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投资 对犯人法外施恩

人情投资 对犯人法外施恩

00:00
09:36
人情投资 对犯人法外施恩
事典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豪杰并起,纷纷谋夺天下。
王世充是隋朝的地方官吏。他在此动荡时代,没有马上跳出来竖起义旗,而是暗暗地做一些基础工作。
江淮间的有些人彪悍轻狂,动不动就滋生事端,打架、斗殴乃至杀人是常有的事。再加上社会秩序不稳定,土匪、小偷多如牛毛,一时间,官府里捉拿的犯人太多,导致监狱都快关不下了。
王世充心想,这些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的歹徒,太平时节固然留不得,如今兵荒马乱之时,正好派上用场,将来举事时不都是以一敌十的好士兵吗?主意打定,他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这些人逐一“审问”,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他们一一放出监狱。
这批歹徒本以为自己犯的事不杀头就算不错,没承想碰上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居然轻易就得回了自由,于是个个感激涕零,当场发誓说,以后王大人如有召唤,他们乐意将脑袋掖在裤带上跟着他去干一场。
王世充见计策快实现,心里暗暗高兴。
后来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壮大,隋朝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绑在这艘将沉的船上等死,纷纷造反。
大将杨玄感就是其中一位。由于杨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响很大。
隋炀帝很畏惧他们的势力,派遣大将率大军征伐叛军,但再三攻打,都没有取胜。
王世充认为他的机会到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打着王军的旗号发展势力,正当合法地招募人马,又能得到中央的财力物力支持,比率先打出义旗的人占优势得多。
于是王世充当机立断,招募兵马,江淮间子弟以前受过他的“恩惠”的,闻风而动,纷纷赶来效力。
每次打了胜仗,王世充都大肆褒扬部下,许多人都立功受奖。每次缴获的财物,都按人头分发下去,王世充本人丝毫不取。他的部下对他的无私、公正钦佩得五体投地,纷纷说:“不替这样的人卖命,替谁卖命?”
王世充的部队像滚雪球一般壮大了起来,隋军中,就数这支队伍功勋最为显著,不久便成为最强劲的军队。
点评
隋朝末年,隋炀帝实施暴政,民怨沸腾。天下动荡,豪杰并起,谋夺天下。
王世充作为地方官吏,对待犯人并没有就事论事地处理,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他们放出了监狱。犯人们对他感激涕零,愿意在王世充的旗帜下打出一片天地。王世充打了胜仗后,大肆褒奖部下,本人丝毫不取,赢得了部下的爱戴。
王世充在乱世能认清天下形势,懂得人心所归的重要性,所以做事情留有余地,为自己争取到宽恕他人的好名声,最终在隋末群雄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开卷有益
此一时彼一时
太平年间的罪犯自然要受到王法的惩治,但是到了乱世,这些人却成了王世充眼里的可用之人。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孟子》言:此一时,彼一时。
昨天还是田间郎,次日也许就会因为环境发生变化而成为一方人物。
以上种种,无不在昭示着一个道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引申到个体的身上,便是人无常态。
做事的关键是把事情做成,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最快捷的办法是要根据形势不断调整做事的方式。事情在起变化,做事的手段自然也要跟着起变化。
如果一成不变地按着教条去做事,就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古时候的寓言《刻舟求剑》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
所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何才能贯彻好这一道理呢?
首先是要对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昨天认定的事情,过了一个晚上,也许就需要重新评估一下是否还能按照之前的惯例去做。
其次是不断地更新自我的知识库,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观点,让老旧的观念随着落下的太阳成为记忆,让新鲜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大脑,从而做到时时领悟新观念,刻刻都能对出现的形势作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

