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原院长宋协伟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和河南省许昌市监委监察调查。
如果抛开宋协伟作为国内知名艺术院校负责人以及艺术家的身份,这原本不过是一则“正常”的反腐新闻。但随后,此事就出现了一个更惹人关注的“插曲”:7月4日,也即宋协伟被官宣落马次日,期刊《艺术与设计》编辑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维护学术诚信:关于宋协伟论文撤稿的决定》。
该决定称,“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来函,诉宋协伟所发表的论文《设计——关键词》存在抄袭行为。审查过程中发现,该论文确实存在严重问题,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内容未标明来源,这种行为已构成抄袭,严重违反了学术规范和出版伦理。经过研究,我们作出对该文撤稿的决定”。
的确,无论作者身份如何,论文抄袭、违反学术规范和伦理,期刊及时给予处理,是理所应当的。但在作者落马第二天,其论文就被“火速”认定为抄袭并被撤稿,这多少有点儿蹊跷意味。
要知道,这篇论文发表于2004年——近20年没审查出抄袭,宋协伟落马次日就立马撤稿,难道仅仅是巧合?
据该期刊声称,审核宋协伟论文抄袭一事,是源自“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来函”,也即是被举报的。读者举报与作者落马之间,是否真的在时间点上如此接近,暂且不表。但这篇抄袭的论文得以长时间“安然无恙”,是否说明编辑部的论文审核机制存在疏漏?
有网友就质疑,考虑到宋协伟落马前在国内艺术学术圈的“地位”,这种“安然无恙”到底是未能审核出问题,还是明知道有问题,但囿于作者身份,编辑部也假装“没问题”。这些显然都给人以想象空间,也需要有更多解释说明。
该撤稿决定还强调,《艺术与设计》杂志始终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篇发表的作品。但如果总是等到作者“出事”后,才对有问题的论文进行撤稿,这种“公正、严谨的态度”,恐怕很难不打折。
学术型官员落马后,其之前的学术行为是否也存在不端?从发表机构到相关部门也一并予以重新审核,排查其中是否有“学术腐败”,这也未尝不是正风肃纪的应有之义。
但要警惕的是,这种学术审核,或者说对学术腐败的揭露和处理,不能只发生在作者“行政生命”结束之后。比如此次事件,就难免会留下疑问:如果作者依然“身在其位”,这篇“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论文,是否就可以一直稳居期刊之中?
很显然,相较于官员落马后学术不端现原形,“在位”官员的学术不端也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更能体现学术公正与独立。当然,这也更利于彰显学术机构维护学术尊严的决心,最大程度遏制学术腐败的侥幸心理。
因此,这件事对所有的学术机构其实都是一种提醒:捍卫学术尊严,不能看人下菜碟,有违学术伦理的论文,更不能只等到作者落马后才撤稿。这是“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的最基本要求。
该期刊的决定中指出,此次撤稿对于《艺术与设计》而言,是本刊一次强化审查机制、提升质量把控能力的契机,以确保本刊发表的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学术的检验——所有的学术期刊与学术机构,都该以此共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