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蓼莪》: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莫大的遗憾

《诗经·蓼莪》: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莫大的遗憾

00:00
11:32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高大的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青蒿。

可怜父母,生养我多么辛苦。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父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羁绊之一。当父母健在时,我们会对这种羁绊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意。但当某一天,他们永远离开我们,这份羁绊就此断开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依赖着他们。这份羁绊存在时,无论相隔再远,也有归宿;这份羁绊断了,自己也就成了无根之萍,不系之舟,茫茫然不知飘向何方。同样一个地方,父母在,便是家,便是此心安处;父母走后,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中莫大的遗憾。蕴含其中的,也许是一种悔恨,也许是一种无奈。

有些东西,当我们拥有时,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我们往往把它们搁置一旁,转而去寻求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前者比如亲情、健康,后者比如名声、财富。当前者失去后,我们猛然发现,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悔之晚矣。

当然,《蓼莪》这首诗的作者,也许并不像很多人一样,父母走后才幡然悔悟,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似乎遭遇了某些身不由己的事情,让他无法在父母面前尽孝。天意弄人,当他终有一天有条件去这些事的时候,父母却不在了。

试想一下,作者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独子,年轻时被迫背井离乡,离开父母去服苦役。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家中时,已经物是人非。他在无数个日夜中挂念的,唯一支撑他在艰苦的环境中熬下去的双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家,已经不再是家了。家门口长满了蒿草,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往日的回忆不断涌上脑海。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章的前半句这样写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莪”是抱娘蒿,“蒿”和“蔚”则是指青蒿和牡蒿。

所以,这两句的意思相近:高大茂盛的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青蒿;高大的抱娘蒿,不抱娘蒿,而是牡蒿。

由眼前的蒿草,作者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曾是抱根丛生的抱娘蒿,在父母的尽心抚养下慢慢成长,如今自己虽然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却已经离去,自己变成了孤苦无依的青蒿或牡蒿。

前两章的后半句写道: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哀哀”二字表达了作者多么复杂的心境啊。他悲伤,悲伤于父母的离去;他愧疚,愧疚于自己未曾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他自怜,自怜于如今孤苦无依的处境。但他更多的是心疼,他心疼可怜的父母,为自己操劳了半生,到头来却无人尽孝送终。他不敢想象,在他离开的这段岁月里,父母是如何度过的。他们一定时刻挂念着自己,无数次盼望着自己回家,却又无数次落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与挂念的儿子相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想到这,作者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空空的酒瓶,里面本该有酒,却没有;自己本该终养父母,却没有。他对此感到无比羞耻,觉得自己不配为人儿女。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他甚至觉得,自己独活于世,还不如早就死去,那样就不用承受现在的痛苦。他悲叹道: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没有父亲我依靠谁?没有母亲我依赖谁?

父母没了,家也就散了,自己也就没有了归宿。

于是“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出了门含着忧愁,进了门没有着落。

父母的音容笑貌,他们生养自己的点点滴滴,不断浮地现在眼前,但他已经抓不住了。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九个动词饱含的是父母言不尽的爱,是父母道不完的恩。那劳作的身影,慈爱的抚摸,轻声的呼唤,耐心的教导,挂念的神情,温暖的怀抱……等等,历历在目。想到这,诗人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出来。他心痛,他悲伤,他懊恼,他愧疚,他愤怒,他无助地呐喊: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老天却这样无常。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远方的南山多么高峻啊,就像父母的恩德,无以为报;暴风无情地肆虐,自己就像那被吹打的蒿草,无力又无助。这个世界何其不公啊,为什么别人能承欢膝下,而我却要遭受苦役,到头来孤单一人;老天何其残忍啊,为什么我的父母如此操劳,到头来却孤独地死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沉痛而又真挚的感情,读来让人动容。通过这种感情,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父母的爱,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作者的爱。由于世事无常,这种爱通过悲剧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让人同情,让人遗憾。

遗憾,总是贯穿人生的始终。有些遗憾来自选择,选择了此却失去了彼,最后发现彼才是自己想要的。而事实上,有所选择就必定有所失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本心,向内寻求,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这样一来,遗憾也许会有,但至少不会悔恨。

当然,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就像本诗作者的处境。战争、疾病、天灾、意外等等,都可能让我们被迫错过甚至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而痛苦,这是人之常情。但长久地沉沦于痛苦,并非我们所愿。而要摆脱痛苦,首先必须勇敢地面对。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受。毕竟,这不是我们的错。余生还有路要走,路上还有很多风景,让我们及时放下,去寻找生命中另外的美好。

那么,《蓼莪》这首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