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将生产iPhone16旗舰机型,印度又一次兴奋了,但苹果会吃大亏

8月2日 将生产iPhone16旗舰机型,印度又一次兴奋了,但苹果会吃大亏

00:00
05:25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随着新款iPhone发布日期的临近,苹果再次引起了大家关注。据悉,苹果预计在AI功能的刺激之下,今年下半年iPhone 16系列的出货量较上一代将增长10%,达到9000万台以上。


图片


最近,有关iPhone 16部分订单回归中国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而且随着新款iPhone的到来,富士康等苹果主要代工厂商以及苹果产业链上的各大公司已进入旺季招聘模式,不仅提高了时薪,并设置了额外的奖金,吸引了大批求职者。


不过近年来,苹果一直在推进其生产的多元化战略,富士康也跟随苹果的步伐将部分产能扩展至印度与越南。所以,尽管iPhone 16系列机型仍将主要产自中国,但苹果今年将首次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组装其旗舰产品iPhone 16 Pro及Pro Max机型,预示着印度在苹果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


图片


未来3至4年内,苹果还计划将印度iPhone生产比例提升至25%,从当前1000万台的年产量增至5000万台。富士康也推出计划,力争到2024年底,在印产量达到每年2000万部iPhone,员工数量也将增至10万人。印度本土巨头塔塔集团也计划新建大型iPhone组装厂,并雇佣5万名工人,以满足生产需求。


近年来,印度政府在大力推行“Made in India”计划,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提供政府补贴等方式扶持本土电子产业的发展。据印媒报道,目前印度销售的智能手机,99%以上已实现本土制造。


那么,印度能否凭借苹果产业链重塑的机会,实现科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困难重重,可能性不大。


去年,苹果尝试将部分iPhone 15生产订单转向印度时,便遭遇不小挫折。据报道,虽然印度的iPhone 15产量只占全球销量的10%,但频现质量问题,影响了苹果的全球供货。


当然,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现阶段iPhone的组装过程包含了数百道生产工序,依旧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工人的素质不行、自然产品质量就差。


尽管印度人口众多,人力便宜,月薪仅为1000至1500人民币,但印度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文盲率高,而且还经常因罢工导致生产线停摆,带来了高昂的隐形成本。


为解决生产难题,富士康向印度派遣了大批中国工程师。他们不仅要传授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亲手解决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故障。在他们的帮助下,印度iPhone工厂的产品良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中国“老师傅”们也带不动印度工人,他们不仅动作慢,学得也慢,而且工作态度还差,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此外,网传印度产的iPhone大肠杆菌超标,也并非空穴来风。印度基础设施匮乏,缺乏清洁水源,贫民窟的卫生状况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我在印度就曾被当地人反复告诫:千万别喝已开封的水和别人倒给你的水,瓶装水是唯一安全的水源。在这样的环境下,组装厂恐怕难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鉴于这些印度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富士康的做法其实也非常微妙。与在中国动辄建设全球最大工厂并雇佣二三十万工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士康在印度并没有大手笔建厂招工,而是慢慢推进,迄今为止在印的最大工厂也仅3万余人。


图片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工厂


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并非在于庞大的规模,而在于高端科技产品的“量产化”能力。这来源于中国全球独一无二的、复杂而精密的产业生态。


何为“量产化”?我常说,现代科技产品,从“0到1”的原型设计,到“1到百万”的规模化量产,两个“1”之间还有一道鸿沟。


例如,新款iPhone虽然设计源自加州,但要走向市场,不仅零配件需量身定做,连生产这些零配件的机器也需专门打造。这背后凝聚着数百名工程师数月乃至更长时间的打磨与调试,以及对供应链的精准把控。这种能力,全球范围内只有深圳的产业生态具备,其核心在于企业基于“能力圈层”产生的紧密合作。即便是美国,在复杂产品的量产上也难以与中国匹敌。


遗憾的是, 中国的“量产化”能力仍然被误解或低估,甚至连准确的英文术语都没有。也正是由于缺乏对“量产化”的认识,苹果公司、印度政府以及众多供应商,都低估了将高端科技产品的生产移植到印度的难度。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高端科技产业的成功,绝非单点突破所能做到,而是整个产业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


iPhone的成功,正是来源于芯片、摄像头、屏幕等各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协同创新。从苹果公布的供应链名单来看,中国大陆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然而供应链在中国,终端的组装却在印度,势必难以顺畅协作,这不仅影响iPhone的产品质量,甚至会削弱苹果未来的创新能力。


所以,印度在高端制造的尝试恐怕很难成功。而苹果如果一意孤行,也将为其错误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未来,电动车、机器人、机器臂等前沿硬科技产品,在AI的加持之下,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迭代,离不开中国科技企业的参与。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将大有作为。如果你也不希望错过这波科技浪潮,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和志同道合的科技企业家们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最后,做个小预告,8月24日,我将在北京举行一次线下活动,主题为“AI大时代:冲击、挑战与机会”。如果你有空记得来看看,特训营学员还有优惠,长按下方图片报名,我们不见不散!


图片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