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医养生成为时尚潮流,三伏天里,天灸、晒背都成了全民养生打卡潮流。不过不少人对三伏晒背了解不足,往往操之过急,反而容易误入歧途。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针灸康复科主任刘悦提醒,冬病夏治伏暑时,晒背补阳有讲究。晒对时间、人群、方法,很重要。
伏暑“桑拿天”,冬病夏治时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大暑是一年中最热之时,加上岭南地区潮湿,暑湿夹杂,往往会形成“下开水”的“桑拿天”。不过在中医看来,此时巧用太阳能量,也可养生。
《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此时通过三伏晒背,可以激发阳气、防病强身。而经过中医师辨证后,通过三伏灸、中药内服、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手段,可以“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等,而“夏治”则是在夏季三伏天,通过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络等方法,增强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从而治疗或预防冬病。
“不过,中医治疗手段需要到专业的中医院让执业医师进行四诊合参、体质评估后,方可进行,切莫随大流,盲目自行操作。”刘悦教授提醒,例如有人在网上买药膏自己贴三伏天灸,很容易因为不了解自己体质状态,或认穴不准,不仅未能养生保健,还可能造成反效果。
晒背非万能,勿晒至大汗
“近日大火的三伏晒背,就是一种善用太阳进行养生的手段。不过,三伏晒背并非万能,正确晒背也有讲究。”刘悦教授表示,晒太阳不仅能帮助促进钙质吸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在中医看来,它还可以帮助生发督脉、膀胱经的阳气,可在一定程度起到祛湿除寒、疏通经络的功效。
有些人认为晒背可以燃脂减肥,甚至觉得流的汗都是“脂肪的眼泪”。刘悦教授提醒,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晒背虽能促进经络畅通,但对于减肥需求大的人来说,并不能直观地认为流汗就会减肥。”刘悦教授说,相反,夏季若大汗,容易耗伤阳气。此外,炎夏大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则易中暑。
因此晒背不宜晒至大汗淋漓,至微汗即可。每日可晒15-30分钟,老人小孩适当缩短时间。紫外线过敏者、孕妇则不宜晒背。晒背期间若感到皮肤刺痛,便可停止。同时,晒背要及时补水,如果晒背时出现体温升高、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等不适症状,要提防中暑,及时就医。
“晒背不必过于执着,隔一天晒一次已可达到补阳目的。”刘悦教授提醒,虽然理论上正午阳气最盛,但综合考虑预防中暑等情况,可尽量选择在每日早晨9点左右晒太阳,若太阳猛烈可适当提前或延后。
晒背后要避免汗出当风,要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能立刻洗冷水澡或吹空调,也不要立即进食大量冷饮。免得让寒邪入侵,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胀腹泻,甚至出现面瘫等问题。
养心勿动怒,“夜卧”非熬夜
夏季酷暑,不少人睡眠难安。刘悦教授提醒,大暑要注意调神养心。“夏季重在养心,高温天气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和烦躁。”
按《黄帝内经》的建议,夏季应当夜卧早起,可适当午休。午间避免外出,做好防暑降温。不过刘悦教授提醒,夜卧并非熬夜,而是在子时即晚上11点前上床,准备睡觉。入夜后收敛阳气,天亮时才能更好地让阳气升发。日常可多按摩曲池穴、丰隆穴,可以帮助疏风清热、健脾利湿。
大暑养生汤水
冬瓜薏米排骨汤
【做法】
薏米和冬瓜都是利湿、祛暑热的好食材。将冬瓜、薏米和排骨一起煲汤,是适合岭南盛夏的家常快手汤。
【点评】
清热祛暑,利湿化滞。
苹果雪梨瘦肉汤
【做法】
苹果和雪梨不用削皮,洗净后切成小块,与猪展肉一起煲汤。酸甜开胃,适合盛夏。
【点评】
清热润燥,滋阴生津。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陆彦青 李朝 金小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