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212 种族灭绝造冤魂,蓝色行动试破局

欧洲史话 212 种族灭绝造冤魂,蓝色行动试破局

00:00
20:55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日本炸了珍珠港,惹毛了美利坚,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小罗斯福还搞了一个《联合国家宣言》,满嘴“自由”“人权”地说了半天,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有点儿自己打脸的感觉。

一、在美日裔美国人的遭遇

这事是这样的。

日本在炸完珍珠港之后,很快就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甚是得瑟。美国一般的老百姓也不知道自己国家啥实力,更不知道日本人那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进攻美国,全都以为日本人马上要打进来了,咱们这些红脖子就快完蛋了。于是,美国境内的日本人就倒了大霉,美国佬对他们的仇恨呈现出指数般的上升,除了各种骚扰和袭击,大量谣言也是铺天盖地,都说这些日裔美国人是“美奸”,故事编的活灵活现,隔壁这个山本昨晚磨了一晚上的刀,今天就要去刺杀咱们的总统了。

美国政府不仅不辟谣,还在珍珠港被袭的两个半月后,下达了第9066号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9066),授权军方可以对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居住在美国西海岸附近的大概12万日裔美国人统统被关进了集中营,平均每人大概是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几家共用餐厅、厕所和厨房。最难堪的是洗浴间,都是露天的,洗澡的时候,哨塔上的士兵可以看清楚你身上的每一个零件,而且很自然地,人都进集中营了,那财产自然也是没收了。

我们说虽然在1988年,美国道歉和赔偿了,但无论如何,小罗斯福当年干的这事儿,和他在《联合国家宣言》里面说的捍卫人权什么的,都是背道而驰,更是对他早期宣称美国要捍卫“四大自由”的一次打脸。

有人可能问了,日裔美国人被囚禁了,那么德裔美国人呢?当然也有,但数量极少,大概只有不到1万人,相比于当时在美国境内的几千万德裔美国人,几乎没啥影响。

德裔美国人能安然无恙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前面说过的,一战时期,美国政府对德国人的强行改造相当成功,到了二战之前,德国文化语言在美国几乎消声匿迹了,大家都以为隔壁这个闷头正在啃大猪肘子的,就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一点和强烈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日裔美国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个是这时候德美两国并没有直接开战,大家对德国人也恨不起来;最后一条就是德国的新移民绝大部分都是反纳粹人士,这些家伙比美国人还恨希特勒,不断游说美国对德宣战,美国人不仅不需要提防他们会“里通外国”,甚至还要劝他们放下仇恨,毕竟太激动了,对脑血管不太友好。

言归正传,我们说日本人虽然在美国人的集中营里生活得不咋地,但比起另一个国家集中营里的另一个族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至少,日本人除了光身子被人看,生命和温饱是有保障的,而那个族裔,早上进集中营,晚上可能就成了骨头渣子。

是的,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德国残害犹太人的纳粹集中营。

二、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1942年的1月20日,也就是《联合国宣言》发表20天之后,在刺骨的寒风中,柏林西南郊的万湖,正在召开一个会议,史称万湖会议(Wannsee Conference)。提议召开这次会议的,自然就是元首希特勒,这家伙并没有因为莫斯科攻城战受挫,以及美国加入战局而有太多担忧,因为和小罗斯福一样,这时候的希特勒也坚信,胜利必然属于他们轴心国,等夏天一到,莫斯科必然土崩瓦解,至于说美国,在小胡子眼里,这时候还不算是个军事大国。

不过话虽这么说,苏联的誓死抵抗,还是让战争的期限拉长了,希特勒觉得吧,有一些内政问题,不能再等了,这时候就要解决,啥内政呢?犹太人。

前面我们或多或少地提到过欧洲对犹太人的偏见和歧视,宽泛来说,这种厌恶可能要追溯到罗马时代。当时主要就是宗教因素,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就说过:“(犹太人)愚昧荒谬的迷信,使他们不仅与罗马政府为敌,还要成为全世界的仇人。”后来到了中世纪,我在讲十字军东征莱茵兰大屠杀的时候,也顺便介绍过一些经济、政治和心理上的原因。

当1000多年的光阴流走之后,时间来到20世纪,欧洲这种对犹太人的憎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演越烈,在人们相信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和尼采的“超人”理论之后,他们也相信了犹太人天生就是劣等民族。

