消息说:那一刻,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上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和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长江以北,华夏大地上广大地域的人们,都同时感受到了这异乎寻常的摇撼,到处都出现了莫名的惊恐。后来听大队部有人说,当时沿溪镇上也有震感,曾引发了一阵犬吠,只是我们宣传队这些年轻人瞌睡太大,竟没有一人察觉。随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群众奋起抗震救灾的消息,也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朗读者:麦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