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15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与进步辩护》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Humanism, and Progress
作 者: Steven Pinker
出 版 社: Penguin Group (USA) LLC
出 版 时 间 :2018-02-13
ISBN:0525427570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是公认最顶尖的认知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拿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只颁发给两位心理学家的特诺兰德研究奖,拿过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亨利·戴乐奖。
平克刚出道时研究的是人的视觉加工,后来兴趣转向语言学,他早年最著名的一本书叫《语言本能》,论证语言不是一种文化产物,而是人的本能,影响非常大。这本书入选了《美国科学家》杂志(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 “20 世纪100本最佳科学书籍”。
2004年,平克当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05年和2008年,他两次被《前景》杂志(Prospect)和《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联合评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100 top public intellectuals)。
书籍简介
《当下的启蒙》这本书是史蒂芬·平克继《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风靡全球后创作的另一本重磅新书。开后门提前读了抢先版的比尔·盖茨特地写了篇文章力荐这本书。盖茨说,这本书刷新了他的历史最爱——是历史最爱,是盖茨这辈子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平克在跟比尔盖茨的访谈中说,写这本书的起源是因为在完成《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后,他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告诉他“情况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如饥饿正在减少,婴儿及产妇死亡率也在降低,而且奇怪的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也快速下降,甚至连你被闪电击毙的几率也下降了95%以上,这当然不是因为现在上帝不再扔闪电了,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房子、车子以及拖拉机,人类确实正在改善一个又一个的领域。
同时,实际的进步与人们的心理认知之间存在巨大的断层,人们觉得过去可能更好,未来可能会变得更糟。作为心理学家,平克很好奇这种断层来自哪里,认为部分源于发生在新闻的本质和认知的本质之间的一个有趣的化学作用,这是他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一。
平克认为人类正是依靠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与进步的观念来应对时刻发生的生存挑战和维系自身的发展,可惜这一价值体系在21世纪的知识分子中并不怎么流行,因此平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进步背后的原因,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辩护。
本书第六讲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理性?
本讲要点
1、理性的定义;
2、理性的最大敌人是什么?
3、如何让理性战胜身份的压制。
本讲精华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理性」。通过前面几期节目,我们已经看到,启蒙思想中的「进步」这个要素老是被人忽视和否认,那么启蒙思想的核心——理性——当前又遭遇了什么麻烦呢?
什么是理性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对理性做一个简单的定义。理性的英文单词是reason,这个单词我们以前在英文课本里学到的是「理由」、「原因」的意思。其实理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找理由」。
比如,什么叫理性的决策呢?那就是我们做选择之前要仔细的分析、推敲做这种选择而不是那种选择的理由。找到了能充分说服自己的理由,然后再做决定,这就是理性的决策。
什么叫理性的思维呢?那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新观念的时候,我们也是去搜寻接受这个观念和拒绝这个观念的理由,比较一番之后再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
找理由,然后再做决定,而不是根据直觉做决定,这就是理性。
那么好像很理所当然的就是,如果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越多,我们越是了解更多影响一个决定的因素,那么决策当然也就越理性。
既然理性的基础是知识,那么理性的敌人就应该是「无知」。
但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里说,这个想法错了。
理性的最大敌人
理性现在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身份」。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做两道关于进化论思想的思考题吧。
第一题是这样的: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乡村被烧煤产生黑烟覆盖,而这里的花斑蛾的颜色也变得比工业革命前更深了。请问这是怎么发生的?
答案a:为了融入周围的环境,蛾子的颜色必须变深。
答案b:颜色较深的蛾子被吃掉的可能性较小,它们留下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
下面是第二题:
有一所私立高中,今年的期末考试平均考试成绩比去年增加了三十分。请问:对于这一变化最类似于达尔文对物种适应的解释是哪个?
