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个乡村振兴故事叫——“龙咬山上白茶香”,文章作者陈崇勇。
龙咬山,坐落在闽北,被誉为“南平最美茶山”,是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建设的精神家园。生于七十年代的许建设,曾在上海开创事业,却因对家乡白茶的深厚眷恋,怀揣着“做好茶,喝好茶”的纯朴理想,于2009年毅然归乡,垦荒开辟了逾千亩原生有机茶园,探索出不使用化肥、除草剂,“以虫治虫”,“茶草共生”的独特生态有机种植模式。如今,公司已通过了生产、加工双有机认证,龙咬山的美名远播,也让辛勤劳作的许建设两次登上央视,成为政和县引领村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典范。
清明前夕,为探寻地域性传统文化产业如何融入中华文化整体复兴,并搜集乡村振兴福建故事的案例,我随许建设来到龙咬山脚下的林山村。在这片山间,轻柔的山风轻拂,茶树与杜鹃花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农妇们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摘茶叶,这幅生机勃勃的场景,宛如一幅充满活力的田园诗篇。许建设回忆起从上海携资返乡,与村民签约承包荒山的趣闻。村民对在上海赚得盆满钵满的许建设回乡种茶感到疑惑,猜测山间是否藏有宝藏。合同签订时,村民特意加上禁止挖矿的条款。然而,在开工后许建设就让村民尝到甜头:闲置老宅变身加工基地,村民成为管理人员,采茶季更吸引外出打工者回乡增收。许建设让全村家庭年收入翻番,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许建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荒种茶。尽管初期积蓄耗尽,茶山无收益,他却始终坚守,不拖欠村民工资。澄源乡政府视其为回乡创业的楷模,提供全力支持,助力其整合山地,开通公路。在政府的创新理念引导下,许建设公司荣获多项荣誉,茶叶品质卓越,成为“武夷山水”区域品牌企业之一。
2023年,许建设携手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融入北苑牡丹品牌体系,并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打造集有机茶品科创、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许建设自豪地告诉我,北苑牡丹产品除了执行中国有机标准外,接下来还准备执行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有机标准,准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正是在他这份坚持有机种植和引领政和白茶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引领下,让北苑牡丹的产品在市场行情不断下行中独树一帜。
在政和,不仅有香飘四溢的白茶,更有创自明清时期的古色古香的百年茶盐古道,林山村里还保留有8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由许姓茶人所建的“阴阳楼”。这或许就是许建设身上传承下来的“做好茶,喝好茶”的基因所在吧。
劳作之余,泡上一盏清雅白茶,执笔挥洒墨香,成为许建设生活中难得的宁静时光。他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笔锋流转间,凝聚着岁月的磨砺与沉淀。昔日,身为澄源村副支书的许建设,亲手书写标语,抄写墙报,传播文化。今朝,他积极响应“三茶”融合的号召,整合资源,精心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将政和白茶文化推向全国,吸引了众多茶客纷至沓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未来,许建设在有机茶的道路上,步伐将愈发坚定,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无阻,更将沿着“一带一路”的脉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让政和白茶香飘四海。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理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评点: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工业文明时代传统生产力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和资源的平面开发。“两山”思想所对应的新生产资料是整体性的,因为“山水林田湖草”是以村域为空间的生命共同体,需要进行空间生态资源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开发。 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建设积极响应“三茶融合”(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号召,逐步认识到乡村产业不再是简单的“一产”,而是融合本地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品牌资源的“多产”。
一方面,实践不使用化肥、除草剂,“以虫治虫”“茶草共生”“以蕨推茶”的生态有机种植模式,提高茶叶品质与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在“采摘体验”的基础上,开发出“车内萎凋”“口袋发酵”等吸引游客兴趣的创新项目。未来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拓展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功能,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与城市有别少差、互补互促,努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