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经商之道◎水滴石穿——俞敏洪与“新东方”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①。天之所恶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③。天网恢恢④,疏而不失。
【注释】
①或:这句中的两个“或”都是“有的”的意思。②恶:不喜欢。③(chàn):缓慢的意思。④恢恢:广大的样子。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遭到杀害,勇于柔弱就能保全性命。这两种行为一个得利,一个受害。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有道的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稀疏但并不会有一点漏失。
【解析】
本章中,老子以一个“勇”字开篇,前半部分讲天道的生杀、利害、好恶十分微妙,甚至连圣人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奥妙。后半部分讲道发生作用时完全是自然的,不用人为的造作,自然能够得到完美的结果。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在这里,“敢”的意义可以延伸为自身招致灾祸的鲁莽不智的行为。鲁莽是一种性格缺陷,这种行为往往会侵害他人,并从而导致他人对自己的报复,极有可能会被杀甚至株连九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并非夸张之辞。整句话的大意是勇敢到什么都敢做的时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勇敢到有所顾忌的时候,就能保全自己的性命。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呢?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勇敢应当是敢为而又有所不敢为,而不是恣意妄为,什么事情都敢做。

勇于敢则杀。
老子又说:“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勇于敢”和“勇于不敢”这两种行为同样是勇,但是因为它们的程度不同,所以导致的结果也就有很大差异了。老子一向主张自然无为,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前面的章节中老子一再为我们阐释了无为的内涵,这一章老子再一次提起,并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同时,老子也反对恃强凌弱和肆意妄为。我们知道,自然之道是不可违逆的,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勇于敢”是恣意妄为,它违逆了自然之道,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会遭受惩罚。与此相反,“勇于不敢”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可以保全性命。老子把生死和勇放到同一高度来论述,可见把握好“勇”的度对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自然的法则,是不交战而善于胜利,不发言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却善于谋划。也就是说,自然无欲无求却赢得了万物的归顺和爱戴。我们人类之所以要“争”,是因为有私欲,一旦有了私欲,人们就会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与他人、与自然争夺。人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所谓的“勇敢”。这种勇敢其实是违逆天道的,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说,由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生活的不变定律,这样就可以促使我们弃恶从善,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大道中去,大道的德行就是这样实现的。
最后老子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作结,不但警示人们不可“勇于敢”,还省略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结论: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经商之道
◎水滴石穿——俞敏洪与“新东方”◎
本章中,老子指出,有道的人宽缓从容且善于安排筹划。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从一点一滴做起,并能为自己的人生历程做好规划。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根据新东方首日收盘价与成交量来计算,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俞敏洪所拥有的资产将高达2.30亿美元,这意味着俞敏洪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同时,他也跻身于中国百名富豪之列,是当代中国最为成功的企业家之一,而他所开创的新东方学校,则为中国的民办教育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在如此巨大之成功的背后,俞敏洪到底有着哪些足以令人称举之处呢?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1980年,在经过三次高考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学习英语。在读期间,俞敏洪因病休学一年,因此读完大学用了五年的时间。1985年,俞敏洪留校任教。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了民办教育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1993年11月,俞敏洪创办了自己产业,那就是北京市新东方学校。
新东方最初开办之时,只有几十个学生,然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拥有短期语言培训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集教育培训、教育研发、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多领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截至2008年底,新东方已在全国39个城市设立了41所学校、400多个学习中心和6家子公司,累计培训学员近700万人次。据说,当今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70%都是从新东方走出来的。
谈及成功的秘诀,俞敏洪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作为木工的父亲每次帮别人建完房子后,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俞敏洪当时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他见到父亲用那堆乱砖碎瓦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自己的家里就有了让全村人都感到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俞敏洪说:“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由此,这件事情凝集成一种强大的精神一直都在鼓舞着俞敏洪,使得他每当要去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都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地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坚韧地执行,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俞敏洪在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娓娓而谈,说至少有三件事证明了这个秘诀的好处:“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继续拼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我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6到10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这就是俞敏洪成功的秘诀,当然,要想做好一份事业,仅仅有这样的秘诀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它至少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成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成事的诸多规律当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和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其中最为根本的两条。有一则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叫作“水滴石穿”,水的力量那么微弱,而石头又那么坚硬,可是柔弱无比的水却最终会将异常坚硬的石头穿透,水凭借的是什么?就是两点:目标明确和坚持不懈。而用俞敏洪的话来说也就是:第一,心中要有一栋房子,第二,去捡足够的砖头。
俞敏洪还曾以蜗牛和雄鹰作为比喻来讲述自己成功的经验。据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而另外一种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的动物是什么呢?——蜗牛。蜗牛也能抵达金字塔的顶端?这乍听起来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的时候,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俞敏洪这样说道:“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他指出:“雄鹰和蜗牛的区别,也就是天才和奋斗者的区别,蜗牛的成功虽然迟来,但是,蜗牛比雄鹰更为富有,因为它的坎坷经历就是一大笔财富。”俞敏洪还非常诙谐地说道:“蜗牛可以写回忆录,鼓励一代又一代的蜗牛。”也许,在俞敏洪的心里,自己就是这样一只历尽坎坷而最终成功地抵达了金字塔顶端的渺小的蜗牛。这样来比喻,并不是因为俞敏洪平凡无奇,而是世间的成功者,原本就是属于雄鹰者稀少,而属于蜗牛者众多,雄鹰的成功,只代表着极少数天才的不可效仿的成功;而蜗牛的成功,才昭示着普天下芸芸众生的切实希望。
俞敏洪还曾经对人生的成长进行过这样一种精彩的阐释,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类似的,关于如何来成就自己的人生,俞敏洪说了这样一番话:“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俞敏洪在创业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再以“捡砖头”的道理,给自己作出规划,这正体现了“然而善谋”的观点。
为人之道
◎妄为者死——大行无道的董卓◎
老子向来反对妄为,认为勇于妄为的人,一定不得善终。东汉末年的董卓,在窃取朝廷大权后,肆意妄为,无恶不作,最终死在自己养子的手中,这一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老子的这一观点。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性勇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史称少帝。这时,少帝的生母何氏临朝听政。大将军、外戚何进,太傅袁隗(袁绍的叔父)担任录尚书事,这是百官中最高的职位,两人一起处理朝政。
灵帝原先有一个亲信宦官,名叫蹇硕,他早就和代表外戚势力的何进结下深怨。蹇硕一直想杀掉何进,改立刘协为帝。何进听说后,就抢先下手捕杀了蹇硕。事后,为彻底清除宦官的势力,何进又与虎贲中郎将袁绍密议,私召凉州刺史董卓入京,合谋诛杀宦官。但是,这件事却被宦官张让得知,于是在宫中诱杀何进。其后,袁绍、曹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
这时,董卓率军来到洛阳。进入洛阳后,董卓肆意乱来,成了当时的一大祸害。董卓看到洛阳城中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属下实行所谓的“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弄得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

