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渴望拼搏 第六章:改造旧城,第二次修楼

第四篇:渴望拼搏 第六章:改造旧城,第二次修楼

00:00
18:07

第四篇:渴望拼搏

第六章:改造旧城,第二次修楼——新建人民路居民住房大楼

1974年,全国范围内的武斗完全平息,政治形势出现好转。中央再次提出,在全国各地的城乡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为加强领导,实行了干部、造反派、“逍遥派”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一些领导干部又出来工作了。

雅安县委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制订出一系列措施。那年夏季的一天,我正在田间劳动,突然从山沟远处传来:“马志平,你在哪里?葛主任有急事找您。”呼喊声一遍又一遍。我听到叫我的名字,向喊声的方向跑过去。来找我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小刘,他见到我神秘地说道:“葛主任找你,赶快去,有好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总是“夹紧尾巴”做人,忧忧愁愁过日子,好多年没有开心过。突然听说葛主任找我有好事,我连招呼都没打,就同小刘跑到县政府建委办公室。葛光辉主任见我们跑得满头大汗,倒了两杯茶叫我们先喝。然后笑眯眯地说:“县革委会决定组织城关镇居委会主任、民办工业负责人,到省外参观、学习外地民办企业经验,要到成都、重庆、武汉、湖南、广州、西安等地参观学习,你和小刘打前战,提前三天出发。你们先去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好38个人的吃、住以及联系要参观的单位。马志平,你负责领导小刘,完成这次艰巨的前战任务,我负责带大队随后跟来。每到一个城市,你俩都来接我们。一定要把这几十个人的食、住、行都安排好。”葛主任一环扣一环的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任务繁杂,带个青年人打下手,我并不害怕,觉得仿佛天上掉下“馅饼”那样高兴。广州我从来没去过,这样好的差事,真是千载难逢啊!回到财税局我向谭局长汇报,他很担心能否完成好这项复杂任务。但我非常坚定的告诉他:“我自有办法完成好这次任务,请领导放心。”谭局长见我信心满满的样子,便把差旅费批给了我,我和小刘高高兴兴从雅安出发了。

第一站到成都,我们就碰了个大钉子。大旅馆根本不接待小县城来的人。跑了一天都没找到旅馆,我和小刘只好先回到仁寿巷的家里想办法。想了一晚,我终于想出“以上压下”的办法。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小刘直奔“省革筹”。接待我们的还是上次那个“老朋友”,这回他倒是非常热情。了解我们来意后,他便介绍我们去九眼桥招待所,还直接打电话帮我们订了38个床位。一阵感谢之后,我和小刘走出“省革筹”,在路边找了家有公用电话的小店给葛主任打通电话做了简短的汇报:“大旅馆不接待小县份的人,今后每到一个城市,必须持有地委或军分区的介绍信,到当地省、市革委会,由革委会出面协调,才好安排这一大批人的食宿。”葛主任听了我的建议,认为很好,他完全同意,并会亲自给雅安地委和雅安军分区汇报,请他们出具证明,到成都见面的时候把介绍信交给我们。

听了葛主任的话,我放下心来。但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要使这支没出过门的“杂牌队伍”不至于走散,就必须得有一个科学易行、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行。于是我和小刘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首先了解这群人在哪个车站下车,然后乘坐哪路公交车前往住宿地点,出行的都有哪些人,按性别分配好寝室,并按姓名分配好床位,然后将这些信息分别写在纸上装入38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小信封,队伍一到,人手一个信封,这样,再怎么着也不会有人走丢了。大队人马出行的第一天,我们来到成都南门车站。我和小刘在出站口举着写有“欢迎雅安代表团”醒目大字的接站牌耐心地等着。没过多久,葛主任带着队伍一出站,便看到了我们。我做了一番说明后,便拿出准备好的信封,点一个人的名就把信封交给这个人,如此反复,直到所有人都拿到信封。他们看完这信纸上的内容后,都异口同声说:“马同志,你想得太周到了,我们到春熙路去耍,晚上也不怕找不到回招待所的路了。”葛主任事后感慨地对我说:“我们要参观那么多个城市,有很多麻烦的事需要处理,而你和小刘工作得井井有条,把一件纷繁复杂的事,就这样简单的处理好了,真是了不起。”我们提前三天出发做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按照这种方式带领大家完成考察却非常有效。考察团每走一个城市,每到一个单位,总能看到“为人民服务”“政治挂帅”“一切为人民”金光闪闪大字迎接我们。进门没有安全检查,随进随出。不要送礼,不需要“权”“钱”就可以把事办好。从成都到重庆再到武汉再到湖南。我们雅安学习民办工业考察团,处处受到热情接待,处处都会提供各种民办工业详细资料。

