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导言
13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两个王朝。第一个是元朝,它始建于1271年。这个王朝的缔造者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忽必烈,他的祖父就是曾经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第二个是明朝,始建于1368年,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睿智而铁血的人,到1644年,这个王朝被来自北方草原的满族人征服。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1368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因为就在这一年,朱元璋率领的反元势力,驱逐了备受汉人憎恶的蒙古人,重建了他们奉为“祖国”的中国。而西方的历史学家也同样重视1368年,因为这一年标志着中华帝国晚期的开端,也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漫漫长路。1368年在本书中则具有别样的意味:我没有把它当作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而是连接两段历史的纽带。使明王朝崛起的叛乱确实中止了蒙古人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但也使蒙古人的遗产得以历数百年而传承不绝。元明两代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专制政体;将中国社会解体,重新以家族为中心聚合起来;并且,为更好地积聚商业财富而重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本书原本并不打算完整地呈现13—17世纪中国这两个王朝的转型历史。我在动笔之初曾以为,蒙古人统治的近一个世纪,(即1271—1368年)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段,与之前的宋和之后的明并无直接关联。元只不过是截断了中国历史主流的一个插曲,而明的建立也只是恢复了中国历史固有的河道。外来的变成了本土的,蒙古人换成了汉人。
把元明两朝看作同一个时期的想法,来自一个之前完全未曾想到过的研究方向。在我阅读有关这两个朝代的四种基本史料——正史、实录、地方志和文集期间,我开始注意到其中不断提到的自然灾害——饥荒、洪水、干旱、飓风、蝗虫、流行病,甚至龙袭。我一点一点收集并排列这些记载,发现这两个朝代所在的时期恰好是气象史专家所说的小冰河期——the Little Ice Age。
一个温暖、湿润的世界变得寒冷而干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欧洲和中国的确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发生了许多变化。各个国家政体变得更为强大,也彼此分离。而各个经济体却彼此连接,商贸活动日趋重要。人们不得不想出新的办法,去解释自己本身和周遭发生的变化,使种种新的生存格局合法化,也使自己能理直气壮地采取新的行为方式 来顺应世事的变迁。整个世界都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亦复如是。
身处在当时的人并不会理解我们所说这些变化的原由,因为个体只能经历历史的片段,且往往是灾难性的片段,而难以看到大的历史格局。为了找出这些片段的规律,我在本书第三章中用了“九渊”的说法,来概括我在元明时期找到的九次持续时间长达3—7年的天灾人祸。这些灭顶的“深渊” 虽然不能左右元明两代的历史,但它们对当时人们生活、记忆的影响却和其他任何历史因素一样深刻。
反常气候的侵袭不断,近海又有外来商人频频闯入的身影,使得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只能牢牢地抱守祖训。而另一些人则不愿拘泥,开始用新的思想重构世界的秩序,并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于是乎,元明是一个迷惘不安的时代,也是聚讼纷纭的时代。
为了把握这个时代的充沛活力和多端变化,我尽可能地用当时的故事、绘画和语言来描述它的历史。这其实并非难事,因为这个时代与中国以往的帝制时代不同,它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记述。绝大部分材料是时人有意识的记录,也有的是无心插柳。纵然亲历者很少能洞观历史的大局,但他们描绘的细节也足以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触摸到那段历史的脉搏。他们的观念未必能与我们的相契合,但他们的欢乐和恐惧,我们仍能感同身受。
我的叙述 就从恐惧开始吧。让我们回到龙开始闯入他们生活世界的那些时刻……
(以上内容经删节整理)
十分十分期待更新
说话的匹夫 回复 @冯秀梅_gb: 谢谢,周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