答案a:这所学校从今年开始不再接纳那些富裕校友的熊孩子,除非他们的学业成绩达到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标准。
答案b:自从上次考试以来,学生们发愤图强,因此成绩都变好了。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
如果你都答对了,那么恭喜你,你对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掌握得挺好的。你完全能够理解:某种性状在一个物种里面普及,是因为有这种性状的个体繁殖得更多了。
但是,接下来有一个基于这两道题的研究,结果有点诡异。有一位心理学家给美国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测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再去问他们——「你认为人类是怎么起源的?是神创造的还是进化来的?」
结果发现,学生关于人类起源的观念,与他们对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完全无关。
有些学生既对进化论的原理了解地非常透彻,但同时又认定人是神创造的;也有学生认定人是进化来的,但是完全不理解进化论的原理。
那么他们对人类起源的信念到底跟什么有关呢?只跟他们整体上的价值观是世俗自由主义的,还是宗教保守主义的有关。只要这个学生是自由派,他就相信人是进化来的;只要这个学生是宗教保守派,他就相信人是神创造的。
这种现象其实挺普遍的。比如只要一个大学生是支持奥巴马的,那他就会同时相信气候变暖、相信人是进化来的,这与他理不理解气候变暖的科学原理、理不理解进化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人看起来是支持一些理性的科学结论,但这仅仅是因为他要表达「我是一个支持科学的人」罢了。
也就是说,人们有时候肯定或者否定一些观点,表达的根本就不是他们真的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而是要表达他们是谁。
理性是就事论事的,是就当前这个问题找理由;而很多人其实只是稀里糊涂地感觉到,对于这个问题,我这一边的人都是支持的,那我也要旗帜鲜明地支持。
说白了,很多人都只不过是通过观点来亮明身份,他们支持的观点跟理不理性,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么只不过是要告诉别人「我是这一边的人」。
这就是「身份压倒理性」。
有这么一个实验,可以充分展示理性是怎么被这种维护身份认同的冲动彻底碾压的。
这个实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令人沮丧的关于大脑的发现。实验是这样的,研究者告诉参加实验的人说:
现在有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膏,这种药膏的治疗效果是这样的:298个人用了药膏之后,223人好转,75个人恶化;同时,有一个不接受任何治疗的对照组,这个对照组有128个人,其中107个人好转,21个人恶化。
请问:
根据这组数据,你认为这种药膏到底有效还是无效的?
如果你记不清楚这些数据的话,我在文稿里附了一张表格,大家看一眼,就一目了然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去计算一下,用了药膏的这一组情况好转的比例是不是比对照组要更高。
那我们扫一眼的数据:
用了药膏的人200多人好转,70多个人恶化,好转与恶化的比例大约是3:1。
而对照组呢?100多人好转,20多个人恶化,比例大约是5:1。
也就是说什么药都不用的,好转率反而更高。所以这种药膏根本没有疗效,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能不能够得出这个正确答案,跟参加实验的人的数学水平高度相关。在之前的数学能力测试里得分越高的那些人,他们越有这种计算比例的思维,就越能给出正确答案。
而数学能力越差的人,就越是只会去看表面上数字的大小。在这道题里,如果不看比例,只看绝对数字的话,那有200多个人因为使用药膏情况改善了,所以数学能力差的人就会误以为药膏有效。
实验做到这里为止,很好理解,而下面才是有趣的部分:
接下来,研究者又重新做了一次实验,但这一次他们把这个题目的提干从皮肤病和药膏换成了枪支管制和治安状况。也就是把问题从一个中性的医疗问题换成了一个政治问题。题目变成了:实施了枪支管制的城市里,200多个城市治安状况好转,70多个恶化;
而没有实施任何枪支管制的城市里,有100多个治安改善,20多个恶化。
只要计算一下比例而不是看绝对数字,那么当然会得出「枪支管制根本没有效果甚至还让治安更差了」这个结论。
但是,如果参加实验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自由派人士(自由派政党都比较支持枪支管制),那他的数学能力仿佛一下子就不管用了。那些本来数学能力挺好的自由派里,会有更多人只盯着200多个城市治安好转这个绝对数字说:你看,治安改善的城市更多啊,禁枪当然管用啊。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如果研究者把数字倒一倒,从比例上看枪支管制有效,那么那些反对禁枪的保守派人士也会一瞬间把他们的数学能力给忘掉。
你看,一旦一个人要维护自己是什么人(我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那理性思考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根据史蒂芬·平克的观察,「理性思考被维护身份的冲动压制」这种现象,在今天美国的政治讨论、公共话题讨论甚至学术讨论里,都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根据身份站队,而不是就事论事地理性讨论问题。
比如说对于贸易保护的讨论,争论的根本就不是这件事本身的利弊,而是直接升级到你是一个民主党傻X还是一个共和党傻X。
而且别以为只有政治家和一般老百姓这样,你以为学者和科学家就更理性吗?
