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页第一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这个经文在上一次啊,可以说讲到很重要的处所。要晓得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要叫我们开悟,也正是禅家所谓明心见性,这是我们学佛的宗旨。即使求生极乐世界,还是为了这一个目的。那是无可奈何,在娑婆世界,我们开不了悟,见不了性,这才求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学的明心见性,还是学这个方法。那么为什么不能开悟呢?这是我们一定要研究的。经典里面常常赞佛为大医王啊,那么诸位想想,这个医生、大夫给人治病,诸位要问一问,有没有一定的药方啊?问问看有没有一定的处方?如果这个大夫有一定的处方啊,恐怕有很多人都不敢请他看病了。为什么呢?张三、李四、王二来了,都是一个处方,那人要吃这个他的药吃死了,他可以推卸,你没有照我药方害病呀,你吃死了,我不负责任啊。哪有这种道理呢?佛法是活的,应病予药,众生的病不一样,所以佛用的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才有无量法门呢。那个无量是真正的无量,而不是有量的无量啊。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是从纲领上说的,每一个法门里面都有无量法门。因此,佛在《般若经》才告诉我们呢,「如来无有定法可说」啊。但是有一个原则,无量法门有一个大原则,决定不会变的,那就是什么呢?明心见性,这个是不会变的。如何才能明心见性?这不能明心见性,那毛病又出在什么地方?诸位要想明心见性,要想开悟,首先要找出我们为什么不开悟。这就是前面这一章经里头所讲的,我们之所以不能开悟,就是「缘心听法」啦,「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啦。这个「非得法性」就是不开悟啊。那么由此可知,无量的法门,不论是哪一个法门,你还是用缘心,你就决定不能开悟,决定不能见性。用在念佛法门里面有一点小成就,用在其他法门是决定不能成就。净土法门成就什么呢?带业往生,这是没开悟的人。所以在末法时期,众生习气太重。什么习气呢?就是用攀缘心。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听经、研教、念佛、参禅、持咒,都用的是缘心。那么换句话说,都不会有成就啦。前面这一番开示,这是纲领上的开示啊,是成功与否关键上的开示,非常重要。这一段比喻啊,也比喻得非常之好。禅宗后人有集子定这个名叫《指月录》,指月录就是从这儿来的。那么佛建立的教法,诸位晓得,不能离开六尘。演讲是声尘呢,放光现瑞是色尘呢。所以诸佛菩萨设教是离不开六尘的。六尘是什么?六尘是「指」,离开六尘就没有法子给众生启示。但是要学,要学活的,因指要望月啊。所以今天这个比喻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指着天上那个月亮,告诉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要是聪明伶俐汉,因指要见月呀,这叫开悟了。闻佛说法的音声,悟入法性,这是佛说法大主义之所在。那么不会的怎么样呢?不会的啊,就跟底下所说的,【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拿个指头指着月亮,看月亮,他怎么样呢?这个人呆呀,笨呀,看到指头,就把指头当作月亮了。这一本经就是指头,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指头。指什么呢?首楞严大定。你要误会,首楞严大定在哪里呢?在楞严经里头啊,这白纸黑字一大堆呀,楞严大定在这里呀,那就糟啦!这个就叫什么?死在六尘之下。缘心听法,此法亦缘啊。那么我们想想,这个人笨不笨呢?这个人太笨了,是太笨了!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笨蛋一个啊,不晓得因指望月啊,把指头当作月体。执著佛的言教,执著色尘的经典,以为这就是心性,大错特错了。所以说:【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这个地方的指,比喻前面的月。诸位要晓得,前面那个月是比喻的心性,指是比喻佛的言教,可以代表佛门里面所有的设施。这是一指呀,一切的设施,都叫我们明心见性,见月啊。所以指,是比喻的言语文字,这说得更明白一些。月,就是所比的真理,真如本性。若是伶俐汉就应当知道,我们要依佛所说之法,所谓是依文字,或者是依方便,依方便就是依指呀,这个指是文字,是方便啊,起观照啊,观天上那个月啊。