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人,一种是夸夸其谈,随心所欲,无的放矢,不顾实际,这是主观主义的胡说;另一种人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顾忌时间、地点与条件,这是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刘少奇、李铁夫同志还有许多同志是后者的代表。”1937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上对李铁夫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就在2个月后,这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却不幸陨落,年仅36岁的生命病逝于延安,就此长眠清凉山。对于后人而言,李铁夫这个名字实在有些陌生,只有了解过他的革命征程才会发现,此人与白求恩一样,是值得敬畏的国际共产主义者。李铁夫,本名韩伟键,1901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源,1919年逃难上海,1920年当选为第一届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不幸的是,因为日本对朝鲜当局实行高压恐怖政策,导致朝鲜共产党组织破裂,共产国际在1928年被迫将其解散。由此,李铁夫再度逃难上海,也顺势成为我党一员,开始了他身在异国他乡的革命征程。1933年5月18日,河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时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的李铁夫被捕,扣押在国民党监狱中,即便遭受酷烈折磨,他始终没有吐露我党任何秘密,最终得以保释出狱。直到1934年1月,李铁夫才得以恢复党籍,从那之后,他与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张秀岩以假扮夫妻的形式开展地下工作。有了张秀岩的支持,汉语水平极差的李铁夫对外自称福建人,两人住在天津市英租界小白楼朱家胡同的一家裁缝铺楼上,日久生情之下,最终经过党组织批准正式结为夫妻。艰难岁月中,夫妻俩相扶相帮、苦中作乐,短暂的婚姻生活给了李铁夫短暂人生中难得的温暖,也推动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不知疲倦地奉献着。当时正值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时期,就在中央代表推动河北省委盲目发动武装暴动之下,李铁夫对此感到痛心疾首,由此,他开始在我党北方刊物《火线》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严肃阐明自己的革命态度。“工作不能蛮干,要利用合法形式,积蓄力量,请求省委及时纠正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可想而知,如此言论在当时不正常的革命氛围下必然遭受猛烈打击,李铁夫因此成为“右倾取消主义”典型,所谓的“铁夫路线”也在河北省委的鼓动下遭到各地猛烈批判。李铁夫夫妻俩在1934年5月遭到撤职、隔离组织活动等不公对待,直到1935年秋天,北方局成立了以彭真为负责人的天津工作组,他们的组织生活境遇才得以改善。1936年4月,刘少奇作为中央代表出任北方局书记,到任后着手肃清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李铁夫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兼天津市委书记,张秀岩则出任市委妇女运动部部长。面对华北形势的急剧变化,面对日寇妄图消灭中国的可怕阴谋,李铁夫无所畏惧地揭露侵略者的邪恶嘴脸,广泛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按照刘少奇的部署组织广大爱国学生举行游行,竭尽全力扭转局势,还趁机在天津地区发展党员和基层支部工作。在他心中,领导革命就要特别注意工人群众以及广大市民中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工作要比上层关系还要重要许多,如此务实的革命态度实属难得。由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毛主席会议讲话,就在那次大会上,党中央彻底结束了王明在白区工作中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明确认定李铁夫的意见是正确的,还因此将他任命为河北省委书记兼天津市委书记。“我们在白区,学习条件很困难。现在来到延安,等于回到了家,要好好学习,把头脑武装起来好给劳动人民多做点事!”这是李铁夫当年在延安鼓励白区同志一同努力的感慨,结合党中央对他的器重,他的革命前途必定是不可限量的,奈何天妒英才。因为患上严重肺病的缘故,当时党中央决定他暂时不去河北省委任职,而是留在陕甘宁西北局边工作边治疗,不幸的是,此后的他因为突患伤寒医治无效,于1937年7月10日病逝,终年36岁。1945年,党的“七大”上,“铁夫路线”的正确性得到明确澄清,李铁夫病逝后留下的历史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由此,这位跨越中朝两国的共产党人有如丰碑傲然挺立于历史长河之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