欲进佯退 况钟除污吏
事典
官清,则民安。
历代清官都是敢于铲除社会邪恶、割掉官场“毒瘤”的人。
他们不畏强权,有胆有谋,被百姓尊为“青天”。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历来讲究人治而不是法治。人们为了能找到正义和公道,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清官政治上了。
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况钟等人,就是这种清官政治的代表。
明宣宗时,地方吏治混乱,贪官横行,尤其苏州等几个大郡,更是政务繁重艰巨,难于治理。宣宗皇帝接到大臣密奏后,特地选派况钟等人为知府,并赐给他们皇帝手谕,可以见机行事,不用一一奏明朝廷。随后让他们星夜兼程,乘驿车前往赴任。
宣德五年(1430年)秋,况钟到苏州府正式走马上任。
他一来到苏州府,就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预想的要糟。一群贪官酷吏,把持诉讼,巧取豪夺,胡作非为,要想彻底治理好这个地方,绝非一件易事!
他寻思良久,决心拿这些横行不轨的豪吏开刀,正本清源,为民除害。
第一天坐堂,他并不急于过问公事,而是装作一副木讷的样子,随意闲扯。环立两旁的大小官吏,刚开始还显得毕恭毕敬,有问必答,后来看见况钟懵懂可欺,似乎对官场上的事一窍不通,就放下心来。
他们心中窃喜,一个书呆子,没什么了不起,最终还得受我们摆布!
有的干脆走到公案前,替他批阅公文,审理案子。况钟佯做不知,还一个劲儿地点头称是。
有一位通判更是放肆无礼,公然拿况钟插科打诨,况钟也毫不介意,只是傻笑两声而已。
这样一连过了几天,群吏们已经把这个新来的州官完全抛到了脑后,不仅不收敛自己的劣迹,反而变本加厉,愈加嚣张。
其实,况钟心里明镜似的,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他想,如果我一上来就大动干戈,势必会让这些家伙隐藏起来本来面目,不如让他们尽情地表演,一旦等我掌握了确凿证据,就有他们好瞧的了!
经过周密调查和暗中寻访,况钟已基本摸清了府里的底细,他见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地拿这些“毒瘤”开刀了。
一日,他忽然召集所有的属吏前来议事,刚一落座,况钟马上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两眼射出逼人的目光。那些平日里从不把他当回事的官员,见状不觉一惊,私下嘀咕道:“这个呆子今天怎么了!”
就在这时,况钟发话了:“我刚到苏州府时,各位总指点我应该怎么做。该做的,你们千方百计阻止我去做。不该做的,你们又想方设法怂恿我去做。今天,我要告诉诸位,究竟什么是我该要做的!”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见下面的人在小声嘀咕,便接着说:“诸位中的一些人,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置朝廷与百姓于不顾,罪当惩处。你们说,该判何罪?”
属吏们纷纷交头接耳,都称自己如何清白。
况钟厉声喝道:“大胆妄为之徒,你们还敢抵赖!”
说完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纸来,当众一一宣布,在何时何地,有多少人分别收取了多少贿赂,明细如账,不容抵赖,说得那些刀笔吏们,个个垂下头,再不敢声辩。
况钟同时罢免了数个贪污暴虐的官吏,清除了一批平庸懦弱之辈,大小官吏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苏州的百姓更是欢呼雀跃,称况大人是“况青天”。
从此,况钟的名字,就在民间广泛传扬。
点评
历代清官都是不畏强权,敢于铲除社会毒瘤的人。况钟就是其中的一员。
况钟在苏州深知吏治混乱,贪官横行。仅仅凭借勇气无法与贪官抗衡。所以他把自己伪装成纵容贪官污吏的人,同时他暗中搜查证据,然后对贪官污吏狠狠地指责了一顿,将这些蛀虫个个绳之以法。况钟在苏州廉洁清正,被老百姓称为“况青天”。
由此可见,想要惩治贪官污吏,不能仅靠蛮干,而要讲究策略,以退为进,找到确凿的证据,然后再出其不意,从而维护正义。
开卷有益
欲擒故纵
孙子提出过一条重要计谋,就是欲进佯退,欲取佯予。
他说:“敌方的使者对我们说话言辞谦卑,但是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这是要向我们进攻。”
兵不厌诈。本欲进,佯作退;本欲取,佯作予。撤退和给予都是为了欺骗敌方,从而达到进攻的目的。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联合秦、赵、韩、魏四国兵力攻打齐国。半年时间,齐国除了莒和即墨两座城以外,其余城池都被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的联军攻占。
守卫即墨的齐国将领田单是个熟读兵法又有实战经验的人。他指挥军民固守城池,乐毅打了三年也没有打下来。
燕昭王去世后,惠王即位。田单先施“离间计”,让燕惠王用武夫骑劫代替乐毅。然后田单又施行欲进佯退之术,派城中的老人到城外骑劫的军营中,献上黄金,对骑劫说城中粮食已经吃完,兵员大减,守城的人大多数是老弱妇孺,即墨全城准备投降。老人言辞谦卑,骑劫放松了警惕。同时,田单暗中和城中军民一起加固城防,并且把自己的妻子也编入队伍,把家财散发给士兵。齐国士兵们被田单的行为感动,士气高涨,准备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又准备了上千头牛,在牛犄角绑上尖刀,在牛身上画上奇异花纹,在尾巴上拴上浸了油的苇草。他还挑选了一批壮士,让他们整装待命。
夜已深,燕军以为齐军明天会投降,都进入了梦乡。
这时田单打开城门,点起牛尾上的油草,驱赶着牛群朝燕军军营奔去。睡梦中的燕军士兵被惊醒了,他们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纷纷逃窜。田单乘势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当我们碰到不可避免的激烈冲突时,我们可以用一种方法来处理,那就是“欲擒故纵,一举成功”。
也就是说,如果竞争对手实力太强,那就不要打没把握的仗,先来个“欲擒故纵”,退避三舍。如果能用退让换来彼此共同的进步,那就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退让也无法弥补彼此之间的裂痕,那就退让之后努力提升自己,用暂时的退却给自己争取时间,最终用努力换来的实力去战胜对手。
这一点,在商业竞争中尤其管用,不过,前提是一切都要在合法合规的范围之内。如果是退却之后去耍阴谋诡计,而不是努力提升自己,那就算是暂时战胜了对手,也会给自己埋下不稳定的伏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