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 |《黄泥街》:残雪首部小说,带你窥见她的才华与想象

预测 |《黄泥街》:残雪首部小说,带你窥见她的才华与想象

00:00
30:39

在国内很小众、但在国外屡获好评的中国作家残雪到底有什么魅力?残雪首部小说《黄泥街》带你窥见她的才华与想象。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残雪和她的小说作品在海外大放异彩,她是海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当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入选哈佛等名校的文学教材,同时,她四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预测榜单,更是高居2023年诺奖预测榜第一名。但在国内,读者对她普遍没有什么印象,读过她小说的人说得最多的便是“太晦涩”“看不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老师曾评价,残雪是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作家。还有人曾让莫言预测诺奖获奖人,莫言说:“我不预测,但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

        这个冷门小众的女作家到底什么来头?凭什么被认为可以冲击诺奖呢?

她的首部小说《黄泥街》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居然能蕴含她后续所有作品的主题?

        让人惊呼“太晦涩、看不懂”的小说,到底是故弄玄虚还是内有乾坤?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残雪及其文学世界,一窥真相。我们要领略的,是她的首部小说作品《黄泥街》,一起看看这街道上有什么样的奇怪风景吧。


一、《黄泥街》:梦魇、混乱与谜团

        1.黄泥街的基本情况

        一条怪异肮脏的街道,尽头处是一座破烂的S机械厂,住在这里的居民怪异,动物经常会发疯,这就是残雪首部小说《黄泥街》塑造出来的奇怪风景。

        2.小说主线

        一个自称是“我”的人带着残存的记忆四处打听,寻找黄泥街的下落,但几经辗转,“我”陷入了一场关于黄泥街的怪梦。

        小说里没有明确的时间,就像置身梦境里感知不到时间一样,只有黄泥街的气候变化划分着梦的不同阶段——从高温烈阳天到暴雨入注,再到刮起让人睁不开眼的大风,不同的气候下黄泥街上也发生了不同的故事。

        3.黄泥街上发生的怪事

        第一桩怪事就是这条街总是脏兮兮的。一到下雨天,整条街道都散发着腥臭味儿。天上还老落下墨黑的灰屑来,好像时时刻刻都在飘灰,连落下来的雨都是黑的。住在街上的人也倒了大霉,一大半人得了烂红眼,大半人一年四季总咳嗽。

        第二桩怪事是黄泥街的居民举止怪异,并且爱睡觉。他们都喜欢穿得厚实,身处夏天却还穿着棉袄。除此之外,瞌睡虫像是渗透进黄泥街的空气一样,使得街上的居民一直昏昏欲睡。

        第三桩怪事是街上的动物爱发疯。猫也好,狗也好,总是养着养着就疯了,乱窜乱跳,逢人就咬。

        总之,残雪的《黄泥街》完全是一部挑战读者阅读习惯的惊世之作,它没有清晰的故事情节,没有时间和年份,人物的对话与对话之间随意组合,段落跳跃幅度也非常大。就像是舞台上一群人在自说自话,充满了诡异、混乱与令人作呕的奇怪氛围。


二、残雪:写作是一种复仇

        1. 变故

        残雪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新湖南报》的报社大院,也就是今天《湖南日报》报社所在地。她的父亲邓钧洪当时是《新湖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4岁那年,也就是1957年,大院遭遇了大难,残雪父亲邓钧洪所在的《新湖南报》,受到了反右冲击,父母双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其后,残雪被托付给外婆抚养长大。

        2.噩梦

        好景不长,大饥荒蔓延开来,外婆不久就因饥荒去世,大弟也在动荡中意外死亡,残雪的童年再次分崩离析。

        直至8岁,残雪随家人搬回了城里,并进入小学读一年级。1966年,刚刚读完小学的残雪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失学,被迫在家中自学。1970年,残雪被安排进入街道工厂当铣工,然而却受尽厂长的欺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工厂就是小说《黄泥街》里S机械厂的原型。

        后来,小学毕业的她做过装配工、车工、当过医疗站学徒。自学了外语,当过一段时间的英语代课老师。

        3.写作

        1977年,残雪与鲁庸结婚,并于次年与丈夫开了一家裁缝店,开始自学裁缝。也是在这段时间,残雪阅读了卡夫卡和但丁等西方作家的作品,在这些作家的启蒙下,残雪开始尝试创作。在缝纫机旁,她完成了第一部小说作品《黄泥街》。