董卓进朝逞淫威。
初入洛阳时,董卓只有三千兵马,在接收了何进等人的所属部众之后,实力开始壮大,董卓拥兵自重,就更加显得不可一世了。
董卓入了皇宫,少帝吓得惊慌失措,董卓则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去参见少帝,少帝因受惊吓,一句话都不敢说。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处乱不惊,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少帝强得多,就想罢黜刘辩,拥立刘协为帝。

董卓掌权恣意妄为。
董卓操纵了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朝廷政事。董卓深知军事力量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心腹吕布杀掉执金吾,接收洛阳城的防卫部队。从此,董卓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为他野心的进一步膨胀增加了筹码。
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董卓就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了。首先,他逼迫朝廷解除司空刘弘的权力,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接着,为了进一步控制朝廷,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改立刘协为帝。文武官员慑于董卓的淫威,不敢对此有所异议。只有尚书卢植当面反对,董卓大怒,立即下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力劝,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不久,少帝及何太后被毒杀。
汉献帝即位后,升董卓为太尉,不久董卓又自封郡侯,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顾众臣反对,胁迫献帝把都城由洛阳迁到长安。迁都长安时,董卓担心官员和百姓逃回故都洛阳,董卓遂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为了掠夺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洛阳城在董卓肆意破坏之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曹操对此悲愤不已,写下一首《薤露行》,予以讥讽:“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董卓还无视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并命名为“万岁坞”,规定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必须下马,还要恭恭敬敬地向他行大礼。
董卓在玩弄权术的同时,还暗中培养爪牙,排挤一切敌对势力和集团。董卓通过安置耳目,基本上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只要是有官员反对他,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他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十分不满。董卓也一直把张温看作眼中钉。为了清除张温这个心腹大患,董卓在朝中散布谣言,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对抗朝廷。不久,董卓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温鞭笞而死。
在董卓的淫威之下,朝中的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同时,他还经常下令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害百姓。汉献帝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手下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百姓,董卓的士兵杀死了乡社中的全部男子,并把他们的头颅割下来,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此外,董卓的士兵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财物。回到洛阳后,董卓下令将头颅全部焚烧掉,然后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却对外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
还有一次,董卓邀请朝中的大小官员参加宴会。宴会上,董卓招呼众人尽兴饮酒。酒过三巡,董卓突然站起身来,对在场的官员说道:“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节目,现在就请大家欣赏!”说完,他击了一下手掌,董卓的兵卒把诱降俘虏来的几百名敌对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卒把这些人的舌头剪掉,然后又斩断他们的手脚,挖掉他们的双眼。面对这一残忍的场景,许多宾客都吓得把碗筷抖落在地。董卓却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色。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有志之士的反对,人人都欲杀之而后快。初平元年(190),后将军袁术联合各地诸侯,组成讨伐董卓的联盟。尽管这次讨伐董卓的活动最终失败了,但是忠直之士一直与董卓进行不屈斗争。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以“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最终,吕布诛杀了董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