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深厚的摩崖石刻

底蕴深厚的摩崖石刻

00:00
06:49

      于山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的神来之笔被嵌刻在山石之间,或遒劲沉着,或真草并列,饱经岁月风尘,屹立草莽间,静侯来者的鉴赏。今天的于山漫谈就和大家聊一聊于山上底蕴深厚的摩崖石刻。

      由南入口沿山道而行,阳光在林木间明灭交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吸翠亭,亭后崖石上的“廓然台”三字赫然在目。朱熹曾在这里观天象,并作诗一首:“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廓然台的前方是戚公祠,郁达夫的《满江红》诗词题刻晶莹剔透,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而为郁达夫生平展厅的蓬莱阁前崖石的榜书题刻“醉石”,字迹刚健有力,嵌入石中,在斑驳的光影里熠熠生辉。

      补山精舍前的“寿字榕”在2002年福州十大古榕评选中,名列第三。大自然赋予榕寿岩龙头凤尾的吉祥造型,中间环抱的大方石壁上刻着一个丰润饱满的草书“寿”字,真个是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从补山精舍拾级而下,来到万象亭。万象亭因宋代词人辛弃疾曾于重阳节在亭上作《西江月》中的“万象亭”而得名。岩石上题刻的“万象亭”榜书,可在字间领略当年这里包罗万象的辽阔气韵。

      离开戚公祠,上坡可见九仙洞和炼丹井,九仙洞上的“寿”字因美好传说更显神采飘逸,南向岩璧上的榜书“丹井流香”遒劲挺拔。

      沿炼丹井旁的斜坡而上,大士殿西侧岩石上“月朗风清”榜书舒朗俊逸,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时任福州郡守的李拔所题,这四字无论是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读都觉得清爽怡人,体现了古人敏捷的文思。

      大士殿东侧的狮子岩峻石林立,枯木虬枝从崖石缝中向苍天延展,偌大的“护国禅院”四字榜书题刻让这大士殿更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寻幽踏径,不觉来到兰花圃,两处榜书“幽兰谷”和“登云台”,在小涧崖璧上透出一份清幽雅致的意境。

山顶东部的九仙观俗称天君殿,为于山现存最大的庙宇。九仙观西侧镌有楷书“舒啸台”三字。

      于山名胜——平远台,始建于宋代,在于山第一峰,该台毁于元朝战火。“平远台”刻石是明代张炜的手书,旁边的榕树把这块岩石包裹住,只留下形似梳妆台镜框形的椭圆面,尚可见其雄浑厚重的行楷。

岩上“仰止”两字自是因旁侧的状元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中榜天下知。”金榜题名是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后人为此刻字建亭,以供学子瞻仰学习。

      平远台下“九仙赋”石碑,读之如乘一叶之扁舟,遨游于山林之中,把全山的美尽揽于怀。

      于山虽小,摩崖石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却悠远厚重。于山摩崖石刻共有167段,其中现存113段,佚刻57段。在现存石刻中有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种石刻无数,俱臻其妙。它们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也是研究摩崖石刻、以及福州历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于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此文部分引用了作者江榕《于山摩崖石刻》中的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