在广州考察期间,位于中山路的一幢六层商住楼引起了我的兴趣,一层是临街的店铺,二到六层是居民住房。虽然这次我是负责后勤工作,没有考察任务。但,既然来了就要学习学习沿海发达城市的经验。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拿着四川雅安行署的介绍信,来到广州市城建委。城建委的同志以为我是专为学习旧城改造经验而来的广州。便专门安排城市规划设计负责人接待我,向我详尽地介绍了“公办民助”改造旧城的新思路,并提供了一些商住楼的图纸。拿到这些资料,我如获至宝,暗暗下决心,要回雅安大干一番。不久,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我们一行人回到了雅安。

1974年冬,雅安政治形式更为好转。我准备把从广州学到的改造旧城的经验用到雅安这个小城市上,借鉴“公办民助”的方式,从财税局公产股的管理入手,先在全城公开招聘20名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充实到公产股。文化程度的改变,使公产股焕发了活力。接下来,我着手开始规划在雅安市中心“金三角”地段的人民路口,打算在此处新建一幢6层高的大楼。当时,县政府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20世纪60年代批判你建造的‘洋怪物’,好不容易才给你平反,恢复职务,你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在这个多事之秋,还是等局势更好些再说吧……”但公产股的同志们却主张修这幢大楼。

这些年,雅安很多居民多次申请住房,始终得不到解决。以至于雅安人常说:“想结婚,对象好找,住房难觅!”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亟待解决。但要整体拆除人民路口及周边的旧建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东大街半条街上有30多户旧房街面上还有雅鱼饭店、皮鞋修理店、钟表店、镶牙馆等12家商铺。要先组织他们学习领会什么叫“公办民助”,然后再以“公办民助”这种方式,让这些居民和商家出钱、出人,参与改建。等大楼建成后,再按投资比例归还房屋。这些工作,单靠财税局公产股是完不成的。于是,我又将我的构想向城建委主任葛光辉作了汇报。他听了很高兴,说:“如今,雅安的民办工业没有什么起色,而你这个上次考察活动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却偷经学艺,回雅安才3个多月就想把广州大楼搬到雅安来,要建造5千多平方米的6层大楼。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连城建委都不敢搞的工程,你财税局一个小小的公产股却敢站出来。要改造旧城,你的胆子真大。但建设资金的来源,几十户人家的动迁,让商铺拿钱出来集资建房,这些在雅安还是头一次。我要向县委主管城建的书记做个汇报,他们同意了之后,我才能审批这项工程。在我汇报前,你必须找好设计单位,设计好图纸。并且要预算好私人出资比例,这样上报上去,才有可能批准实施这项大型工程。”

