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禅宗与净土

答禅宗与净土

00:00
24:09
答禅宗与净土
【按】此文从岑学吕原编《年谱》中录出。据叶兵先生考证,此文与一九六四年四月《香海慈航丛书之一:五十三参禅语录》中梁宽衡居士提供的《虚云老和尚法语(乙未三月二十日在江西云居山)》,为同一篇文章,但岑学吕居士在编入 《年谱》中时,可能是因考虑到其中对印光法师的评论,而作了删节。梁宽衡原文前有附识云:“一九五五年,我曾到过江西云居山,拜谒虚云老和尚。一日,老和尚约我到他的禅房吃饭,我便问老和尚:旅港之北来僧侣,常以《四料简》示众,其一日‘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从来古德都说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何得把禅净强分为二呢?禅是向上一路,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得妄言‘十人九错路’?徽山禅师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体自圆明,不居惑地。’禅理也就是哲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又何有‘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呢?请老和尚详予开示。”老和尚欣然答云:“你问得好,三月二十日我曾将这《四料简》本源地阐示大众,你问传士法师取阅,自可了然。宽街识。”叶先生认为,此文当属《一九五五年云居山方便开示》一文中的第五节;因为虚老或岑学吕居士认为这篇文章很重要,故被特意加上标题、问语,单独收录。今据梁文,补足岑居士所删节部分,置于中括号内。
因客问参禅不及念佛:永明寿禅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如五祖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乃至雁荡僧为秦氏子桧云云。
答日:《愣严经》文殊菩萨选圆通,说偈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又从多门中,肯定耳根圆通说: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指出:“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对念佛三昧乃云: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永明禅师有《禅净四料简》,其文日: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近世修净土人,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的,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考寿祖生于宋代,是余杭王氏子,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说:吴越钱氏时,为税务专知,用官钱买鱼虾放生。事发,当弃市。吴越王使人视之,日:“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已而色不变,遂贷命。因投四明翠岩禅师出家,衣不缯纩,食无重味。复往参韶国师,发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日“一生禅定”,二日“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乃冥心精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
他是宗门下法眼神师的第三代,著的书很多,如《心赋》和《伈赋注》是讲明心见性的,《万善同归》是讲法法圆融的,《宗镜录》百卷, 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学为十三宗, 中国人分为十宗。 《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浅深,皆穷源澈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致误入歧途。平生说许多话,未曾说过宗下不好。
他既是从宗门悟入的,何以又弘扬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他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寂后人人尊重,在净慈寺建塔纪念。
《佛祖统纪》又说:有僧来自临川,日:“我病中入冥得放还,见殿室有僧像,阎罗王自来顶拜。”我问此像何人,主吏日:“杭州寿禅师也。闻已于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于此礼耳。”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 因为他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辰。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顿起斗争。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参禅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间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
【印光法师在今世佛法衰落时期,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绪二十一年普陀后寺的化闻和尚往北京请藏经,印光法师在红螺山与之相遇,后随同化闻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讲《你陀经》,当时法缘不顺,以后就不再讲经了。化闻和尚叫他在后寺看藏经,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专心念佛。光绪三十年狄楚青居士办报,时常和他互通音讯, 请他到上海住鹤鸣庵下院太平寺,真达和尚护他的法。此后道风传播, 集成来往书札等为《印光法师文钞》,专弘净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见--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参禅之弊。又引证“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后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岐夫子;又其次善旻为董司户女,海印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事。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为常人,为女人, 为恶人,则展转下劣;即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云云。我认为修行人后身“展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时,“颍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世为尼,诵《法华》二十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误之;犹参禅人后身“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观音菩萨三十二应,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展转下劣”么? 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永明禅师就没有阿弥陀佛那样绀目澄清四大海了;元朝】善继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不得善终,则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可以说阿弥陀佛也“展转下劣”么?
禅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脱,九峰不许;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曹山亦不许。净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对,没有审察到这种批判,原出于九峰和曹山,这正是禅宗善知识的正知正见,应当因此注意禅宗, 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我们现在谁能坐脱立亡?我们连泰首座、纸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轻视禅宗么?
我认为宗下有浅深,显教密教有顿渐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 区别起来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永明《四料简》中所责。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四料简》载在永明何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他是伪托的。他所诃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祥净是二吗?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参禅为禅。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日: ‘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其时哪里来的禅和净呢?
