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指日见月?离指见月即开悟?能、所一而二?怎样放光?

如何以指日见月?离指见月即开悟?能、所一而二?怎样放光?

00:00
15:57

前面的开示,此地的比喻,我们都应当牢牢地记住。如果我们还是用第六意识,见色的时候,分别色相,执著于色相;闻法的时候,执著于音声、执著于文字,那么就像这里比喻了,这个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啊,不明了指的作用啊。色相是一指也,音声一指也,经典亦是一指也。指的作用是什么?是叫我们见性呢,是叫我们明理的啊。指要不要紧?不要紧,无关紧要。

现在这个学佛,还有一些特别固执的人,认为什么呢?中文翻译的经典不可靠,恐怕这个翻译的人翻得有错误,要找梵文经典。纵然找到梵文经典了,在我想象当中,他决定开不了悟。为什么呢?就是此地讲的,亦亡其指呀。你要明了这个道理了,翻译得多一句少一句,有没有关系呀?没有关系。同样一部经典,在我们汉文经典里面,有许多种不同的翻译。上一次有一个居士,送了我们有几十本这个金刚经,六种翻译的。同样是一个原本,六种翻译的,里面文字出入,六个就不一样啊。这要不要紧呢?不要紧啊!只要意思对了就行啦,你在这个经典文字当中能够开悟,明心见性,这就行啦。如果说是多这一句就明心见性,少了一句就不能明心见性,啊…这个关系很大,这个我们是要注意到的。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那个见性不见性呢,就是你懂不懂这个指的意思。

那个金手指指的也是月亮,那个黑人黑皮肤的那个手指,你很讨厌的,他也是指的月亮。那个金手指跟乌手指没有两样啊,它的作用是一个啊。一定说金手指指的月亮,我就能看到月亮,那黑手指指的,我看不到月亮。不是指之过啊,毛病出在自己身上。由此可以知道,佛指的,菩萨指的,祖师指的,大家都是指的明心见性。你要是离开指而见性啊,那都开悟了,都行了,都成就了。你要死定了认为那个佛的金手指,就死在金手指上,佛指的你也见不到月。一看到那个金手指,大概比月亮还好,比见月还重要。

这一个原理贯穿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说非常重要啊。千万不要以为诸佛菩萨的声教,就是自己的心性,这样一来真是叫指月双迷呀,教、观两头都落空了。这是目前教学没有成绩,病根的所在。我们自己知道这个病了,彻底改过。诸位不要以为,哎呀,我没有遇到明师,我不能开悟啊。阿难尊者遇到明师啦,遇到的释迦牟尼佛,而且给释迦牟尼佛当侍者,这个总没有话说了吧,你看看阿难到此地还是不开悟,还是被佛呵斥来呵斥去。那么由此可知,开悟不开悟,是不是在明师呢?不尽然呢。悟与不悟在乎自己懂不懂教,懂不懂理,要是把理就当作教,教就当作理,那就错了。一定要晓得,教为能诠呢,理是所诠呢。正好像是手和月,手是能指呀,月是所指呀。你连能、所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有成就呢?阿难尊者在此地所表演的,就是能、所没搞清楚啊。

我看到诸位也很用功啊,也很难得啦。用的什么功呢?「终日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呢?这不是说看经不对呀,看注疏不对呀,我也常常看到晚上一两点钟睡觉啊。诸位不要误会,“哦,你自己可以看,哎呀,你叫我们不要看”。我跟你们看可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看法儿,什么不一样呢?不用分别,不用思索。一看到底,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决不去想它。为什么呢?我知道,愈想就愈糟糕,你要去想它,为法所转。所以东西要多看,要多读,一遍一遍地看,就像看小说一样,决不用心,决无困难。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一遍地浏览。给诸位说,一遍一遍有悟处啊。前面一遍,都看得很清楚啊,意思没看出来。哎,第二遍,第三遍,哦,意思看出来了,可不是想出来的。想不出来,看得出来。

那么这个意思看出来,是不是到此为止呢?不尽然。过了一年再翻来看,它又有新意思出来。哎,这个里头意思永远没有止尽啊,其味无穷啊。所以你这样去读经,你读一辈子,心里都欢喜,不会厌倦。为什么呢?遍遍味道不一样,遍遍有新东西,不是死东西呀。古大德的这个注疏,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好在哪里呢?虽然不像经那样,那个味道那么浓,他那个味道也是常新的。他这个文章辞句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说这一句这个讲法儿,永远就是这一个讲法儿,那是死句子。

