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8.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上)

2598.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上)

00:00
13:40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来自楚团长扯投资。


黄金的定价逻辑最近两年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又与这个时代的主线有着千丝万缕关联,全球化变革中,贸易货币的锚又到了要变的时候。


一、成为货币的前提是稳定


给黄金“定价”前,首先要了解货币系统基本知识。


自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之后,铜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形式:铸造单枚货币的成本要比货币实际价值稍微低一点,中央财政也靠此收一些铸币税。但货币成本不能比票面价格低太多,太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老百姓最终会放弃中央的铸币,回归使用金银作为货币。


该向社会提供多少货币,即便在今天也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大家的讨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方程式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所以也叫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表达式为 M V = P Q ,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商品和服务价格,Q是商品和服务数量。这一公式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即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 G D P 。公式左边表征货币,右边表征实体经济。


费雪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服务数量Q,都是经济运行中的慢变量,如果我们假设两者在某段时间内可近似看作固定常数,那么此公式的内涵就能被简化为:更多钱M进入市场,商品和服务价格P持续上涨,经济更易走向通货膨胀;反之,更少钱进入市场,物价出现下跌,经济更易走向通货紧缩。


适度通胀和适度紧缩都是经济的理想状态,但如果变化过于激烈,就会对经济循环造成巨大损害。理解了货币系统运行规律后,大家会发现,货币的第一要义是稳定,然后在供给上最好能够跟经济的运行相匹配。黄金成为纸币时代的锚,其实也经过了一番拉扯。


二、金本位货币体系的立与破


十九世纪,世界主要采用金本位货币体系:国家的货币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即每单位货币可以兑换一定量黄金。


金本位货币体系拥有两大核心优势:

1、货币供应量与黄金储备挂钩,政府无法滥发货币。除控制通货膨胀外,政府被动接受了较为严格的财政纪律;

2、稳定的币值让跨国贸易更加可控。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后,全球贸易掀开了高潮,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贸易。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金本位货币体系雏形:银行发行印有黄金数量的票据,持有票据的客户找到银行时,银行有义务予以兑换。为了给这些票据增信,银行必须尽可能多得存储黄金。1844年,英国出台《英格兰银行特许条例》,彻底将金本位体系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种稳定有担保的英镑,最终成为英国称霸全球贸易的另一种“坚船利炮”。


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稳定的货币对全球贸易而言,有积极的确定性,但这一体系也有难以调和的根本性问题,这种内核矛盾,困扰了金本位和全球贸易两百多年。


金本位的核心问题可归结为三点:

1、黄金供应局限性:黄金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其供应量不可能伴随全球经济增长而无限增加。黄金供给限制了货币供应,在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或容易造成通货紧缩,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国际贸易不平衡:金本位体系下,一个国家如果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就会积累更多黄金,而贸易逆差国则会失去黄金。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国际支付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3、政策限制:金本位限制了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因为货币供应与黄金储备直接相关。


和平时期,各国央行会为维护金本位贸易体系相互合作,但是等到经济危机或战争年代,金本位就会迅速被政府叫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展露了其与宏观经济的强绑定属性。


三、战争和萧条里的金本位


1914年6月28日,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声枪响,萨拉热窝刺杀发生了。整个欧洲自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来,积聚的资产阶级矛盾、民族国家矛盾迅速引爆,战争瞬间进入高潮。而在战争开启的第一时间,英法德奥俄等主要参战国,均同时废除了各自央行的黄金兑换规定。


战争中的对外开支,非常依赖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而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转,还可以采用记账式资产裱糊。所以在战争期间,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自身黄金储备,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毫无疑问是德意志帝国。


一战中的德意志主体民族情绪高昂,全民沉浸在大国崛起的民族叙事里。在倡议下,彼时德国民众发起了“我用黄金换铁炮”运动,纷纷将自家黄金制品出售给帝国银行。一战期间,德国普通老百姓佩戴黄金首饰,会被视为愚蠢贪婪。相对应的,彼时德国流行很多铁首饰,如铁戒指、铁吊坠等。这些铁饰品上大多印有“我以金换铁”、“我为国家做贡献”等字样,彼时的德国人以佩戴此类铁首饰为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欧洲元气大伤,不少欧洲国家因此欠下了巨额债务。美国作为大债主,成为一战超级赢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黄金储备国,大英帝国从美国的债权人变成了美国的债务人。世界经济中心,在潜移默化中,从欧洲转向了美利坚。


一战结束后,英格兰艰难重回金本位,彼时担任英国财长的温斯顿·丘吉尔签署了《1925年金本位法案》。然而,曾经帮助英国疏通世界贸易的金本位货币体系,此时反而成了桎梏。


