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高永强和郭松回到住处,天已黄昏了。高永强忙着察看各连宿营的情况去了。郭松正要召集各连指导员汇报一天行军的情况,陈达平忽然来了。两人虽然只分别了几个月,却象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偶然相遇,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郭松奇怪地问道:“你怎么没到延安去?”
陈达平洋溢着满脸兴奋的神色说:“区党委把我留下了。在这里住了一期训练班,现在叫我在机关里搞秘书工作。”
郭松又忙问道:“瑞贞和小香她们呢?”
陈达平说:“她们早去了延安。”一面瑟缩地说道:“你们这屋里好冷啊,晚上不生火可不行呀!”
郭松说:“我们刚来,还没有顾上生火,想不到这地方这样冷。”
陈达平笑了说:“这里的人有句俗话,‘天下十八省,就数岢岚冷’。其实这里还不算最冷,再往北走就更冷了。”
两人坐下来互相诉说起别后的情况。郭松从陈达平的谈叙中,知道保安二区的情况也很复杂。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副官长,军需处长都是续范亭旧日在西北军的老部下。只有参谋长很进步,其他的人都很反动,对续范亭很有怨言,认为续范亭只听共产党的话,不信任他们,经常在续范亭耳边说长道短。有时续范亭给他们讲上一番大道理,他们也待听不听。续范亭为人宽厚,特别对这些跟他多年的老部下,只想团结他们,使他们进步,尽力对他们说服教育。但那些人在旧军队里干惯了,根本听不进去。特别是最近阎锡山开始反动了,那些人对续范亭包围得更加劲了。
郭松又问起政治部的情况,陈达平说:“政治部那个主任虽然反动,下面的科长,干事大部分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撤消了的战总会留下来的人,只有少数几个人表现不好,也起不了大作用。”接着他又讲起第二专员公署的情况。原来专员杨志圣当初是战总会的副主任,是阎锡山专门派来牵制续范亭的。在一年前阎锡山狼狈溃逃的时候,杨志圣也曾表示过一时的进步,后来阎锡山开始反动了,他便露了真相。战总会的取消,他也起了不小作用。现在他把战总会一部分旧人员和表现不好的人带去成立了第二区专员行政公署,在地方上专门限制打击进步力量。好在下面的县长都是我们的人,他一时还施展不开。
陈达平尽他所知道的竭力地在脑子里搜寻,想全都告诉郭松。郭松刚走进这人地生疏而又十分复杂的环境,也很想知道一切必要的情况。两人说了很久,直到高永强回来了,陈达平又同高永强说了些契阔的话,才告辞走了。
第二天早晨,郭松和高永强商量好,上午到八路军办事处,也就是晋西区党委机关,找李部长汇报一下部队情况,因为现在部队党的关系由李部长直接领导。吃了早饭他们刚要走,续范亭带领一伙人来了。续范亭简单给他们介绍一下,一时他们也分辨不清是些什么人,总是司令部的一些负责人吧。接着他们引上大家到各连去看了看。续范亭很亲切地问着每个干部的姓名、年龄、什么地方人,又问了部队的伙食怎么样,以及战士生活上的各种情况。又看了看部队缴获敌人的各种武器。半前晌时候,他命高永强把队伍集合在一个空场里,他给队伍讲话。因为天气寒冷,他只简单地说了些慰问奖励的话,又宣布了部队改编为暂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团,今后要担负更艰巨的战斗任务,要大家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一定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中午又召集连长指导员到司令部,续范亭亲自陪大家吃了一顿饭。等这一切事都完了,下午高永强、郭松才到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李部长。
李部长是个红军将领,是一二〇师派出来专作地方党的工作。自从战总会的邓部长调走以后,战总会各单位党的工作全移交给他领导。
李部长热情地接待了高永强和郭松。听取了他们简单汇报以后,便给他们讲起当前的形势。“日寇为了实现其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企图,于九月间先后集中敌军五万多人分二十五路围攻晋察冀边区。我一二〇师主力积极配合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经过四十八天的大小一百三十六次英勇战斗,毙伤敌军五千多名,已于十一月初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攻。但在国民党方面,由于腐朽无能,广州已于十月二十一日失守,没过几天十月二十五日武汉又相继失守。在此情况下,国民党亲日派买办资产阶级很可能投降,阎锡山也正在动摇观望中。最近一系列征候,表明他对抗战失去信心,要分裂统一战线,继续走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我们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反对投降和分裂,现在晋西北有阎锡山的骑兵军和几个步兵师,他们都躲在我们后面不上前线,一贯以保存实力为目的。现在趁一二〇师主力调走的可乘之机,到处侵犯我们的防地,制造事端,破坏我抗日政权和群众的抗日活动。晋西北的斗争形势,将要更艰巨更复杂,今后保卫晋西北的任务就要靠暂三师、决死四纵队和工人武装自卫队几支新军来承担。”说到这里李部长语意深长地说:“这几支新军你们是知道的,虽然都是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成立起来的,但是都有阎锡山派遣的一部分反动军官担任重要的指挥官,情况也十分复杂。相比之下暂一师因为有续范亭,情况比较好一些,但问题也很多。只有你们这个部队是党一手掌握的,反动势力始终没有插进手去。而且你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战斗,已经锻炼出相当的战斗力。今后你们的担子是很重的,当前要加强党的工作,作好政治思想工作,巩固好部队,准备迎接新的斗争。”
李部长的一番指示,使高永强、郭松进一步了解了形势的复杂和任务的艰巨,他们都表示了决心,一定把工作做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1938年,抗战关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