这不要说经里面这个经文了,我们拿通序来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大比丘多少人俱」,每部经都是这样的。过去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也不晓得啊,人家告诉我,这几句你把它学会,以后凡是这个经都是这个讲法儿。我记得很牢,哦,都是这个讲法儿,没有第二个讲法儿了,每一部经都一样啊。你们现在听我讲「如是我闻」,是不是一个讲法儿?每一部经有每一部经的讲法儿。再给诸位说吧,就《楞严经》吧,第一遍「如是我闻」,跟我看第二遍「如是我闻」呢,就不一个讲法儿,怎么会是死的呢?那「如是」两个字你要都懂得了,三藏十二分教大藏经啊,都可以放垃圾堆里头去了,为什么呢?「如是」两个字全包括了。

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无不在如当中,万法皆如啊,万法皆是啊。佛所有这个一切言论,所有一切的施设,就是从「如如之理」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两个字天天讲,讲上三大阿僧祗劫,这「如是」两个字意思都讲不完。怎么是一个讲法儿呢?!怎么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呢?!给诸位说,什么是一成不变呢?真如本性一成不变,除了真如本性,什么都得变,没有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不离这个如啊。所以这个意思有浅、有深,由浅渐渐涉入到深处,其深无底呀。佛法的义趣多么浓厚呢!可惜的就是我们一般人观念上错误了。观念一错误,用心用错了,所以说非常勤苦修学,在一生不能开悟。你说这多冤枉,多可惜呀。

那么所谓善知识,善知识是指我们一条活路,这是善知识。如果指的路是死路,这个不是善知识。这是在我们没有涉入佛法之前,对于佛法大道理是一无所知啊。你能够遇到一个好人,真正在佛法里头通达,指你一条活路,活活泼泼,这个是幸运呢。指一条死路给你走,你要走好多冤枉路。几时你在这个死路里头走活过来了,超越这个死路了,才有生路可言呢,才有个悟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教的性质是什么?理的性质是什么?教与理有什么关系?佛为何要设教来显理?总得要明了这个道理啊。否则的话,真是连佛设教的用意,都一无所知啊,那怎么能谈得上来学教呢?后面这个三句,说是:

【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

说这个迷惑颠倒的人,岂唯不知教义,同时他也不了解如来教心的体相啊。「教」,是以音声为体。不但在世尊那个时代,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汉朝以前呢,世尊出生的年代是在我们中国周朝,那个时候还没有书籍,诸位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在那个时候还是甲骨文,钟、鼎里面所能够刻出的这个文字都受篇幅的限制,甲骨钟鼎。到后来才有竹简,在孔夫子那个时候还没有竹简。所以教学都是凭口传、口授啊,着重在背诵上,着重在讲解、讨论上,以音声为教体呀。

佛法重视在开悟,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学也注重在开悟。你看世出世间,教学都是着重在悟性啊。悟了的是活的,不悟就叫书呆子啊,死的。为什么叫书呆子啊?念的书很多,没开悟。没有开悟啊,所念的东西不能活用,所学无所用啊。佛法更讲求这一着,一定要开悟,悟就是觉照。自己不悟,没有觉照的功夫。如果一失了觉照,这些言语文字不放光明啦,没光啦,所以说是【不识明之与暗。】

编号037-b/133–十番显见之五显见无还

「教」放光了,「教」是言语文字,放光了。怎么放光的?听的人开悟了,言教才放光啊。听的人个个都不悟,那言教放什么光呢?光在哪里呢?觉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同时再告诉诸位,在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本有的智慧光明觉照,从来也没有失掉,所谓在佛没有增加一丝毫,现在在凡夫也没有缺少一点点。我们的般若光明觉照,与十方如来无二无别啊。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显得这么愚,这么笨呢?这个是自己害苦了自己。把自己觉照的功夫忘失在一边,专心致意在心意识上下功夫,这个错了。经文讲到此地,理论已经讲得相当的清楚。

八识是依真如本性而起的,所以八识是依他起性。「他」是谁呢?真如本性。没有真如本性,哪来的八识呀?!八识究竟是什么回事情?真如本性迷了就叫八识,悟了就叫真性,或者就叫四智。唯识里面讲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智就是八识,八识就是四智。你要是把八识认清楚了,就是四智啊。四智迷惑了,就叫八识。是一不是二啊。并不是说你悟了,八识忽然变成四智,哪有这个道理呀?原本如是嘛,从来没有变过嘛。你要心里头要真以为会变,这又是一个妄念。这个妄念就障碍你的悟门,障碍你见到诸法实相。所以心本来是灵明的啊,现在还是灵明的。灵明觉知之所以显不出来,佛给我们讲的,分别、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