由于美国工业能力强势崛起,英国在汇率稳定性和工业出口竞争力上首鼠两端,金本位和全球贸易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成为一战后英国政府不得不进行的痛苦抉择。


凯恩斯在此阶段非常激烈地批评金本位,将其称为金色镣铐。金本位看似稳定了汇率,使得全球贸易获得“锚定”,但自由贸易天然划分出出口国和进口国,进而导致部分国家的黄金储备无法维系其经济所需的货币供应。


锚定黄金的全球货币体系,同样使得一国的经济不稳定性极容易向全球扩散。而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金本位对财政、货币纪律的约束,又进一步遏制了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及扩大财政支出的能力,最终造成经济危机恶化。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相信,大萧条的核心原因就是金本位货币体系。金本位的僵硬兑换机制,使得经济决策者无法防止银行业倒闭,也无法阻挡金融恐慌的散布。


影响了近现代世界一百年走势的大萧条,来的极其突兀。当大萧条从美国迅速蔓延至欧洲后,各国陆续选择脱离金本位,并主动进行货币贬值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增加货币供给,向居民提供救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斯福新政,除了银行法、财政刺激、就业计划等著名的系列政策外,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也与黄金有关。


1933年4月,罗斯福颁布了著名的第6102号行政命令。该命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在美国本土囤积金币、金条和金券,并要求个人、企业和银行以20.67美元的价格,将自身持有的黄金向美联储兑换金券;普通人拥有、交易超过100美元的黄金,就是刑事犯罪。罗斯福的命令实际上暂停了美国金本位制。


等到1934年1月,罗斯福反手签署《黄金储备法》,重新将黄金和美元的汇率确定为35美元。由于美国政府提前“收缴”了天量黄金,这些黄金储备最终成为罗斯福新政的底气。


为了储藏黄金,美国修建了著名的诺克斯堡金库,这大概是世界上安保最严密的地方。自罗斯福时代起,美国源源不断地将国家储备黄金搬运至地堡。这个超级花岗岩岩体构成的金库神秘无比,堪称美国立国之本。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开始质疑美国经济的根基的时候,都会谣传诺克斯堡金库其实早已空空如也,美国财长总会反复告诉所有人,储存在这里的黄金完好无损。因为黄金对于美元而言,是如此的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的进化


1944年7月,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战的44个国家的代表们,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签订了一份协定: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由于许多国家在战争中又一次负债累累,并且自身货币发行量急速膨胀,所以维护各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一度成为非常困难的工作目标。取而代之地,在美国的指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固定的美元兑换率,即1盎司黄金能一直稳定的兑换35美元。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情况逐步调整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汇率。


美金就此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泰晤士报》称其为“在诺克斯堡黄金库中随时可以兑换黄金的有价货币凭证”。“美元—黄金本位制”站上了历史舞台中央。


站在个人视角,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绑定英镑的金本位体系,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切换到了华尔街。但金本位体系和全球贸易,仍然存在不可调和的深层次矛盾,这种矛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特里芬困境。


耶鲁执教的比利时裔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出过精准概括:世界对美元流动性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美国维护黄金-美元比价的“义务和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全球贸易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安全资产。但安全资产的稳定性和不可扩张性,又与全球贸易的持续扩张性,存在深层次矛盾。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大经济体开始需求更多黄金储备,美国储存的黄金自然日趋减少,诺克斯堡金库里到底还有多少黄金,始终被人嘀咕,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相当坚挺的。

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努力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通常采用抛售官方储备的方式压低金价;

另一方面,世界另一极的苏联是产金大户,其时不时抛售黄金“补贴家用”。

所以黄金价格在1965年前大体维持稳定,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健支持世界贸易的二十年。


被卡死在每盎司35美元左右的黄金官方兑换价格,在历史的进程中,最终渐渐兜不住了。


伴随着越战打响,美国军费开支剧增。同时出于能源依赖、通胀抬头等原因,以法国为代表的反骨仔们,开始主动质疑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不可避免地松动了。


戴高乐将军屡次质疑全球贸易的美元体系,强调应该回归原教旨的金本位货币体系,每个国家都应该自己储备黄金,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自主权。1965年2月4日戴高乐将军发表了著名的反美元体系演讲,其中原话就是:没有金融独立,就没有主权独立。尽管在当时影响颇大,但最终这场躁动还是刹车了。因为后面法国迎来了轰轰烈烈的1968年五月风暴,戴高乐的很多主张后来就也没了声响。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毫无疑问从这个时刻就松动了。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刚性兑换,一个崭新时代来临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善起

  • 南風一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