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本《菩提达摩四行论》讲座86||诸方杂举:缘法师的对答(1)

天顺本《菩提达摩四行论》讲座86||诸方杂举:缘法师的对答(1)

00:00
07:43
现在开始学习天顺版《达摩四行论》的流通分部分,即最后的“诸方杂举”,包括一些公案和问答。缘法师曰:“若欲取远意时,会是结习俱尽。”取远意,即认为在遥远的未来(而非当下)能证某种果。“会是结习俱尽”,未来会断尽烦恼习气而证果。问曰:“云何谓正结,云何谓馀习?”答曰:“生灭是正结,不生不灭是愚痴家馀习,不可用。”接着问什么是正结、余习。“生灭是正结”,比如生老病死,贪嗔痴,生死轮回等等,这是心的烦恼结使。“不生不灭是愚痴家的余习,不可用。”这句文字有点绕,意思就是说不生不灭相,是愚痴家的余习。如果执着于一个不生不灭的见地、不生不灭的状态,那就是愚痴人的余习,不可用。关于正结和余习的问题,禅师的解释是针对修行人的用心。在这里禅宗也是在破除自体之相,破除对禅宗的执着,也可以说是在破除禅宗自己的正见。因为只有破除了自己的正见,它才是究竟的正见。当然,破除的是对正见的执着,破除的是正见的文字相、境界相。问曰:“为依法,为依人?”答曰:“如我解者时,人法都不依。你依法不依人者,还是一相见,依人不依法者亦尔。”下面一个问题问:依法还是依人?“如我解者时,人法都不依。”缘法师说在我看来,人法都不依。“你依法不依人者,还是一相见。”这个法指的是法性,你说依于法,不执着于人,这个时候你还是有相有见。同样的,依人不依法也是如此。你说我只听禅宗祖师的,只听达摩大师的,那你这是依人;你说我只依禅宗的真义,只依离相的自性,那你这是依法。其实依人、依法,都是有相,都是有执着。又曰:“若有体气时,免人法诳惑,有精神时亦可尔。何以故,贵智故,被人法诳惑。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有体气可以指真正有修证、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真实智慧的人,他不会被人、法所迷惑欺骗。“有精神时亦可尔”,有精神时也是指有体悟的时候。真正证悟的人,“免人法诳惑”,他不会被任何外在的境界所迷惑。为什么被人法诳惑呢?因为“贵智”。有贵就有贱,如果太迷恋开悟、心性智慧的话,你就会被人或者法所诳惑。比如非常渴望开悟,现在有一个名人宣称有方法能令你开悟,那你肯定会不加拣择地被这个人和他的法所吸引。被人惑,被法惑,被外境所欺骗,之所以被欺骗的原因在于“贵智”,就是太看重所谓的智慧、境界和开悟了。若重一人为是者,即不免此人惑乱,乃至谓佛为胜人者,亦不免诳惑。何以故,迷境界故,依此人信心重故。”如果迷恋一个偶像,迷恋一个精神大师,那你就被这个人惑乱了。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师、偶像,很多有精神领袖欲的人,他是希望你迷恋他的;他希望信众越多越好,名气越大越好,最好自己一句话就能够把别人的灵魂都摄取了;他不仅要引导中国人,还要引导全世界的人,不仅引导现世界,还要引导未来的世界。如果你认为他是最好的、至上的,那你就免不了被他迷惑,免不了上他的当。即使他很真诚,对你来说也是上当,除非你把它变成自己真实的智慧。佛法讲善知识难得,善因缘难得,这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讲,也确实是如此。所以,《华严经》里面反复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1],要视善知识如佛等等。但是,真正的善知识是令人自我觉醒,善知识也是心中的一个相,真实觉醒的人不会执着于善知识的相,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这里为什么这样讲?这个话是讲你去修行,讲你如何真正地形成般若见地。通过这样的文字熏习,我们实际上是在修行。当然,我们现在读的时候是文字熏习,但是在当时那个场景,比如缘法师在和弟子对话的当下,他就是在启发弟子自心的智慧。我们要通过文字去理解佛法修证的原理,但又不能过分地执着文字。“若重一人为是者,即不免此人惑乱。”就是说你重一人为是,那就免不了被这个人的语言、形象和他的说法所迷惑。如果这个人真的令你觉醒了,那你甚至连他也超越了,你也不受他的拘禁了,这个时候,他才是你真正的善知识。不要说人了,“乃至谓佛为胜人者”,认为佛是最圆满的,天上天下没有超过佛的,也不免被佛所诳惑。但是要注意一点,这里的人和佛本质上都是我们自心的投射。当你自心设立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东西,你的心就不平等了。你以为看到了佛,看到了善知识,其实你并没有看到他,而是你的心造作了他的相,或者你借着他,对自己有了无穷的妄想。你认为最尊贵的人和物,往往就是你要去超越的东西,或者就是你要去消除的一种障碍。你觉得最高的一座山,刚好你应该把它夷为平地。但是,有的人这样就会变成狂禅,他不知道祖师为什么这样说,不知道修行的原理,而是执着于字面的意思,我本来就是佛,他又会变成狂禅了。“何以故?迷境界故,依此人信心重故。”如果你迷佛,就被佛迷;迷恋大师,就被大师迷;迷恋一个理论,就被这个理论迷。你不知道,其实最迷恋的东西就是你的主子,就是你的境界,你已经沦为了它的奴隶。“何以故?迷境界故。”这些都是什么呢?都是自心的境界。我们实际上是被自己心中的境界所迷惑了,被自心中的佛相、经典相、宗派相、大师相所迷惑了。“依此人信心重故”,这个信心指的是迷信,是迷恋外相、迷恋境界的妄心,而不是真正的自觉之心。

[1]《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善男子,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