以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人,也如纯奶掺了水,永明看到便对掺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并不是说纯奶的禅“蹉路”。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冥心精祷得净阄,乃至七度,若禅是不好的,他决不作此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决。且永明祥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参禅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自以为有功夫了,其实滞于阴境,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 永明因此说“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但他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要有净土,才能去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又打错妄想了。《愣严经》阿难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岂释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弥陀佛威神却可恃、却能惠我三昧耶?
念佛决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梦,醒来精神愉快,做恶梦醒来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如能法法皆通,则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禅有净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为师作佛,理所当然。至于无善根者,不信禅,亦不信净,糊里糊涂,则“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我平生没有劝过一个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每念《愣严》所指“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简》的意旨,略加辩说,希望切行人,不要再于《四料简》中,偏执不通,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
附:宋濂《善继禅师血书华严经赞(有序)》
上人善继,严持梵行,欲求无上真如之道。尝自念言:华严大经, 实天中调御第一时所说一乘顿教,最为尊胜。欲爇松为煤,入以香药, 捣和成剂,以书此经,而彼松煤者,假物所就,具黑暗相,有染白法。 欲锻汞为丹,承以空露,研润如法,以书此经,而彼汞丹者炫耀可观, 能盲人目,非助道者。欲椎赤金素银,廉薄如纸,复粉为泥,以书此经, 而彼金若银者,虽曰重宝,外尘为体,初不自内。以是思惟,身外诸物, 若胜若劣,若非胜非劣,若一若多,若非一非多,皆不足以称此殊利。 唯我一身,内而心肾肺肝,外而毛发肤爪,资血以生,资血以长,资血以至壮老壁死。是则诸血,众生甚爱,如梵摩尼,一滴之微莫肯舍者。 我今誓发弘愿,于世雄前,以所难舍而作佛事,从十指端,刺出鲜丹, 盛于清净器中,养以温火,澄去白液,取其真纯,蘸以霜毫,志心缮写, 满八十卷,尊阁半塘寿圣教寺。昔者乐法比丘,当无佛时,欲闻佛语, 了不能得,乃信婆罗门言:“以皮为纸,以骨为笔,以血为墨,愿得一偈。”况今百千妙颂,十万正文,不止于一,纵捐躯命,以报佛恩,无足为异,于血何吝。惟愿法界有情,或见或闻,证入杂华藏海,证入杂华藏海已,即得六根清净,得六根清净已,即得自性清净。得自性清净已, 即得四天下微尘刹土中,一切众生皆悉清净。
无相居士未出母胎,梦异僧手写是经,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 宜假一室,以终此卷。”母梦觉已,居士即生。今逢胜因,顿忆前事,于是亲爇五分妙香,香云轮困,结为宝网,遍覆经上,乃复合爪向佛散华作礼,而称赞曰:
杂华净智海,九会之所说,一音所演唱,十处放光明。 信解行证门,总摄无复余。如是具五周,如是辩六相, 如是分十玄,妙义皆充足。以至四法界,二十重华藏, 无边香水海,浮懂刹重重。教条有差别,性相了无碍, 圆融与行布,非异亦非同。一可为无量,无量亦为一, 重重无有尽,是为功德聚。如来最上乘,龙宫所秘藏, 上人出身血,严饰书此经。于一滴血中,普含十方界, 于一一界中,普现光明台,于一一台中,普成狮子座, 于一一座中,普见分身佛。如上无数佛,皆具大威德, 眉间白毫光,遍满一切处,共宣大乘法,闻者应解脱。 譬如日月王,照三千大千,悉见种种色,法能破暗故。 譬如大海洋,一平乃如掌,无丘陵堆阜,法能平等故。 譬如阳春至,大地尽发生,诸根各萌芽,法能沾溉故。譬如梵志梦,一梦千劫事,不过刹那间,法能融摄故。 譬如子忆母,未见心已至,形神皆两忘,法能无离故。 譬如黄金色,金色不相分,金亡即色空,法能不二故。 譬如石性坚,初不从外得,石性自圆满,法无修证故。 能如斯见解,见经不见血,若加精进力,见佛不见经。 及至成道已,见性不见佛,我性如虚空,了无能见者。 无见中有见,全体即呈露,苟执于所见,亦非我本性。 见见二俱泯,此为真见见,真见复何有,性本无物故。 一心归命礼,祇夜以为赞,诸妙楼阁门,弹指一时启。
无相居士金华宋濂拜赞
(摘自岑学吕原编《年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