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 销量不行还涨价?宝马这是凭什么呢

7月26日 销量不行还涨价?宝马这是凭什么呢

00:00
05:48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出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图片


宝马汽车的涨价事件,让我想起了这句话。


曾几何时,BBA(奔驰、宝马、奥迪)是成功人士身份的象征。提到宝马,大家总是想到它卓越的操控性能和运动质感。


但前几个月,宝马掀起了一场“腰斩式”的大降价。被宝马寄予厚望的i3系列,也就是宝马3系的纯电版,官方指导价高达35万元,但是后来竟能降至17万元左右。


不过,7月16日,有关宝马开始涨价的消息又登上热搜。随着宝马的涨价,奔驰、奥迪也纷纷采取“定车不定价”的策略,变相退出了价格战。甚至有消费者反映,在已交定金的情况下,在提车时却被4S店要求加价。对此,宝马中国表示,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维护品牌价值和市场健康秩序,也承诺将积极与经销商沟通,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


图片


宝马所谓的涨价理由——“维护品牌”,很有些老贵族不识时务的傲慢。有品牌价值的产品,其价格的下降往往会带来销量的大增。但是,即便上半年推出了那么多优惠,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同比下降了4%,说明宝马的品牌已经没有太多号召力了,涨价或许更多是为安抚经销商的情绪。


其实品牌价值的核心,在于技术与品质的双重背书。因为有着飞机引擎制造的历史,消费者总是赋予宝马发动机不凡的意义。宝马率先量产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首次引入iDrive人机交互系统,类似这样的创新与突破一直引领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很多人记住了宝马的广告语“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终极驾驶机器。


但是,在电动车面前,宝马所依仗的机械动力系统上的优势就不那么突出了。电动车的动力系统能量转化率更高、动力输出更快、集成化程度也更高,燃油车复杂的传动系统在效率和操控性上已难以与电动车抗衡。


天然的扭矩优势,让电动车在起步和加速阶段都具有惊人的动力;电动车简化了动力系统,使得底盘设计更为灵活,整车重量布局更均衡,重心更低,操控的稳定性显著提升。


图片


更重要的是,只有电动车才能适应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燃油车那小得可怜的蓄电池,无法带动各种车内和车外智能系统,低效的机械传动系统更是无法对自动驾驶指令做出及时响应。


所以,燃油车在电动车面前,就像曾经的马车之于汽车,哪怕精美而复杂,甚至顶着“高端品牌”的帽子,却注定被时代所抛弃。传统车厂们用了百年时间、花费巨资,围绕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构建了宽大的护城河,但是现在回头一看,城没了。


而它们错失电动化浪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傲慢”二字,造成了它们对电动车的轻视与排斥。它们似乎忘记了,任何技术的成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性能调优。燃油车也是历经数十年的打磨,才成就了后来的辉煌。


前些年,电动车的锂电池确实面临安全性差、续航里程低、成本高昂等问题,这也是燃油车企攻击电动车的核心理由。


但是,经过不断的性能调优,这些问题都已经逐一解决。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改进电解液、创新隔膜材料等措施,电池的安全性能已经显著提升。国内主流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轻松超越燃油车,甚至部分车型突破了千公里大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下降,电池的平均成本已锐减了90%。


然而,在看到电动车的兴起后,传统车企却仍然是傲慢的态度,自己的著名品牌、著名系列迟迟不上电动版,只是试图以分兵之策,新建电动车品牌来应对挑战。比如面对特斯拉的崛起,通用选择开创新品牌Volt与之对抗,奔驰则推出“油改电”的EQC,不过表现上都差强人意,而且它们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上的技术短板显露无疑。


之后,传统车企又急于求成,将自家明星车型推向电动化,如福特的F-150电动版、奔驰的大G电动版,希望能扳回一局。但由于供应链的不成熟和量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反而损害了品牌形象。这时候,这些骄傲的百年大厂才终于认识到,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是彻头彻尾的新物种,他们根本不具备量产电动车的知识和能力。


相比之下,比亚迪却凭借性能卓越的高端车型仰望U8,在和传统燃油车的品牌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图片

仰望U8,在日本车展上表演原地掉头


面对着转型失败,传统车企开始否认电动化趋势,下调电动化目标,丰田还在以环保等各种理由诋毁电动车。这就有些掩耳盗铃的感觉了。这样走下去,他们恐怕最终难逃被颠覆的命运。


其实,对于燃油车大厂们而言,趁着他们还有残存的品牌价值,与中国车企进行“反向合资”,即它们提供品牌,中国企业提供人才、技术、生产和管理经验,或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但可惜的是,这背后还有“成功者的诅咒”。顶级车企往往认为与中国合作有些屈尊降贵,实在有些放不下身价。其结局自然就已经注定了。


面对竞争对手的“摆烂”式的傲慢,中国车企应保持清醒头脑,涨价与否应基于自身发展节奏。


当前绝非涨价之时,反而是扩大市场份额、追求规模效应的关键期。“宜将剩勇追穷寇”,随着量产成本降低,应该进一步调低价格,以获得和燃油车竞争的最终胜利。特斯拉就是这样,始终坚持降价策略,主动调低价格,正是缘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汽车产业仍处于电动化革命之中。中国车企也要进一步通过价格优势,加速电动车的普及,一鼓作气彻底抢占燃油车的市场。


未来,没有哪个产业不会被科技影响,如果你也希望具有前瞻性,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最后做个小广告,创新地图北京办公室正在招聘产业分析师,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击全球风口公众号文章(招聘|欢迎加入创新地图),联系我们,如果你觉得有朋友合适,也可以将招聘文章转发给他,多谢!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图片

回放地址


长按扫描二维码加入科技特训营,可观看所有直播和回放。


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2234933

    油车的优势不是你天天吹捧的破电动车可比的

    1800511bbat 回复 @听友192234933: 优势在哪?科普一下?

  •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

    我个人认为,丰田谈不上诋毁,只是扔的烟雾弹。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发展的各阶段目标。

  • 莫尔强

    除了燃油车,几成明日黄花的,还有牛逼轰轰的机械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