现在的美国大学基本上是自由派这边的天下,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的教授,90%以上都是民主党。结果就是这些学科的研究里经常得出保守派(也就是共和党那边的人)都很愚蠢、很狭隘的结论。比如有研究发现,美国的保守派对黑人有更大的偏见,这当然是种族歧视;
保守派也更倾向于允许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在公立学校里祷告,而这是违反美国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的。
但是,这些结论其实都是自由派的教授们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不利于保守派的研究范围而已。保守派的确对黑人偏见更大,但其实自由派对基督徒的偏见也更大;
保守派的确对学校里的基督徒偏心眼,但自由派更倾向于允许穆斯林在学校里祈祷。要说保守派愚蠢狭隘的话,其实自由派根本就是半斤八两。
学校里的这些自由派教授们研究那些跟身份没什么联系的课题时,就还挺理性、挺就事论事的,可一旦研究对象变成跟自己价值观不同的另一群人,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好像就突然打折了。
其实我觉得连史蒂芬·平克自己都没能完全躲过这个。《当下的启蒙》这本书里提到最多的人物就是特朗普,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有一种强调自己跟特朗普划清界限的感觉。当然,平克还算好的。从特朗普参选美国总统以来这一两年里,很多美国知识分子们写的文章和书都不能看了,他们不在书里骂一通特朗普的话,都不知道书怎么写了。
这些例子,说的都是美国,但其实「理性思考被维护身份的冲动压制」这种现象在咱们这儿也照样不罕见。比如「中医是不是科学」、「孩子要不要学国学」,这样的问题就根本没有办法就事论事地讨论。
很多微信群都有群规,不准讨论中医问题,因为一讨论起来,结果就是一拨人认为另一拨人是不懂科学的傻X,而另一拨人认为这一拨人是不尊重传统的败类,讨论的结局就是大规模地相互拉黑。
不过说到底,人都是以各种身份生活在群体里的,而身份背后捆绑着一堆价值观,维护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是很本能的反应。
如何让理性战胜身份的压制
那怎么破呢?怎么样能让理性更少地被身份压制呢?
