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走向民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作者以“宋元变革”为视角,从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切入,展现了他们金榜题名后不得不面对“千人竞渡”、仕途升迁艰难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科举及第的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做官转为经商、教书、经营田产、出家等,流向开始多元化。书中案例鲜活,史料详实,作者将宏观勾勒与个案考察结合,展示了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种种样相,探索了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从大历史视野将唐宋变革与宋元变革上下连贯,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进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
1.虞云国、黄宽重、李治安、平田茂樹、龚延明等宋史、元史学术名家一致推荐。
2.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本书深掘学术界向来较少触及的宋元议题,“宋元变革论”是继“唐宋变革论”之后,中国本土出身的学者王瑞来先生明确提出的重大议题。作者主张向下看历史,探索宋元社会转型,揭示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之基础,以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为宋元明转型之说提供坚实而有创见的新观点。
3.以登科及第后的士人命运为切入点,从中窥见宋元社会的转型。南宋时期的读书人金榜题名后,就能马上任官吗?士人在面对仕途升迁难的局面时,该何去何从?对宋元时期的读书人而言,宇宙的尽头还是“编制”吗?经商、教书、经营田产、为吏、出家……士人流向多元化,并引领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4.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兼具。本书在个案的微观研究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建立跨朝代的宏观论述。聚焦南宋至元的二百多年的历史变革,从大历史视野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走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
5.史料详实,案例剖析精彩、生动,语言流畅、可读性强。通过对杨万里、周必大、黄公望、赵孟頫、管道升等人的命运展开分析,可以窥见他们面对“千人竞渡”“员多阙少”等局面时,为追求仕途升迁而奔波忙碌之窘相。作者的语言细腻流畅,见解独到而富有启迪。
6.装帧设计紧扣主题。图书封面以《十八学士于志宁书赞卷》《南都繁会图卷》为素材,封面中士人形象在主要位置,体现了士人引领社会转型,繁荣了民间的方方面面;而没有全部展露的脸部,则表达了士人流向“变”的不确定,给人一种思考。
作者简介:王瑞来,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史学博士。现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执教于早稻田大学,国内担任四川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等,研究方向为以宋代为主的历史学与文献学。
书评原文: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作者:李钊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伴随着政局波荡和王朝易代,传统文化由雅入俗,士人逐步走向民间,引领了社会转型和时代变革。《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是由著名历史学家王瑞来先生所著的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他深入挖掘收罗正史记载、地方史志、私家著述、士人书信等点滴历史信息,一路追寻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呈现宋元士人突破科举重围后,不得不面对“员多阙少”“选海难渡”“升迁路遥”等艰难局面,分析士人所处的社会变迁和心态改变,以及职业取向呈现多元化流向,呈现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百般样态,勾勒出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跟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自宋代始,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对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士人而言,入仕为官是其实现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宋代的士人在通过“千人取一”的科举竞争后,仍需翻越“改官制度”和“七阶选人”选官制度等两座“大山”,陷入“选海难渡”的仕途困境,即便士人流向逐渐呈现出从向中央流动转为向地方流动的态势,特别是靖康之变后,南宋在江南建立,政治和经济中心合二为一,在政局动荡、国土锐减、官僚机构压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南宋时期“员多阙少”的士人谋职局面更加凸显,即便如杨万里也发出“今仍作吏卑”的感叹,而苏东坡“读书不求官”的述怀更引起当时士人的广泛共鸣,而元代初期停废科举考试长达几十年,关闭了士人走向仕途的通道,更加速将大部分士人推向地方社会。作者在考察宋元之际金榜题名后的士人精英的命运的基础上,也细密探究了未获朝廷“编制”的士人走向民间后的生存与发展。如作者所言,“士人们走向民间后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在黄公望一个人身上就得到了体现”。黄公望在断绝仕想后,当过教书匠和算命失也加入全真教,闲暇之际所画的《富春山居图》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画。
恩格斯曾说:历史的必然,通过无数的历史偶然去实现。北宋建国后,重文轻武,完善科举和选官制度,“为普通平民百姓敞开了一扇充满光明的通向仕途之门”,大量社会精英涌入朝堂和社会流动的加快,带来了北宋经济和文化的提高和繁荣,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北宋以来科举规模的扩大,也为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测和把握的变数。宋代科举制度的设计者们未曾想到,“千人竞渡”的科举制度和“选海无涯”的选官制度,成为士人求职观念从“学而优则仕”转向“读书不求官”的重要诱因,由南宋至元,入仕为官不再是士人求职的唯一选项,士人流向变为多元。沿着作者提出的“宋元变革论”向下看,回归地方的士人迫于生存需要,或平身低头,从事商人、讼师、术士、教书匠等过去不屑一顾的职业;或心有不甘,化身为幕僚、胥吏,通过这条侧身为“官”的便捷之路,实现人生的理想;或积极作为,与政治联系紧密的居乡士大夫一同着力经营地方,推动儒学新形态发展。这些看似偶然的历史因素在宋元之际积聚、叠加和发酵,最终奠定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推动着历史走不近代的步履。
该书观点新颖,见解深刻,文笔清新,既勾勒出士人们从独恋朝堂到走向民间的万千姿态,也书写了宋元变革社会转型的生动画面。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我们陷入代士人类似的困局时,该如何以怎样的心态去破局解困,寻找到新的人生出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