        1985年至1986年,残雪在全国大小刊物上一共发表了12篇小说。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写作成了她的第一职业,并且她独特的小说语言与艺术风格,引起了当时文学界许多评论家的关注。与此同时,有许多目光敏锐的汉学家和翻译家注意到了残雪,他们把她的作品介引介到海外,也带到了中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1987年至1997年,残雪的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出版,这位在中国最早从事实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用她独特的作品给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旋风。


三、凭什么她是中国的卡夫卡?

        1.超现实主义

        如果说余华、苏童与莫言等作家是通过小说来批判现实,那么残雪就是通过小说来超越现实。残雪的厉害之处在于,用非常荒诞的设定来勾勒真实的人的处境。初次看她的文字可能会觉得看不懂,但是仔细推敲一番以后,却又是另一种阅读滋味了。

        2.变形的世界、变形的人

        残雪吸收了卡夫卡的写法,用夸张怪异的手法来表现人性。《黄泥街》里提到了有很多动物:蛇、蜈蚣、蜘蛛、老鼠、蚊子、苍蝇等,大多数都是些不招人喜欢的动物,造成了一副人和动物共同寄生在黄泥街的景象。

        3.巫蛊色彩

        残雪的外婆对她影响很深。外婆对巫蛊的迷信,也影响了残雪写作时的状态,《黄泥街》的叙述里有鬼气森森的一面,比如S机械厂后门处几个土堆子,总是流动着一个绿莹莹的大鬼火,让小说增添了一些《聊斋志异》的惊悚感。

        4.题材敏感

        残雪生于五十年代,亲身走过了特殊时代的大事小事,遭遇了家中的变故,自己也被迫辍学,所以她写的小说怪异又隐晦,像是说了很多又像是什么都没有明说。作品几度发表受挫,很多作品出版艰难,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她是个有追求有坚守的作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她依然坚守自我,对国人精神世界进行深层解剖。她的难懂是因为她太深刻了,每一个怪诞的字句都对人性、自我、生命的深刻思索。



书名:《黄泥街》

作者:残雪

攥稿人:尤月

编辑:鲁佳音
主播:1号麦克
制作:万玥工作室
监制&运营:鲁佳音 石乐

总编辑:马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调雨顺_oaf

    这作者心里得多阴暗,她的眼睛长着只看得到阴暗,该出来晒晒太阳啦,去掉身上的霉味吧!

    农民不会种地 回复 @风调雨顺_oaf: 看不懂就别瞎说

  • 王正_09

    这就是西方喜欢非西方的猎奇和负面和糟粕的文化感兴趣,而对非西方积极的,英雄的故事就是嫌弃和无视。

    VISION_1e 回复 @王正_09: 对 ,就喜欢其他地方这种不积极,阴暗抹黑的内容,不管事文学还是电影获奖的都是这种类型的。

  • 大漠孤鹰_沈阳_13H

    不可否认,国内外的读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是还是有差异的。最直观的感觉,在国外获奖的绝对不是国人认可的最好作品。

  • 远走高飞_3o

    影射那个特殊年代,自己走不出小时候的苦难影响,晦涩难懂,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远走高飞_3o: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

  • 明月秋风0555

    这心理得需要多阴暗,才会写这些东西?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明月秋风0555: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

  • jytt

    只有把中国写的和粪池一样恶心才能得诺贝尔奖!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jytt: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

  • Trinity_ting

    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心里装着美好,眼里的世界就美好。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不愿走出来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美好的事物。三观不合,就是我不喜欢残雪作品的原因。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Trinity_ting: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

  • 超爱读书的喵

    听上去是马尔克斯和莫言的风格,但原作不是简介和简写本所能替代的,作为专业文学评论者还是读了原作再评吧

    szdavy 回复 @超爱读书的喵: 勾起了好奇心,想看

  • 真的很狗

    读不懂,有点看立体画的感觉。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真的很狗: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

  • 三克水

    想象力颇为匮乏的作品

    我思故我在888 回复 @三克水: 难道你没有活在这条黄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