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谋略:中国古代官场智慧(完)

书名:谋略:中国古代官场智慧(完)

小苹果A66
8533
简介
在中国古代官场,谋略的运用无处不在。小到迎来送往,大到治国安邦,谋略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看不见的地方左右着事态的发展。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中在谋略方面颇具代表性的各种事例,生动地阐述了谋略的运用之道。每篇事例之后皆附有点评与开卷有益,既有精彩纷呈的故事,又有对当下的启发,实为一部谋事成才的实用之书。
版权信息
书名:谋略:中国古代官场智慧
作者:张权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2-01
ISBN:9787568713047
品牌方:湖南知书达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由湖南知书达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自古以来,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谋略始终贯穿其中。
人们常把权与谋放在一起,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想要获取权力,都需要靠谋略去运作。
帝王想要获取权力,就需要用谋略制衡臣下,以此治国理政,防止臣子擅权;臣子需要权力,就需要用谋略来制约帝王,以此制定规则,防止天下为一人所控;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谋略更是如影随形,归根结底也是为了通过谋略取得胜利,从而谋取更大的权力。
但谋略并非诡计这么简单,谋略自有一套内在的运行逻辑,除了需要运用智慧,还需要懂得人性,如此才能将谋略运用得当。
谋略的发端一般来说都是为了争取利益,利益的背后往往涉及权力的掌控。通过谋略对已经大权在握的对手发起进攻,是获取权力的途径之一,一般需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机遇,如胡雪岩遇见左宗棠;地利则指环境,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大笔资金的背景;人和则是人心,具体来说便是谋略发起者的人情世故是否能做到位。三者齐聚,便可适时出击,掌控权力。
掌控权力之后,往往不能高枕无忧,还需深谙谋略逻辑,通过谋略稳固权力。所谓谋略逻辑往往建立在对人心的理解之上,即通过各种手腕掌控人心,从而稳固权力。如赵匡胤通过阳谋完成杯酒释兵权,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如刘邦使用擒贼擒王之谋,绑缚韩信,稳固了天子的权力。一言以蔽之,所谓稳固权力,便是通过谋略的内在逻辑,对那些可能会对权力造成冲击的人进行压制。
谋取权力,稳固权力,最终都是为了运用权力。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运用谋略,反而要根据现实灵活变通,全程为权力保驾护航。如北魏孝文帝上演“南伐”大戏,哄着文武大臣完成迁都,便是用谋略为权力开路的典型。由此可见,获得了权力,稳固了权力,还需要根据当下的情况,运用谋略为权力继续开道,如此才能运用好权力。
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光靠自己一个人显然不够,首先精力就达不到,因此要学会授权。授权本质上是一种分权行为,把手中无法有效利用的权力分给下属,让他们为目标奔走,使目标达成。这就需要权力的授予者拥有大局思维,通过谋略布局,将权力合理地分配出去,使得权力始终能在框架内运行,不至于反噬权力的来源。
通过谋权、固权、运权、授权等一系列行为,便可成就大事,但若想权力长青,还得懂得慎用权力。所谓慎用权力,便是在大权在手之时,依然要谨慎地对待权力,不可滥用权力,更不能用权力行为非作歹之事。否则,再高明的谋略也无法护住权力,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
归根结底,谋略之道,道在权力,道在德行。通过谋略之道的确可以取得胜利,但照亮万古黑夜的始终是仁义礼智信。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慨叹的那样:“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这一番慨叹便是本书的主旨——使人修德行,知兴亡,明得失。
所以,本作并不是教人玩阴谋诡计,而是使阅读者明白权力的运行逻辑。在具体的内容上,本书设置了三个板块,分别为事典、点评、“开卷有益”。事典皆为故事典故,旨在生动演绎权力的模样,让读者一目了然;点评简短有力,旨在剖析权力的内在逻辑,给予读者一定启发;“开卷有益”结合当下的种种境况,旨在给出应对的方式、方法,使得读者获得些许处世智慧。
最后,希望每一位读者读罢此书,都能谋略加身,勇往直前。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