《当下的启蒙》里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虽然人们面对不利于自己价值观的事实和数据时,总是倾向于否认它、歪曲它。但是,坚持不懈地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服人,从长远来看,仍然是有效的。我们可以想象,人的价值观是一个倾斜的天平,
一开始它被脑子里原来有的那些观念牢牢地压在一边,你往天平的另一边放一个砝码的时候当然没有任何效果,但是随着证据越来越多,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证据冲击,那么总有一刻会迎来临界点,天平会开始往另一边倾斜。在美国,越来越多人接受气候变暖这个事实,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这些年来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地科普。
观念的转变,很多时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所以秉持理性思考的人面对不理性时,不能着急,得慢慢去磨。
《当下的启蒙》里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讨论问题时要尽量去政治化。
因为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最容易把人划分成不同的人的。有些本来可以理性讨论的问题,一旦沾上政治,就立即走样。
比如说,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一直在大力宣传气候变暖,但他做的事情可能反而是弊大于利,因为很多美国的保守派就是因为看不惯戈尔是个自由派政治人物,于是就特别抵制全球变暖的那些证据。这种科学问题,就应该交给政治形象中立的科学家来向公众传达,那样人们才会比较冷静地就事论事。
而《当下的启蒙》里给出的第三条建议,听着挺书呆子气的,那就是「普及理性教育」。但这条建议也可能最重要。既然理性思考在很多场合里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那么它就很依赖于后天培养。
理性教育,是长远之计。
而这方面,现在的学校教育做得是很不够的。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人呼吁在学校里增加一些培养理性思考的课程了。
在这些课程里可以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可以传授贝叶斯推理(贝叶斯推理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我明天会在饭团里更新一篇文章讲怎么用它来估算恐怖袭击的概率)。另外,一些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很有效的培养理性的方法都可以引入到这些课程里。
比如说,犹太教的拉比在犹太学生进行教义辩论时,会强制他们交换立场,去为自己本来反对的观点辩护。这种辩论就非常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
到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了。理性就是为决策和观点寻找尽可能充分的理由。理性最大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维护身份和价值观的冲动。要对付这个敌人,就要坚持不懈地普及事实和数据、要去政治化地讨论问题,要推广理性教育。
今天这一讲我们谈论的其实就是胡适先生说的「研究问题」还是「谈主义」。胡适先生的金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其实就是对「理性」最精辟的概括。而史蒂芬·平克说的其实就是,直到今天,也还是有很多人都还在大谈主义,而不是在研究问题。
理性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继续努力啊。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祝你生活愉快,我们下期见!
老师,饭团怎么找
魏知超 回复 @王玉萍_bs: 在节目列表里找“集结号|【老魏社团】节目付费用户获赠3个月入团费”这个音频,里面有介绍,或者直接添加小助手威信:smartlife890。。。。
这期被惊艳到了
魏知超 回复 @跑来跑去的高跟鞋:
其实挺期待魏大大写篇关于中医与科学的文章,对待中医和传统文化我们不要一味否定或拥护,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您觉得呢?
魏知超 回复 @Yuan_Sunny: 不敢写啊,太引战了
有一本有关心理学新书可以看看《HOOKED》
魏知超 回复 @小胖子_5i: 你好。请问是这本吗?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08226/ 谢谢推荐!我留意下哈
这期真的深有感触
魏知超 回复 @听友98701504: 身份绑架理性真是太普遍了啊
有没有什么改变或者弱化群体身份的方法?
魏知超 回复 @qian0501: 我觉得方法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就是培养「同理心」,也就是培养自己进入他人的身份和内心思考问题的习惯,饭团里那篇讲小说改变历史进程的,说的就是同理心。第二就是培养就事论事的思考习惯,比如「贝叶斯推理」,根据基础概率和事实证据来下结论。
期待贝叶斯推理的内容!
魏知超 回复 @宇宙碎屑: 饭团里更新啦,晚了一天
记得《关键时刻的力量》那一期提到让别人发现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只讲故事不讲道理。既然人普遍是数字盲,该如何用数据来说服别人呢?
魏知超 回复 @听友93704617: (接上条)第三,知识的传达一般都有由浅入深的过程,是否可以考虑用故事把人引进门,然后再用数据让人掌握精确的事实。
这期的内容与我现在的研究课题很接近,理性教育啊!魏老师对理性的认识和见解通俗易懂,学习啦!非常感谢!
魏知超 回复 @倾听悟禅语: 能帮到你就太好了。理性的定义其实参考了下一本要讲的书《理性之谜》,剩下的内容都是《当下的启蒙》里的,是平克写得好 下一本书《理性之谜》对理性的分析相当颠覆常识。
我们常以为理性最大的敌人是感性、无知这类东西。但是史蒂芬平克告诉了我们一个更有趣的观点:理性最大的敌人可能是身份。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就说什么言论,在两个不同的言论中,都有其正确性、逻辑性,但是可能和事情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表明两种不同立场。我们经常去表达观点很可能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了什么,而是为了向人表达自己是谁,为了求一个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