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歌(上)

十二经络歌(上)

00:00
14:24

内容来源:孙光荣 主编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浅释》gmzyjc.com/read/qs/qs00.html


十二经脉歌

1.手太阴肺经歌

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从腋下臑内萦,

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

遂入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

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肺所主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

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

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

nào,读闹,指上臂,屈肘称臑内。 lián,读连,指侧边而言。 mào,读帽。心胸闷乱,视力模糊。

hé,读合,气粗急有声。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桡骨动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它的支脉,从腕后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多气少血,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肺部膨胀气满。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疼痛;严重的则见交捧着两手,胸部烦闷,视物模糊及前臂部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不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内侧前边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尿的颜色改变。

2.手阳明大肠经歌

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

循臂入肘行臑外,肩髃前廉柱骨傍,

会此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

挟口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

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

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衄动,

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

yú,愚,角的意思,此指肩峰部。 qiú,球,为鼻流清涕。nǜ,育,鼻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商阳穴起,沿食指桡侧缘,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穴,进入两筋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出肩峰部前边,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翼旁迎香穴,接足阳明胃经。

本经多气多血。有了异常变动,就会发生牙齿痛、颈部胀。大肠主津液,本经主津液的病证,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痛而运用不自如。

3.足阳明胃经歌

足阳明胃鼻頞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环唇挟口交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循喉咙缺盆入,

下膈属胃络脾宫,直者下乳夹脐中,

支起胃口循腹里,下行直合气街逢,

遂由髀关下膝膑,循胫足跗中指通,

支从中指入大指,厉兑之穴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振寒伸欠面颜黑,

病至恶见火与人,忌闻木声心惕惕,

闭户塞牖欲独处,甚则登高弃衣走,

贲响腹胀为骭厥,狂疟温淫及汗出,

鼽衄口㖞并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

膺乳膝膑股伏兔,骭外足跗上皆痛。

气盛热在身以前,有余消谷溺黄赤,

不足身以前皆寒,胃中寒而腹胀壅。

è,读遏,鼻梁凹陷部,也叫山根。 yí,读移,口角后,下颌。 气街 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此处指气冲部,当股动脉博动处。 bì,读比,即股部,股外为髀。

bìn,读并,膝盖骨。 fū,读肤,足背部,同趺。

yǒu,读有,窗户。 bēn,读奔,奔响即腹中有气奔冲而响。 gàn,读干,即胫骨。 zhēn,读珍。口唇疮病。 伏兔 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隆起如伏兔,故名。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夹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耳前,经颧弓上,沿发际,至额颅即前额角发际部。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夹脐两旁,进入气街。其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的髀关穴,到股四头肌的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厉兑穴。

此经多气多血。有异常变动就表现为溲溲战抖发冷,喜欢伸腰,屡屡呵欠,颜面暗黑。病发时就厌恶见到別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声就惕惕惊慌,独自关闭房门,遮塞窗户而睡。严重的则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响,腹部胀满,小腿部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能主治有关“血”方面引起的病症,如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口㖞,唇生疮疹,颈部肿,喉痛,大腹水肿,膝肿痛;沿着胸前、乳部、气街、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凡属气盛有余的症状,则身体前面发热,消化强而易饥饿,小便色黄。凡属气虚不足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冷、寒战,胃部寒冷则感到胀满。

4.足太阴脾经歌

太阴脾起足大指,循指内侧白肉际,

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腨循胫膝股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

挟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

此经血少而气壮,是动即病舌本强,

食则呕出胃脘痛,心中善噫而腹胀,

得后与气快然衰,脾病身重不能摇,

瘕泄水闭及黄疸,烦心心痛食难消,

强立股膝内多肿,不能卧因胃不和。

核骨 即第一跖骨小头,形如果核故名。 huái,读怀,胫骨下端的突出处称内踝。zhuān,读专,小腿肚的腓肠肌。舌本 指舌根。 后与气 “后”指大便。 “气”指屎气。 快然衰 指轻松舒快。 水闭 指小便不通等症。

强立 作勉强起立解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后,上向内踝前边,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通过膈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此经少血多气。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舌根发强,食后呕吐,胃脘痛,多嗳气而腹胀,得以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脾病引起的身体不能活动,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吃不下。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或胃中不和而睡卧不安。

5.手少阴心经歌

手少阴心起心中,下膈直络小肠承,

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心系上肺腾,

下腋循臑后廉出,太阴心主之后行,

下肘循臂抵掌后,锐骨之端小指停。

此经少血而多气,是动咽干心痛应,

目黄胁痛渴欲饮,臂臑内痛掌热蒸。

目系 指眼球内连属于脑的脉络。心系 指心与其它脏腑相联系的脉络。锐骨 指腕骨之豌豆骨部。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脉络,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脉络相联系。它的直行脉从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向肘内,沿前臂内侧后缘,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

此经少血多气。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咽喉干燥,心口痛,目黄,胁肋痛,渴欲饮水,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手掌心热痛等。

6.手太阳小肠经歌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上腕出踝中,上臂骨出肘内侧,

两筋之间臑后廉,出肩解而绕肩胛,

交肩之上入缺盆,直络心中循嗌咽,

下膈抵胃属小肠,支从缺盆上颈颊,

至目锐眦入身中,支者别颊复上䪼,

抵鼻至于目内眦,络颧交足太阳接,

嗌痛颔肿头难回,肩似拨兮臑似折,

耳聋目黄肿颊间,是所生病为主液,

颈颔肩臑肘臂痛,此经少气而多血。

 yì,读益,指咽喉。 zhuō,读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  hàn,读含,指下结喉上两侧软肉部分。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穴开始,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尺骨小头部(踝中),直上沿尺骨下边,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绕肩胛,交会肩上,进入缺盆,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上向面颊,到外眼角弯向后,进入耳中。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接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咽喉痛,颌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象牵引,上臂痛得象折断。本经腧穴能主治有关“液”的疾患,如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颌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此经少气多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