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刘少奇请求辞去国家主席:我去延安种地,使国家少受损失

1967年,刘少奇请求辞去国家主席:我去延安种地,使国家少受损失

00:00
08:57

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被选举为国家主席。这天刘少奇回到家后,工作人员都非常高兴,列队向他祝贺,刘少奇的脸上却没有挂出一丝笑容,他什么话也没说,直接一头扎进了办公室,然后一支一支地抽着香烟,眉头紧皱,陷入了长长的沉思之中。

原来刘少奇就任国家主席时,正值“大跃进”、人民公社方兴未艾,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但二届人大所定的钢和粮食的计划指标,依然居高不下,刘少奇对这个高指标持有保留意见。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进一步纠“左”,调整国民经济指标,确定今后4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刘少奇在参加华南、华中组的讨论时,对“大跃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

1958年最大的成绩是得到教训,“大跃进”中出现了这么多乱子,知道转弯儿,这是真正的聪明人。怎样转好这个弯子呢?那就是要做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这个综合平衡,你不管它,它要管你;它不向你让步,你要向它让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只能是波浪式前进,而不是直线上升,不能要求每一年都是同样速度的“大跃进”,还要准备出现马鞍形的可能。

不久以后,彭德怀因为上“万言书”而受到了批判,毛泽东要求刘少奇主持彭德怀的批判会,但刘少奇一直压制着众人的批判,他还声色俱厉地喝止有些人对彭德怀动粗。

9月8日,毛泽东要求每位中央领导对彭德怀的“问题”进行表态。刘少奇在发言时说:

飞机从北京飞回南京,它的航线总不会是笔直的,总是忽左忽右,有上有下。但要看到它的大方向不变,总是要飞到南京去的。大运动嘛,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是动机好,效果对,就不应该把它搞得那么严重;只要大方向对头,就不要过多强调它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我们忽视了这条,这个教训是要总结的,今后工作才会做好。

刘少奇的话非常巧妙,既肯定了“三面红旗”的正确性,也暗中保护了彭德怀。

庐山会议结束后,全国经济继续过热,毛泽东开始警觉起来,他多次提出要“降温”。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提出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

1961年7月,刘少奇带领调查组来到东北,调查林业生产的情况。在小兴安岭林场,刘少奇仰头望着一棵棵参天的树木,担忧地说:

百年之后,这里还能不能有这参天的红松啊?我们这一代把它采光了,下一代怎么办?不但要后继有人,而且要后继有林啊!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相对而言并不丰富,如果这些森林被我们采伐光了,不仅后代没有木材用,而且还改变了生态平衡,到那时,历史会无情地审判我们这些败家子的,我们造下的孽,惩罚的恶果会让我们的后代去承担的!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为了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央、省、市、县、重要厂矿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共计7000余人,史称“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在会前本来准备了一个书面稿,但他还是决定临时讲一些话,毛泽东建议他说:“你还要讲什么,愿意讲什么,解释什么,就讲嘛!请你根据报告的精神,在大会上放开讲一讲。”

1月27日,刘少奇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

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是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总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刘少奇在当时讲出这么一番话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参与此次会议的吴冷西事后回忆说:

最典型地显示少奇同志实事求是作风的,是他在会议中提出两个“三七开”的观点……少奇同志提出和坚持这两个“三七开”的观点,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非常的胆略、卓识和韧性,又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的说服工作。

在刘少奇的努力下,到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他的思考也越发深邃,开始筹划经济改革的试点。刘少奇曾对薄一波说:“经济区不能完全和行政区一致,经济要全国统一,通行无阻。成立汽车、拖拉机厂不如组织汽车、拖拉机总公司,飞机、造船都可以成立总公司。托拉斯是全国性的,全国设总公司,分公司负责几个省,它的任务由总公司分配,不由总公司管。”

刘少奇还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下,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不好吗?不过多地干涉经济生产,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

刘少奇的这一构想,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是对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突破,但具体的付诸实施,则苦苦地等待了20多年。

从1961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已基本完成。1965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235亿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984亿元,比1957年的1241亿元增长59.9%;粮食总产量为3891亿斤,接近1957年的3900亿斤的水平;钢产量为1223万吨,比1957年的535万吨高1倍多,比1963年增加83%。这种局面的形成,刘少奇功不可没。

但在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阶级斗争的理念就像幽灵似的,一直纠缠不休。1966年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刘少奇在政治局常委里的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了第8位,他作为党中央副主席的职务也不再被提及。如此安排再明显不过了,刘少奇已不再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了。

1967年1月13日,刘少奇当面向毛泽东表示:“我想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泽东选集》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运动’,使国家少受损失。”

刘少奇没有被批准辞职,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职务,早已名不副实,因为他早已远离了中央决策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54490543

    简单说两句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