犹太人自己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环顾当时欧洲各大财团,背后若隐若现的,几乎都有犹太人的影子。那时候还出现了一本小册子,名字叫《锡安长老会纪要》(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主要就是说犹太人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这个世界。这种阴谋论,几乎让每一个欧洲人都胆战心惊,觉得犹太人马上就要踩在他们脖子上撒尿了。再加上一些半真半假的传言,说法国大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德国一战失败等事件,背后也全是犹太人捣鬼,这更是让社会上充满了对犹太人怀疑的眼神。

不仅仅是欧洲人,前面我们说过,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积极支持希特勒,原因除了赚钱,还有就是他极为痛恨犹太人。福特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国际犹太人:全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把犹太人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并且说这个种族就是想通过经济控制全世界。正因为此人的思想和希特勒的理念不谋而合,福特才会又出钱又出力地帮着希特勒恢复德国经济。

我在这里插一句话,现代人都知道,犹太人很聪明,也很有钱,我们可以把这个归结于他们的天赋,他们的教育,甚至历史文化等等,但绝对不能否认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欧洲1000多年被排斥、被歧视的经历。

比如说,所有社区接纳他们的前提条件都是要交高额的税款,这导致那些贫穷的犹太人很自然地就被淘汰了,但为了族裔生存,抱团取暖,富有的犹太人又很自然地,甚至说不得不去帮助那些贫穷的族人,只不过这种帮助必然是有限的,那就只好挑选天赋很好,看起来很聪明,基因极其牛掰的族人来帮助,让他们也走上富贵的道路,至少,可以交得起高额税款,活下去。

长此以往,千年的挑选,一代又一代优秀精英的基因就这样传承下来,造成这个民族生存下来的,都是有钱人,同时也是智商极高的人,但副作用就是犹太人养成了排外的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犹太文化,对其他文明有着巨大的排斥心理,甚至在自己所在国,除了拼命赚钱,帮助族人外,很少承担社会的其他责任。

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正是1933年,小胡子元首上台时,德意志乃至欧洲的真实情况。当时全德四分之三的百货公司为犹太人所有,交易额占据了整个行业的百分之八十,将近一半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也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而他们的人口只有53万左右,不到德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更加气人的是,他们自己衣食无忧,却把食品价格推升到了一个很多德国人都无法承受的程度,许多德国老百姓为了买一块面包,不得不卖房子卖地,没有资产的,那就只能去死了。虽然犹太人没触犯法律,但不用说,社会上充满了对犹太人鄙视和愤恨。

1938年,就在《慕尼黑协议》签署,希特勒霸占了苏台德地区之后,一件偶然的事情,又导致了德意志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这种事在欧洲本来也属平常,一般来说,政府出来和一下稀泥,平息一下大家怒火就完事了,毕竟,犹太人那也是交税的大户。但这一次,希特勒不仅没阻止,反而怂恿自己手下的纳粹党还有他那个冲锋队的队员,以平民的身份加入了进去,对犹太人的店铺、住房甚至人身进行攻击,折腾了一夜,几乎全德国的犹太教堂,7000多家犹太商店,几十个大型百货公司被焚毁,史称“水晶之夜”(Night of Broken Glass)。

当时德国《每日电讯报》是这样报道的:“衣着时尚的德意志妇女们拍手叫好,而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母亲则抱着孩子看热闹。”面对这一幕,我们只能说积怨已久,人这种动物,心中的魔鬼一旦被释放出来,良善只能躲在一旁瑟瑟发抖,而犹太人当时的不被待见,也可见一斑。

事情还没完,在随后的几天,几万名犹太人被捕,罪名是打砸抢。换句话说,被打的,被砸的和被抢的,居然成了罪犯,这让犹太人上哪儿说理去呢?随后,这些人陆陆续续在三个月内得到了释放,但大多数被强行要求离开德国。

对于那些还想留下的,希特勒制定了一项惩罚税,说你们把俺们国家搞乱了,必须多交税,咋收呢?凡是资产多于5000马克的,必须每年交出20%,一直到收满10亿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的70亿美元为止,小胡子的心那是真的黑。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水晶之夜”改变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态度,从欧洲以前那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排斥,转向了人身暴力,包括殴打、监禁和谋杀。

就在“水晶之夜”的两个月后,希特勒在一次演讲里,公开谈到了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他当时还找了一个借口,是这样说的:“如果欧洲内外的国际犹太金融家,成功地使各国再次陷入世界大战,那么结果将不会是地球的布尔什维克化,从而不会是犹太人的胜利,而是欧洲犹太种族的灭绝!”

