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复调》
内容简介:《夜莺复调》汇集了2009—2020年十二年间热点文学事件,包括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红楼梦》热、先锋文学、韩寒现象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事件,通过口述历史般的采访与文学对谈,就史诗性、神话传统、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科幻文学、都市文学等文学母题与思潮进行了富有样本意义的专题探讨。傅小平进入一个个文学现场,与白先勇、梁鸿、孙甘露、徐则臣、于坚、杨庆祥、张清华、苏炜、邓晓芒等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对话,形成不同看法的交锋、不同声部的和声,在思想的交织碰撞中探寻当代文学的意义,集结成一部兼具文学性、思想性与文学史价值的文学对话录。
作者简介: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写小说、评论、随笔,做对话访谈,业余开专栏。媒体从业十载,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
书评原文:
我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读《夜莺复调》有感
作者:李钊
文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那些充满智慧的思考和言说,会像夜莺歌声般在文学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而至于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你我,或许都曾“在一个夜晚听过夜莺”。那一声声低吟浅唱的夜莺复调,总会在心灵天空留下翅膀划过的痕迹。
傅小平的《夜莺复调》是一本当代文学对谈录,他作为一位“思考者、提问者、对话者”,针对2009年至2020年间文学思潮的浪花飞溅,与白先勇、罗伟章、哈金、梁鸿、徐则臣、余泽民、于坚、宁肯、张清华等一百余位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进行对话。本书围绕史诗品格、神话传统、现实主义、科幻叙事、网络文学等文学母题和思潮,展现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争锋,不同声部的齐奏合鸣,不同思想的交织叠加,呈现出更为细致、全面的文学现象、社会思考和人文反思,也为当代文学演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一书中写道:“艺术避免不了与社会现实打交道,无论如何艺术都是当下现实的一种反映。”文学不是孤立静止的单一存在,而是既紧跟时代嬗变又能“出乎其外”,且保持独立清醒的时代审视,每件引人关注和思考的文学事件的背后,都镌刻着时代烙印,也体现着文学思潮的悄然变化。曾引发全国范围讨论的“韩寒现象”,掀起过一场80后写作的风暴,也引起了青春写手投身办杂志社的热潮。针对这一现象,对谈者有人认为80后作家“希望有自己的文学阵地,做一些新质的文学的推动,是很正常的事”,但所办刊物可能很难提供自我的警醒和外在规约,有可能导致青春期无限延长。也有人认为时代读物有其独特的作用,青春读物常常也会变成经典,我们要多些期待,因为青春文学是创造力的代名词。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热议,书中收录了《“莫言热”背后,如何确立当代文学价值》和《今天,如何重塑“文学中国”?》,两篇文稿都是以莫言获奖为引,所谈的话题却渗入到文学肌理内部,并引发思考:该如何在辩证思维中理解何谓“文学中国”和如何建构“文学中国”。
身处一个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文学创作该如何回应这个时代呢?有人认为非虚构远比虚构更适合这个时代,也有人认为“文学中国”的建构有赖于虚构文学的追问、想象、探求和开掘。在这个充满变革和诸多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小说作为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门类,该如何进行改革来适应时代变化呢?
进入2020年,“新小说革命”成为文学界竞相讨论的话题,在这场对谈中,各参与者的观点有“作家需要检讨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与“所谓革命不能单单要求小说家‘小说革命’”的碰撞,也有对小说的重新理解和思考,协力推动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发展的深入探讨。
《夜莺复调》编织了一幅12年的人文图景,透过这些图景,读者所看到回响不绝的智慧闪耀,都源于自我当下的需求和召唤未来的冲动,我们回望“过去”和“旧迹”,也思考“未来”和“新途”,试图在连续和断裂的文学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找寻开辟新空间的路径和一丝可能性。不论漫漫前路如何,也不管会走向何方,只想对着无垠天空说,我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