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知止所以不殆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知止所以不殆

00:00
11:25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知止所以不殆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道恒无名。说道啊,最初始的状态,恒无名,就是没有名字,什么都没有。



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一个人没有欲望,看似很小,但是天下弗敢臣,没有人可以让我们臣服。



真正可以让我们臣服的是什么?欲望。有人说:哎呀,我这事业做的呀,特别想停下来,我太累了,但是停不下来呀。是这样吗?是我们自己不想停,所以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只要没有那么多欲望,是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让我们臣服的。



我们说古代的皇帝、君王,够不够大?有没有人可以让我们臣服,什么人会让我们臣服?抓住了我们欲望的人。



我们看电视读历史,有的时候会很气愤:明明是一国之君,怎么被一帮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中啊!为什么?抓住欲望了嘛。好什么给送什么,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就可以让君主臣服。



所以让我们臣服的是自己的欲望,当没有欲望的时候,即使朴再小,也没有人可以让我们臣服。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如果侯王可以守之,守什么?守着朴,万物将自宾。什么叫自宾?就是万物把自己当成宾客,以我们为主。



为什么侯王守着朴,万物就会自宾呢?举例:说在家里只要守着朴,孩子就会自宾。什么道理?榜样的力量。



如果他自己学习不好,但是我们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不好他是不怪我们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给他成为一个榜样,比如说不让他玩手机,但是我们自己玩。



到一定程度他就说:你怎么玩呢?如果没到一定程度,他没说,但心里这么想。也就是我们守着朴,对自我要求是严格的,别人自然就以我们为榜样,以我们为主。



所以为什么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不用说那么多。我们看一个朝代上,说这个君王好什么,下面的大臣最后乃至于全民就会好什么。比如说君王如果喜欢诗词,全民就作诗啊。



我们学习《论语》的时候讲过管仲和齐桓公。齐桓公以前特别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但是在那个时候紫色是非常费财力的,不好染,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没有那么先进。



后来齐桓公发现,他走到街上,但凡是有点财力的,或者是有点地位的,都穿紫色的,大家以紫为贵。看到这种情况:这不行啊,这太浪费财力了。所以就问管仲:我怎么能禁止全国人民穿紫色的衣服啊?管仲说:你禁止不了。如果你不穿,别人就不穿了。他又不能直接说,怎么办呢?



后来他就穿这个素色的、白色的衣服,简单的样式,但是他身边的后宫之人还是给他准备紫色的衣服,他从来都不穿。别人就会看:哎呦,他不喜欢呢。怎么办?我就不能给他准备紫色的了,他喜欢简单的,我就给他准备简单的。最后发现,全国人民都穿简单的衣服。



在讲什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我们不用想着有那么多的规定和要求,只要把自己做好,孩子自然就会被父母所影响,身边的其他人也会被我们所影响,这就叫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天地相交,就会降下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不用去命令百姓,他们自我就会去平均,用多少他们就会取多少。



什么道理?如果我们能守着朴,就像天降甘露,他们会努力地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守着那个朴,没有做好榜样,他们过不好的时候怪谁?怪我们,怪君王。如果我们守着朴,过不好他还怪我们吗?就不怪了。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始制有名,对应的是道恒无名。道恒无名,就是守着朴的状态。始制有名说明我们的想法、念头可能开始动了,要产生欲望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及时停止。知止所以不殆,这个时候就没有危险了。



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道恒无名,我们是守着朴的,一旦想法念头产生了一些有欲望的,或者是不合时宜的,怎么办?



举例:说我本来有一个车开,还挺好,但是我的同学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这两年生意做得不错,换车了。我可能有点羡慕,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始制有名了?就是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了。



这时如果学习了道:哎呦,不行啊,以我现在的条件买这个车,生活压力太大。怎么办?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及时把这个想法止住,就没有危险了。



如果不知止的人会怎么做?就去查这款车,售价多少钱,查完说:不行啊,太贵了。但是不死心,过两天又查,又看,又了解功能,有一天路过上4S店也看。看的多了会怎样?发现不觉得贵了。这是不是人的心理?我们想买个东西,第一次问价贵不贵,贵。多问几次,从心理上就已经接受了,就不觉得它贵了。



很多人买车,本来就想买个十万的,有没有可能买着买着,买成三十万的了?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逐渐地在适应这个价格。看了十万的,心想不如十五万的好;十五万都看了,我还差那两万吗?然后不停地去对比,最后发现,买了那个贵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那个价格。



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是都是由我们的欲望而产生的?所以这个时候知止就很重要,否则就会越走越远。



在感情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有了婚姻了,当发现心要跑的时候怎么办?知止。如果不知止,越看外面的好,就越看家里的不好。看的多了,最后发现心就收不回来了。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是非常实用的,很多事情一旦始制有名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容易断除。所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及时地止住,知止所以不殆,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就好像道在天下,犹如小谷之与江海也。我们看小谷和江海,它们两个有什么关联呢。



小谷,就是小溪,它缓缓地流淌,不争先,也不争个滔滔不绝,也不争个波澜壮阔。虽然缓缓地流淌,但最后会不会变成江海?同样会变成江海。



这句话在讲:就是我们做小谷(小溪)就好了,根本就不需要着急,缓缓地流淌,只要到达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变成江海。不要那么着急达到江海呢,日子是要慢慢过的,缓缓地过,静静地走。我们还可以欣赏生活,享受生活,这就是道。



整个第三十二章讲: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做好自己,缓缓地流淌就好了。只要守着朴,万物就会以我们为榜样,就会自宾,他们就会去努力做自己。



那我们如何才能守着那个朴呢,一旦有一些超过了我当下能力的事情,就叫欲望。这个时候我要及时地把它制止,制止了就没有危险。



什么叫欲望?比如说我们每个月四千块钱的工资,想买个五十万的车,是不是欲望?是。比如对于人家有钱的人,说我一年可能收入两百万,买个五十万的车,是欲望吗?不是。



所以什么叫欲望?就是超出了我们能力的范畴,非想要,这就叫欲望。



再比如说我每个月赚四千块钱,下班买两只烤鸭,算欲望吗?不算。



我们一定要懂得生活当中的这些道理,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欲望,得看它跟自己的能力相不相符。



这就是老子讲的道,他不是说什么都不让做,让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跟自己的身份和当下相符合的事情,就好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道在天下,就像小谷(小溪)和江海的关系,缓缓地流淌,慢慢去过我们的日子。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江海,即使不变成江海,也没有关系。能变成江海自然是江海,不能变成也无妨,我就做我的小溪,就好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