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32章-
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简单解释:
道是常,她永恒,伟大,但她无名,也无法形容和描述。
道是朴,她渺小,不饰,但她遍及法界,天下没有任何东西能凌驾于她之上。
天王也好,人王也好,乃至识心之王也罢,只要能遵循自然道法,不争、不强、不称霸,顺其自然,顺天必昌,天下万物皆归顺。
这好比天地阴阳气息相合,就会降下雨露一样,没有哪个人强令老天必须均匀普降甘露,但是,自然界就是这样均匀地普降雨露。
因为,从宇宙产生时,一切万物在自然界中,各自仿佛都有自己特定的自然运行规则,都不偏不离地在自己的运行轨道上运转着,随着自己的自然规律生住异灭,并在循环运行中规规矩矩,有条不紊,恪守本分,故而能长长久久,复复返返。一旦有谁强要出头,狂妄自大,立刻就被自然规律清理掉。自然是平衡的。
“道”,是天下万物之所归,正如大海是一切溪河川流的所归一样。
�
详细解析:
大道平等宇宙万物,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地域。“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人之德治一人,一家之德治一家,一乡之德治一乡,一国之德治一国,天下之德治天下。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天下德”:世界人民大团结,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创建一个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都能和谐共生的社会。世界只有一个真理,谁能代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谁能团结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民,谁有如大道一样具有天下之德,谁就是世界的未来和归属!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臣,是臣服。
朴:是“元”,就是“道心点”。
道,是“常”,永恒不灭,遍虚空法界;
道,“无名”,无法用语言描述。因为“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然而,她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圆圈都会画吧?宇宙万物就像无量的圆圈在转动。在圆圈上,任何一物都被“向心力”牵着,老老实实都朝着这个“圆心点”致敬。这个“圆心点”就是“朴”。“朴虽小”,却遍及十法界,天下没有谁能凌驾于“朴”之上,都老老实实臣服于她。
因为“朴点”,就是宇宙的“元起点”!
�
其实,“朴虽小”也是方便说。“道”连“小”都没有,连“没有”都没有。
因为“道”是无相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没有任何人,以及任何物能离开“道”而独立。
“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空”又不是“空”。这个“空”也不是顽空。
“道”,空空有有,法则严密,互相牵连。她是“绳绳兮”也“可名”:“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等一切客观规律都是“道”。“道法自然”。
然而,在宇宙一切事物的运行中,有一个极其细微的,恒常不变的东西,她就是“朴”,是“空性”,叫“真常”。
对这样一个“道”,天下有谁能驾驭她?谁能改变她?没有!所以“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上天下,无论哪个王者,只要遵循“道法自然”,在自己的本位上安静守柔,不争不强,那么一切万物都归他取,归他用。因为他能适可而止。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还要“做好、做大、做强”,就都属于“锐”。锋芒毕露,注定要失败。“朴”,从来不称臣于别人,也从不要求别人称臣于自己,自然就是“道”。
其实这一句经文很关键,不但讲出了大道之德是“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还阐明尊道贵德必须“立政要为公,执政要为民”。若能真心造福百姓,天下百姓必然归心。
�
当然,“侯王”并不单单指“万物的王者”,这里是特指我们那个不守本分的【六识妄心】。
“宾”与“臣”,都是“臣服”的意思。
我们的“六识妄心”不安分,总是被眼前的“色声香味触法”搞得神魂颠倒,胡思乱想,纠缠不清,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最要命的是,我们的“第六意识”还自封为侯王,管控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个“俱生意识心”。
�
关键是“真侯王”是“七识真心”。而【六识假侯王】无非是“太监参政”,障碍了【七识真侯王】。
如果“六识假侯王”能处下守柔,恪守本分,不好胜不好强,不再参政掌权,听命于“七识真侯王”,让【真如】做主。那么看一切事物,都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皆能离相见性,见到【虚空大我真心】。
这样一来,是不是“真心做主,无所执着”啊?“守住真心”是不是“侯王能守之”啊?
任何人,只要能摄住妄心,守住真心,就必有奇迹发生,掌控全局,妙用无穷,万事万物随我们做,随我们想,自在、洒脱,无以言表啊!所以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万物将自宾”,是不是“大我”境界啊?是不是掌控全局啊?是不是万事万物随我们做,随我们取啊?
