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和学生吃什么,是看得见的教育|九派时评

教职工和学生吃什么,是看得见的教育|九派时评

00:00
05:06

9月12日媒体报道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东校区配送食材“教职工与学生不一样,教职工吃新鲜肉,学生们吃冻鸡肉冻碎肉”。

从网传视频看到,一袋标有“经开外国语教职工牛肉”的包装被打开后,视频拍摄者称这是新鲜的牛肉,旁边还有新鲜的鱼块,“牛肉和鱼块都是温热的,而鸡肉则完全是冷冻状态。”这一师生食材有别的“画面”令人憎恶,因而引发网友强烈关注。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9月13日凌晨通报:该局高度重视,已会同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分局、属地办事处成立调查组,对经开外国语学校东校区食材仓库和今年秋季开学以来的学校食材采购清单、营养食谱予以封存,从食谱制定、食材采购、食材仓库管理、食品制作进行全流程审查调查。

来自行政层面的严肃态度,令人欣慰。该局在通报中所言,“自9月13日早餐开始,暂时停用经开外国语学校东校区原有食材配送公司,另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进行食材配送”,也等于“坐实”了相关配送公司搞差别化配送的行为。

学生花上一笔就餐费用吃饭,却不能享受基本的饮食平等待遇,这种事透着一股市侩和厚黑的味道。令人担忧的是,新鲜肉和冷冻肉的视觉差异,还只是一种表象性问题。在配送食材未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下,这些冷冻鸡肉的食品安全性能如何、源于何处,有追问的必要。

此外,差异化配送,究竟出于何意,是为了“讨好”教职工,还是暗自盘剥学生利益?其间“机巧”更须厘清。有关部门还要仔细辨析,配送公司这么做,是偶一为之,还是早有此“传统”?这种做法的背后,有没有耐人寻味的“默契”?

近年来,学校食堂领域出现了多起令人惊愕的事件。“鼠头鸭脖”算是极端化现象,而平日里,关于食材配送、配餐、供给环节,也屡屡爆出“异象”。几天前,一段反映“江苏省徐州市九里中学学生吃15元配餐吃不饱,只能吃汤泡饭”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引发关注。此外,反映学校食堂不卫生、价高质次以及师生所吃不一样的声音,频频响起,令人很不是滋味。

教育之“大”,在于素养和品质之“大”。素养和品质之“大”,有着纷繁内容,不能一一言表,但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点是:师生彼此友爱、彼此平等、彼此关切。在吃饭问题上,也理当如此。很难想象,一个吃饭都分三六九等、学生吃食堂常怀委屈和愤懑的校园,能体现教育之“大”。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涉事配送公司固然有过,但校方岂能免责?换言之,只就事论事地对配送公司作出处理远远不够,因为这样的处理尚没有抓住这一事件的本质问题——正是在校方的默许下,食材不平等现象才能堂而皇之地呈现在公共视野中,成为一种“熟视无睹”。

一个让人不吐不快的事实是,正因教职工就餐点和学生就餐点分开,师生未能“同吃”,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常态化。而显然,在诸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中,都折射了师生不“同吃”带来的不良后果:学生饮食安全被有意无意、不同程度地忽视。

校长和学生同吃,早已写入明文规定。但时至今日,一些学校并没有落实到位。教职工和学生的食材差异化,再次反映出一些学校在人文情怀建设上的乏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之道,仍是简单明快地恢复“同吃”制度,消除教职工就餐特殊化。今年5月起,广东珠海逐步取消学校教职工食堂,目前已有57所学校全面取消教职工食堂,推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九派评论当时推出题为《取消学校教职工食堂,也打通了师生的“心墙”》的评论直言不讳:此举能极大地纠正校内就餐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向师生展示平等、友爱的氛围。

说到底,菜肴之上,还有品质,品质之上,还有良心。学校办食堂,不能忘了这个“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