上面这段话比较拗口,要解释一下,他相当于给犹太人甩了两口大黑锅,一口黑锅是说让欧洲人最悲伤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犹太人推动的;第二口黑锅是说,让欧洲上层社会最恐惧的苏联模式,也就是布尔什维克化,那也是犹太人推动的。这两口大黑锅的后面,就是他小胡子希特勒的承诺:欧洲要是再打起来,那我就先杀掉所有犹太人。

这已经不是警告了,而是杀气腾腾了。但这小子敢于这么高调,至少也说明了当时社会上对犹太人的一些看法,你要知道,在“水晶之夜”这个时间点上,他和英、法、苏、美等国家可还是和平相处时期。

就在这种不断升级的,对犹太人迫害的过程中,时间就来到了现在所说的1942年1月,万湖会议,纳粹德国拿出了最终方案(Final Solution)。

这次会议虽然是希特勒下令召开的,但其本人并没有参加,德国党卫军的老大海因里希·希姆莱也没有参加,是由党卫军的二号人物海德里希主持,到场官员的档次倒是也不低,除了纳粹党的高层,内政、司法等部门的老大们全都到齐,因为谁都知道,这次要传达和执行的,就是元首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判决”。

关于这个最终方案,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对欧洲1100万犹太人实行肉体灭绝。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个肉体灭绝包括了所有犹太人,妇女和儿童也不能避免。对于这一点,纳粹刽子手希姆莱是这样解释的:“我认为自己没有理由仅仅消灭这些人——换句话说,杀死他们或让他们被杀,同时让复仇者以他们孩子的形式在我们的儿子和孙子中间长大。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让这个民族从地球上消失。”

在这种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种族灭绝政策影响之下,从1942年开始,一直到纳粹失败,大约有600万犹太人被处死。开始的时候,大多数是被枪杀,后来就像影片《辛德勒名单》里面描写的那样,被押上列车,运送到各地集中营,然后以洗澡的名义在毒气室内被解决掉。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它是1940年希姆莱下令建造的,自从建成之日,就是一座地狱,到它1945年被苏联红军攻下为止,至少110多万犹太人死在了这里,可谓是冤魂无数,白骨成山。

顺便说一句,万湖会议的主持人海德里希不久之后,就在今天的捷克境内被刺杀了,他的死让希特勒很是愤怒,直接下令血洗了一个可疑的村庄,这个倒霉的村子叫利迪策,成年男人全都被杀不说,还有88名儿童也被残酷杀害,史称利迪策大屠杀(Lidice massacre)。后来二战胜利了,苏联把每年的6月1日确立为“国际儿童节”,就是为了纪念这场大屠杀以及在二战中死去的所有儿童,同时宣誓保护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力。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节日一直到今天,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过。

三、1942年的二战战场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1942年年初的二战战场,当时的局势很有意思,德国在莫斯科附近和苏联红军呈现出僵持状态,北非的隆美尔和英国军队也是各自守紧阵地,西欧隔着英吉利海峡,德军和英国还是大眼瞪小眼,只有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人,得瑟得那叫一个欢。原来属于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短短几个月内,纷纷易手,改姓“日”了,这里面包括英属马来亚、英属香港、荷属东印度、所罗门群岛、葡属东帝汶、澳大利亚的新几内亚,以及美国人控制的菲律宾等等。后来闻名遐迩的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本来在菲律宾作威作福,小日子过得相当舒服,结果1942年3月,被小日本一棒子,给削到澳大利亚去了,我强烈怀疑灰太狼的原型就是这位麦克阿瑟,因为此人离开菲律宾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还会回来的。

日本人的得瑟到了1942年6月份,戛然而止,咋了?幡然醒悟,放下屠刀了?当然不是,你也能猜到,唯一的原因只可能是挨揍了。

从6月4日到6月7日,美日双方在太平洋上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役,中途岛海战(Battle of Midway)。这一战美国人不仅事先机缘巧合,部分破获了日本人的密码,而且打斗中还带有逆天的运气,就连轰炸机飞错了地方,都能把对方的航母给炸了,结果就是,小日本的4艘主力航母,1艘重巡洋舰和248架舰载飞机,连同3000多名日本兵葬身大海,而美国仅仅沉没了一艘航母,可以说彻底打掉了日本人的威风。