所以,守道、入道、行道,是自然而然的“顺道”。在“大我”的境界里,怎么玩都是玩自己,无为而无不为。
�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与地相合,就会降下甘露;阴与阳相合,就会产生万物生灵。那么在天下人民都能守“大道”的情况下会怎么样呢?那一定是和谐、安宁;吉祥、昌盛。
这里的“民”特指“贪嗔痴淫杀盗妄”各种妄想。
“令”是各种干涉。
“自均”表自然均匀,自然平等。
当一个人守住真心,走进“大我”时,就像老天爷降甘露一样,根本用不着“意识心”去妄想,去干涉,自然就能做到均匀、平等,公正、公平,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道”。
当我们“天地相合”时,也就是达到“我就是道,道就是我”的境界。天人合一了,就自然而然能与高维链接,能接受宇宙的信息。
“以降甘露”指可以直接吸取宇宙能量。到这个层次,能量直接从顶轮灌入中脉,整个人的能量立马就大大提升。而练气功采气,吸取的宇宙能量是极其有限的。
�
“民莫之令而自均”:
这个“莫之令”就是不刻意去妄想。大道运行是平等的,是公正的,是绳绳兮的,由不得凡夫大众胡乱妄想,执着于什么长命百岁,升官发财,子孙满堂,都是妄想!道法规则是不由无智凡夫的意志而改变的!
“民”就是不开悟的凡夫;“民”也是种种贪嗔痴。
修行的关键就是【无着处】。要知道,执着佛必有魔;执着黑必有白!修行的秘诀就是【不执着】。其实“除妄想”也好,“求真”也好,都是执着。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若真能做到自然而然,那一定不执著了,超然了。
任何人,一旦执着,必落魔道!
“五十种阴魔”不是外面来的,是“心魔”折射的!而这个“执着”就是“心魔”,因为“是心有所住”了。也就是说:
“魔”就是“执着”!
而【佛魔】是一体两面。连佛都要扔掉,哪里还有魔?修行人之所以着魔,都是因为“有所求,有所住”!
社会上那些黑的、白的;正的、邪的;好的、坏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各自行在黑道、白道;正道、邪道上,各有各的结果,也各有各的妙用。对所有人来说,他们既可以为师,也可以为鉴。
�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始制”是一开始就制定了。
“名”是规章制度的内容。
“知止”就是“适可而止”。
“殆”指危险。
“始制有名”就是“古之道”,是宇宙最初时就有的“道法”,是来平衡一切万事万物的。一切事物,各随自然界规律运行着,不张扬,不狂妄。一旦出现过头,过强,或过弱,都必须平衡。不管瘟疫、地震、海啸、洪涝……都是“始制有名”,都是自然规律,就是来平衡的。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既然宇宙万物都在道法规则中,是不是任何万物,包括凡夫大众都不要强加干涉啊?让自然界自动修理,顺天而行便是。“知止”则“可以不殆”!若逞强逞能,逆天而行,“不知止”呢?则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谁,都要遵道守法,不可夜郎自大,要适可而止,做什么都要适可而止!“知止可以不殆”。
�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大道”博大胸怀,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能为天下用,犹如无边的大海。“大道”包容天下万物,能平等滋润天地万物,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不召而自来。“大道”为而不恃,公平公正,内心却至虚至静,从不被外物所累。
���正因为“江海”处在最下,就敢容纳一切溪河百川之水,不管是脏水,还是毒水,统统接纳,用自己的身心,慢慢净化各种污浊之水;也正因为“道”是遍法界的,也接纳法界一切万事万物,在“道法”中顺利地运转,生生不息,蓬勃发展。不惜任何代价来平衡逞强好斗的万事万物,甚至用牺牲来平衡。
自古以来,悟性好的,功夫了得,神通广大的人很多,但如果没有像大海一样打开胸怀,没有像圣人一样拥有天下心,就别妄想成圣成佛。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圣人心”。
“圣人心”就是天下心,就是宇宙大我心。
“圣人心”包容宇宙一切万物,犹如大海接纳一切川流。
�
我们要知道:
有“吾”便是“恶”;有“吾”就是“物”。任何人,若不在破“小我”上下功夫,不管怎么修,也出不了六道!
我们要把“吾”的一切都看淡,不再执着,用就是,用好了就放下。
注意,这里讲“譬道之在天下”只是为了方便说。事实上,“道”就是“天下”。“天下”就是“真心”,是“圣心”。“天下”就是“道”。
�
绝大多数人把禅定当作修行,于是使劲打坐,使劲定,可是不管怎么坐也定不了。时间久了,懈怠者退出了;精进者呢?大多数去精神病医院“禅定”了。
有句话讲:如果修行者非得要执着,那么宁可【执有】也不要【执空】,因为【执空】容易走火。
其实,修行不是打坐,不是禅定,也不是诵经、持咒,更不是烧香拜佛、做早晚功课。
“道”是“自然”。“道”简简单单,无欲无事。那么,修行就应该是顺其自然,无所事事喽!所以不争、处下、无为、守静才是“道”啊。
如果真正能够虚怀若谷,能与世无争,那你自然就会默默无闻,心如止水了,还有什么“道”可以修的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