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提要:
一、《传习录》中对良知的不同解释
1、不同场景下,王阳明对良知的定义
二、生活当中致良知的场景
三、阳明心学与现代心理学的亚自我理论
1、自我中的七个亚自我
2、在好的场景中,好的自我就会呈现出来
四、《告谕浰头巢贼》
1、阳明赣南剿匪成功的原因
2、特定场景下,激活对方心中的良知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吴伯凡。
当我们读王阳明的《传习录》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迷惑,良知到底是什么?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传习录》不是一本专著,他是王阳明和他的学生、朋友的对话集,有时候是口语式的对话,有时候是书信式的对话,而且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亮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
王阳明是在针对具体的场景给出的解答,它不同于我们现在大家习惯的那种学术专著的那样一种表达。在不同的场景当中给出定义,给出阐述,所以有时候你就会觉得迷惑。但是这种表述方式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场景里头去感受良知。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结构性的、少量的、精确的数据与非结构性的那种大量的数据,最终合成的那种模型是不一样的,反而是那种非结构性的大数据,最终形成的概念判断是更准确。所以我们不妨从日常的场景当中去感受到良知。
事实上在生活当中只要我们留心,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当中良知、致良知的情景无所不在,我们不妨从一个特别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开始。
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篇小文章,其实这就是一篇类似于日记的东西。有个人最近他在开店。最近天热,生意不太好,昨天傍晚天黑,突然下起了大雨,店里没什么生意,很冷清。这时候突然有一群壮汉,大约十几个人走进了店里,他们凶悍的外貌和那么多人,让我心生警惕了。
我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服务,他们点了很多菜,要了 10 箱啤酒,一直喧闹到夜里头两点钟,最后消费是 772 元,结账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拿出了 800 块钱,我接过钱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张有问题。当时我就灵机一动,没有直接的揭穿,而是说真不好意思,小伙子,我这里呢,没有零钱找不开,要不这样吧,你就给700,另外的 72 元,算是我给你们的优惠了。
小伙子有些惊讶,说这怎么行啊,你不是亏本了吗?我笑着回答,今天下雨,生意不好,幸亏你们来照顾我。打折是应该的,以后常来就算是对我的照顾了。这个时候又过来一个人,这个小伙称他为大哥,这个大哥点了点头,说你是个爽快人,我也爽快,下次夜宵就叫朋友来你这里,他们随后就离开了。
过后我就有个感悟,不能够轻易得罪客人,如果直接拆穿,失去这批客人是小事,惹他们不高兴,他们每天来这里找麻烦,那就麻烦了。
这是一个好像跟阳明心学很远的一个场景,一个小故事,但是在王阳明的生活当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阳明心学有一个前提,就是心外无物,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你的心的状态。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是心,其实已经是被扭曲的。我们以为我们做事说话是出于我们的心,但其实是我们的私欲,我们的心中贼早已经感染了我们的心,遮蔽了我们的心。
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当你感染了感冒病毒的时候,你就会流眼泪、打喷嚏,并不是你要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而是你被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某种东西,阳明把它有时候称之为心中贼,有时候称之为心之毒,被它们所障蔽,被他们所感染。
你明明是一个健康的人,但你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很不堪的样子。所谓良知,就是心本来的,本有的那个样子,就是最初的、最本源的那样一种状态。
现代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亚自我理论,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来理解阳明心学,他说我们通常所以为的自我可能并不存在,我们通常以为的自我实际上是有 7 个亚自我组成的,这七个亚自我在不同的场景里头出现。
比如说你的内心里头的那种慷慨的利他的自我,也包含着吝啬的、自私的、利己的那个自我,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你表现出很慷慨,在某一个场景里头你表现出很仁慈。在另外一个场景里头,你又表现出很残忍,我们就会觉得这很矛盾,这种亚自我的学说理论认为它并不矛盾,是外在的一个场景激活调动了你的内心的一个亚自我。它们都是轮值的,在不同场景下轮值的自我,这种场景下你来当这个自我,在另外一个场景下你来当另外一个自我。
所以这种理论跟阳明心学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就是说,一个人此刻所呈现的状态,并不是他一贯的状态,也不是他本来的状态。如果你营造了某种场景,他的内心里头的某一个好的状态、好的自我,它就会呈现出来。
王阳明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其实是一个公文,这篇公文写于他在赣南剿匪的时候。这篇公文的名字叫《告谕浰头巢贼》。也就是在他准备剿匪、准备发兵,准备去动用武力歼灭这些山中贼之前,他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这样一篇文告被誉为古今第一劝降书。
即使是在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读着读着,你就会被这篇文章所感动,要知道这是一篇公文,而且是向这些叛贼发出的一篇文告。一般来说,这样的文告应该是义正词严,但是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东西,那就是情感。这篇文告代表官府向你们这些叛贼说话,应该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警告,而你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是一种平等的交谈。
王阳明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真切地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处境当中,而且能够真切的想象你的这种处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欲。
这篇文章很长,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的复述,这里我们就简单的分享几段。
他说你们甘心为贼,我相信你们也有某些不得已的苦衷,或许是被官府逼迫,或许是为大财主大户所侵害。一时冲动错起念头,误入歧途,后来又不敢轻易回头,这种苦楚也的确让人同情。当初决定去做贼,明明是活人在寻死路,尚且说去就去,而今若能弃恶从善,那便是死人有了活路,汝等反而不敢,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们今天就像你们当初做贼说去就去,说脱离那个贼巢,说走就走,那官府怎么可能去杀你们?你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心变得很硬,而且不习于杀人,而且多疑。但你们要知道,像我这种人无缘无故连杀只鸡杀只狗都于心不忍,何况是这种人命关天的事,如果我轻易的杀掉你们的,冥冥之中我知道会有报应的,会殃及自己的子孙后代,我何苦要杀你们呢?