具体的战斗过程这里略过,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中途岛海战结束之后,太平洋上也没人敢瞎得瑟了,日本和美国也陷入了战略对峙的僵持状态。

就这样,当1942年北半球的夏天来临时,全世界都有点不知所措,下一步该咋打呢?就在“班级”里静悄悄,无人吱声的时候,希特勒同学举手说,报告,俺知道,俺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德国的计划就是停止攻击莫斯科,分出南方集团军群南下,直奔高加索产油区。

希特勒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当然是为了持久战做准备的。我们在各个史话里反复强调,一旦战争进入持久战,那么资源和生产能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之一。

这老小子当时是这样说的:“如果不能取得迈科普及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打开地图,迈科普和格罗兹尼是今天俄罗斯境内靠近格鲁吉亚的两个地方,这一片地区就是高加索的产油区。如果你再把目光稍稍向右上方移动一下,你就会看见俄罗斯著名的两条河——顿河和伏尔加河,在两河最接近的地方,有一座城市,当时叫做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

我们说这座城市本来就不叫这个名字,人家叫察里津,但俄罗斯人一直都有一个经常给城市改名字的“恶习”,斯大林牛掰了之后,下面拍马屁的,就把这座城市在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了。当然,你都能想到,后来斯大林死了被批判了,城市就必须再次改名,叫伏尔加格勒,和那个圣彼得堡先后改成彼得格勒和列宁格勒一样,神经病一样的瞎折腾。

无论它叫什么名字,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对苏联的意义很大,因为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开采出来之后,必须通过这里运送到北方的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属于特级运输枢纽。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希特勒做出了下面的战略部署,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团军群去打高加索,B集团军群去打斯大林格勒,他称之为“蓝色行动”(Case Blue)。同时,他还下令让北非的隆美尔发动攻势,如果能拿下埃及,完全可以顺势沿着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北上,形成对高加索的钳形攻势。

你只要打开地图扫一眼就明白了,一旦这小子的计划成功,德国将打通任督二脉,拥有无比广阔的天地和资源,到时候,英美可能只有跪下来谈判了。

当然,希特勒最后没成功,因为他的两个大钳子全都被掰断了。

先说这个蓝色行动,A集团军群打高加索的油田,从7月末打到9月初,一开始还挺顺利,可是后期因为补给线太长,吃的喝的都没了,导致速度明显缓慢下来。气得希特勒立即走马换将,把主帅李斯特撤职,自己亲自指挥。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勤跟不上,他也没辙,只好稍微变动了一下计划,下令轰炸油田,意思是自己用不上,苏联老大哥你也别想用,另一方面,他把希望放在了B集团军群上,想等它拿下斯大林格勒之后,与A集团军群会师,再合力拿下高加索地区。

我们今天都知道,希特勒的B集团军群最后也让他失望了,但这中间的过程,却是相当地复杂,并催生了二战最惨烈,也是最关键的一场保卫战。这些,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白菜的土豆

    个人觉得美国针对日裔而不针对德裔美国人还有两点原因,一是德裔美国人人数众多,有两千多万之众,在美国一亿多总人口中占比不小,二是德裔美国人和日裔美国人外貌的巨大差别,如果德裔美国人生活习惯完全美国化,普通人很难分辨出来,而日裔美国人即使是在美国土生土长,也会被人一眼认出

    旻闻 回复 @爱白菜的土豆: 美国史话有讲过,一战的时候美国移民的德裔有600多万人口,都被改造过了,当时德语都不让讲。 当然肤色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时候的美国民主人权都还刚刚起步。

  • 听友240372195

    经历了2千年,犹太人越活让人讨厌!

  • hwwwyf

    确实像钳子,以柏林为中心出发形成包围大半个地中海一北一南的两只爪子,然后在高加索地区合围!如果当年希特勒一开始就这么干,成功的几率比进攻莫斯科大很多!

  • 听友195378008

  • 卡西莫多李

    所以我不过儿童节,因为被杀的是犹太儿童

  • 卡西莫多李

    这段我喜欢

  • 董大ye

    来了

  • yuannannan_7l

    来了

  • 缪因子

    辛德勒的名单

  • 静溢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