要起观照啊,才能够证实相,看到天上真正的月亮啊,这就是证实相。那么由此可知,佛门里面所有言说设施,都是启发我们观照般若。正因为我们观照般若提不起来,借着种种方法引发啦,为我们观照般若做增上缘呢,这是一个善学的啊。正如古大德所谓是言下大悟,或者在色相当中,看到自然现象的变化,豁然开悟了,那是见色开悟。他为什么会开悟呢?不执著色相,不执著言语文字,他才开悟啊。那么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不能开悟啊,就是有执著,执著得太坚固了。佛法是破执著的呀,执著是病啊,执著是烦恼,执著是生死。如果还要这么执著下去,这种事情麻烦就大了。那么诸位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以后听经、研教,至少啊,你能够得到一个方向,得到一个门路。那就是功力要勤,决不执著,这个人在经教当中才有开悟的可能。最怕的是什么呢?钻牛角尖。这一句经文怎么讲的?底下一句怎么讲的?这个古人这样讲法,那个注解那样讲法,究竟哪个对?在这里研究,在这里思索,全用攀缘心。这样子,就算你寿命长,你能活三百岁,你研究三百年,还是一塌糊涂。为什么呢?错用了心啊。善于用心的人用真心,真心是什么?无分别心。这意思看不懂,看不懂要不要研究?不研究。因为研究是攀缘心,攀缘心没有结论的。不研究怎么样呢?多读。古人所谓是,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呢,恍然大悟。研究不能开悟,不研究的人开悟了。不研究的人是心清净,不用攀缘心。你们看看自古以来这些大德们,在家出家的,哪一个人开悟是靠研究去开悟的?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研究。换句话就是说,决不用分别,决不用执著,这样就能开悟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病,病在哪里?自己要明了啊。功力不勤不行,心是散乱的,妄念太多,所以叫我们念佛,叫我们背诵经典。道理在哪里呢?摄心呢。心不散乱,心不执著,心无妄想啊。久久功夫成熟了,自然就发生作用了,根尘相接触啊,自有悟处啊。所以要晓得自己的毛病,也要晓得众生的毛病。要晓得对治的理论与方法,还要晓得对治的时节因缘。这些道理、这些方法,你要都懂得了,你自家就会用功了,而且你的功夫啊,能够得力。从此以后,在一切事物境界当中,再不用第六意识了。给诸位说,你们常常是念这个十大愿王,用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他有成见,他有执著,他有分别,决定不能随顺。不用六、七识了,就可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了。为什么呢?性中没有分别,性中没有执著。我们见色用见性去见,用见性呢,则见色性啊,色是法,色性就是法性;用闻性去闻,闻的是声性,声是法,声性就是法性。所以你要会用啊,以六根根性接触六尘境界,就处处见性。这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啊。这个时候,大地众生无不是真性现前。所以自己见性了,看到一切大地众生呢,个个成佛,见性成佛。什么时候成佛?同时成佛的,决定没有先后。到你成佛的时候,嗯,释迦牟尼佛成佛在我前,阿弥陀佛在我前,弥勒佛还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在我后,你还有前有后,决定没有见性。有前有后是有分别呀,有分别有执著才有前后啊。离开分别执著,前后了不可得。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呀,你才晓得禅家所谓「坐断三际」,那个三际怎么断的?三际是指过去、现在、未来,坐断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了。那在楞严经好讲了,你要用见性去见一切色法,没有三际;闻性去闻一切音声,没有三际。你用耳识去闻声尘有三际,用眼识去见色尘有三际。你看看楞严经讲这个道理讲得多透彻,多么明白。学了要了啊,了是明了啊,明了就是开悟啊。悟了之后要会用啊,用在日常生活上,这就叫修行。这在大经里头就是修大行啊。所以佛在此地这一段话是很感慨的话,非常难得阿难尊者的表演。阿难是大菩萨,大权示现呢,把我们众生那个病啊,他都装出来了,请释迦牟尼佛来治疗。那么佛所讲的都是原理原则,我们听了要悟,我们要活用。理论是活活泼泼的,给诸位说,仪轨方法也是活活泼泼的,决定不是死的。
顶礼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