你们身为贼寇,收入其实不高,有的人连衣食也难以保障,做贼也是很苦的,你们用你们的那一份精力用来种田经商,那很快说不定就能够发家致富,安心享受自在的生活,畅游于市井当中,悠游于田野,走到哪里都是安心的,也不担心别人来绞杀自己。
哪像你们今天,整天的担惊受怕,出门要躲避官府,防范仇家,回到巢穴,又怕官府围剿诛杀,只好潜身隐形,掩藏行迹,一生忧苦,最终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的日子那么值得留恋吗?
你们也要从我的角度来想一想,我内心哪里想到去杀你们啊?但是你们非得要残害我的那些善良的百姓不可,让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没有房子住,没有田耕,让他们的父母死于非命,让他们妻离子散。
我想让他们躲着你们,可是他们的家园已经被毁了,他们无处可躲。我想让他们送钱财给你们,以保平安,可是他们的家资已经被掠夺,他们已经无钱可送。你们很难,但是他们更难。你们能不能替我想一想?如果你们一定要继续做贼,继续来抢掠他们,让这些苦命的百姓苦上加苦。那我实在是没有办法,那我就会来绞杀你们。
我现在特意派人去跟你们接触,送你们一些牛肉、酒、银两和布匹,把有些人的妻子儿女送过去团聚。因为人数太多,不可能全部顾及,所以我现在发这样一篇文告,告诉你我是怎么想的,我是如何的尽心尽力的去理解你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如果你们仍然不听我的劝告,那就不是我辜负你们了,而是你们辜负我了。那如果是到了刀兵相见的那一天,我也是无可遗憾了。
他说天下人都是我的同胞,你们也是朝廷的赤子,我最终不能够让你们改恶从善,不能抚恤你们,不能够让你们跟家人团圆。我没有做到此,我内心里感到非常的痛心,写到此处我不知不觉的流泪。
就是这样一篇他面对的这样一大群杀人不眨眼的贼寇发布的文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去教训警告,而是用一种同情共理心去打动对方。
结果这篇文告发出以后,有很多的贼寇都缴械投降。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朝政府这个地方的贼患已经持续了七八十年,而王阳明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完全干净彻底的给剿灭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强大的武力,而是拥有一种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法,在发兵动武之前,已经将大部分的贼寇以一种很软性的方式消灭了,打引号的消灭,就是让他们主动的投诚了。
王阳明之所以在赣南创造这样的军事奇迹,追溯原因是他有一种其他人不曾拥有的秘密武器,这个秘密武器其实就是心学。而这个心学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的内心都是有良知的。
同样是人,为什么他有时候是表现出极端的残忍,邪恶凶狠。他是怎么将这些邪恶凶狠残忍的贼寇,以一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将他们剿灭了,是因为他知道人人内心都有良知,就看你能不能够用一种场景、氛围态度将他内心的良知激活,让他的那个本来就有的亚自我,也可以说是让他内心的那个另外的一个亚自我,那就是通情达理的,让他们本来就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被激活,他们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其实不是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是你用一种手段、方法,你营造的一种特定场景下特定的氛围将他的频道切换了。
就像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小故事,你面对这样一些看上去凶狠蛮横,而且是抱着欺诈的目的来到这个店里头的这样一些人,在你营造的那种特定的场景下,他的内心的那种良知被激活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