于是,我找到当时雅安地区最大的建筑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纪大卫,请他帮忙设计位于雅安人民路、东大街交汇处的雅安城关镇第一幢6层平顶商住大楼,纪工程师的特长是土木建筑,尤其对房屋结构和外观造型有独到之处,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高级工程师。他一听说我们要在雅安“金三角”繁华地段修高楼,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这项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工作,并很快就将大楼的立面、平面、彩色立面整体形象图以及工程预算交给了我。我将工程设计图和预算送到葛主任手中,他看后非常满意,这项工程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这一年我年满37岁。正是想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的年龄。雅安第一次修建6层高的西式平顶房,对于我而言,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建成的大楼将成为雅安标志性的建筑。当时,实施这样的大工程没有什么经验。由于修建资金跟不上,砖瓦厂便停止了供应材料,工程停工3个多月。半节子砖墙日晒雨淋,半条街长满杂草。城建局有位领导在会上说:“这样大的工程,凭一个小小的公产股,就想搞出来,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我看到时候他马志平如何收场!”这番冷嘲热讽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空有一腔热情而缺乏实际经验的我心急如焚:“工程如果一直停工下去的话,那当初的美好蓝图便会变成泡影。而且不仅是浪费了资源,还会让整座大楼变成烂尾楼,影响雅安的市容,我又该如何向上级和动迁的百姓们交代?!”我每天如坐针毡,冥思苦想,实在无计可施,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日子。眼看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工程仍旧停滞不前,社会上的各种流言开始出现。“怎么办?怎么办?”我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问自己。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越级去找县委主管城市建设的穆开华书记试试。他是城建的分管领导,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由他出面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工程不就可以继续开工了吗!想到这儿,我立刻决定去找穆书记。那一天,穆书记在上里乡公社检查工作。当时,天上下着大雨,我步行了3个多小时赶到上里乡。在上里乡政府办公室,我找到穆书记。并向他汇报了人民路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种种急待解决的困难。穆书记见我冒着大雨来乡里找他,很能体谅我的一番苦心,对我的汇报非常重视,当场表态,过几日,等他回到雅安就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人民路工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此事不久,县委召开了关于人民路工程的专题研讨会,县上所有的相关部门都出席了会议。会上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人民路的在建工程。工程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要落实到实处。会后不到半月的时间,项目资金便得到了落实。工人继续上班了,建筑用材料也陆续恢复了供应,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高楼的雏形呈现在了雅安老百姓的眼前。

工程进展到后期,按设计要求,外墙装饰必须使用白水泥。但在当时,省内没有货源,工程将再一次面临停工待料。为了保证工期,也为了节省经费,纪大卫工程师天天在现场和施工人员反复试验,大胆的运用“过塘”白石灰浆代替白水泥粉刷外墙。他亲自登上脚手架,指挥施工人员用“过塘”石灰浆粉刷外墙,并在粉刷过后的墙壁上粘贴“马赛克”,圆满完成了大楼外装饰任务。

1977年冬,历时两年的雅安第一座西式风格的6层平顶商住楼正式落成,一时间震动了雅安建筑界。雅安的老百姓第一次看到这样雄伟壮观的西式大楼房,纷纷在大楼前拍照留念。这幢大楼,历经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外墙装饰没有一处掉落。

四川省展览馆展出了雅安东大街6层大楼壮观图片,让大楼的设计者纪大卫工程师名噪一时。从此,纪大卫工程师又以相似的风格和手法在雅安地区设计出一幢又一幢大厦。1991年,纪大卫工程师被国务院授予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建筑设计专家称号。

财税局张正纲局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南下干部”,处处关心老百姓。在人民路新建商住房的分配上,他亲自把关。对公产股工作人员在各地段收集、整理的关于住房困难居民实际情况的调查意见,进行逐一核查、研究,以期达到公平、公正大楼底层新建的商铺,按合同分配给各原商铺的所有者;大楼2—6层新建的110套住房中,除去1套留作统建办公室用、部分返还原搬迁户外,其余一间不留。全部作为公租房,提供给雅安城区住房困难的居民。一家10口,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雅安财税局公产股职工简海荣师傅,全家7口在沿江路“干打磊”房居住的雅安财税局公产股职工张体福同志,为响应“先公后私,先群众后内部职工”的号召,发扬风格,主动放弃了租用人民路新大楼住房的机会。整个新建大楼住房分配工作在张局长的领导下,圆完成。在此次新建住房分配中受益的雅安城关镇居民,将联合所写的感谢信送到了县财税局。小小的公产股一时间名声在外了。当年,雅安县财税局公产股被评为“雅安地区先进单位”,并受邀在省建委召开的会议上,着重介绍“公办民助”改造旧城的经验。

1977年1月1日,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元旦的晚上,我走进这幢张灯结彩、高挂标语的大楼。刚上楼,就碰见大楼内一家住户,他们满怀喜悦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家三代都住草房,今天能住上高楼大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走进三楼临街的统建办公室,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遥望青衣江边的万家灯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默默地告诫自己,这次大楼能顺利建成,是很多人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很多人心血凝结的成果。作为这很多人中间的一个,我才刚迈出了第一步,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拼搏,才是我人生奋斗目标。

我要把东大街甚至是全雅安城区没有拆除的旧房统统拆掉,重新盖上新大楼。我要让雅安更多住房困难的群众有新房住。我要让雅安城旧貌换新颜……这是我的信念,正如当年上海医生说,我是“敢吃毒蛇而不怕被毒死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