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古风爱情:《诗经》里的情感观是怎样的?

追溯古风爱情:《诗经》里的情感观是怎样的?

00:00
07:25
将仲子
将(qiāng)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 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园 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出自《诗经·郑风》,郑风是郑国的民歌,郑国主要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对于郑风,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评价:“郑声淫。”这三个字的意思并不是说,郑国的民歌流传的都是一些低俗淫乱的故事,这个“淫”字是指“过度”的意思。比如梅雨季节,我们说“淫雨霏霏”,就是雨下得实在太多了,没有节制,过度了。所以孔子的意思是说,郑国的音乐太花哨,节奏音调变化得非常多,技巧也比较多。
《礼记》曾经记载,魏文侯在听雅乐的时候,总是害怕自己打瞌睡,但是听到郑国音乐的时候,他就既兴奋又陶醉,不知疲倦。这其实就是雅乐和郑声的区别,雅乐是正式场合才会演奏的,所以比较庄重,音调也相对单一。郑风朗朗上口,千变万化,更贴近日常的生活,比较有情趣,所以会取悦人的耳目。这首《将仲子》,就是郑风的代表作。
我们都知道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将进酒》。这里的“将”和《将仲子》的“将”一样,是一个动作,指“请”的意思。“将进酒,杯莫停”就是在劝酒:来,今天我们遇到了,彼此这么开心,各位举起酒杯痛饮吧!
《将仲子》是一个女孩子对仲子的请求。仲子是谁呢?这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称呼,就是家里的第二个男孩子,排行老二,要是叫得更俏皮一些,那就是小二哥。这个女孩子对小二哥,有什么样的请求呢?
第一段,她说:
“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这个“里”指的是“邻里”。古代的居住形态是“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也就是说每五户人家,就组成“一邻”,每五邻,也就是二十五家,才组成一个“里”,一个“里”就可以称作一个社区了。这里说的“无逾我里”,就是姑娘在讲:“你不要进到我们家的这个社区里来。”
第二段,这个姑娘又说:
“无逾我墙。”
这个“墙”其实就是“里”的外墙。当时,每个里都会修筑一道外墙,以起到防护的作用,把这二十五户人家保护起来,像我们今天的小区,也是一圈外墙围着几栋居民楼。这个姑娘提醒说:“小二哥,你可不要翻越这道墙。”从这里我们就能发现这两个人是有情感的。姑娘是在说:“你要是翻墙进来,就把邻居们都惊扰了。”
接着姑娘又对小二哥说:
“无折我树杞。”
后面还有——
“无折我树桑。”
“无折我树檀。”
“杞”就是“杞柳”,杞柳的质地柔软,可以用来编筐子。“桑”就是“桑树”,桑叶可以养蚕宝宝,结的果实叫桑葚,可以吃,还可以入药。“檀”就是檀树,檀树的质地很坚硬,古人会用它造车轮,所以并列在一起。小二哥如果要翻墙,就会弄坏这三种树,这都是姑娘家,甚至是整个社区里重要的财产。
古人种树不是为了绿化,树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它是经济作物。而且树在古代不止有经济价值,它还有一些美好的寓意。诗里的这几棵树,可能也不是一般的树,而是社树,是这个地方的保护神,就像地标一样。如果在某一个社区里,有一棵大树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红纸条,它就是一棵许愿树,是供大家祈福的。为什么在一些社区里面会有这样一棵树,还会有很多以树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呢?
这个“社”字,右边有一个“土”,所以“社”的意思就是土地神。社树有一点类似于远古时期的部落图腾,是这个社区的精神信仰,是一个情感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寄托。所以这个姑娘对小二哥说:“你可不要翻墙,不要把树弄坏了。如果我们之间谈恋爱会把社树弄坏,那邻居们就不答应了。”但姑娘又觉得这样讲,会让小二哥觉得她很无情,好像她只担心树的安危,并不关心他是不是摔倒,是不是想她。所以姑娘接下来又找补回来,说: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哪里是舍不得树,我是担心我的父母会知道。我虽然非常牵挂你,但是父母的话也要听。如果他们责骂了我,我就会害怕。”这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就安慰到了她的情郎。接下来两段的内容基本差不多,都是姑娘请小二哥不要翻墙到自己家的附近来,否则引发兄弟和邻居的流言,会让自己很尴尬、很头疼。
她担心别人的指指戳戳,这就是“礼”。我们在《诗经》中看到过很多讲爱情和婚姻的诗,这首诗讲的就是热恋期的少女,那种渴望爱情、又有所顾忌的心情,就叫“发乎情,止乎礼。”
这首诗将这种状态刻画得很生动,这个女孩子一边要安抚心上人急切的心情,让他不要着急、不要生气,另一方面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恋情成为别人的谈资,甚至为环境所不允许。我们两个谈恋爱不能影响到别人,小二哥你又翻墙头,又破坏树木,看似轰轰烈烈,但你忽略了我的感受和处境。
这才是礼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一些人会说我喜欢你,我们两个在一起,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这种想法才浪漫。但是在《诗经》的礼教里面,不是这样的,它不认同这种浪漫。被礼法所允许的浪漫是什么呢?一个男孩为了和一个女孩在一起,如果得罪了女孩的家人,甚至把她周围的人全得罪光了,这不叫浪漫,这是不负责任。所以《红楼梦》里面,宝玉跟黛玉哪怕是彼此非常有情的,从小到大都住在一起,两个人之间亲密无间,但是他们并没有逾越规矩的私情,这个也叫作“止乎礼”。如果为了一时的激情,就做出逾越礼法的行动,在古人看来是相当不成熟的,是要接受惩罚的。
我们去理解一首诗,一定要去追溯它的源头,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里,这样才能理解《诗经》里面所流传下来的中国式情感。它讲究的是平和,是“发乎情,止乎礼”,因为只有这样,一段感情才能细水长流。如果一个人用极端的、带有破坏力的方式来表达爱意,那在古人看来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时的激情。一时的欲望是不会长久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红楼梦》中,贾母很不喜欢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说。她在看戏时就说:“那些女孩子,只一见了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表达了中国礼制里面的规矩,展现了古人是怎么样对待感情的,以及他们所允许和赞同的感情方式是什么样的。我们要理解《诗经》,理解中国式的感情,就要回到文化的源头,回到那个时代去通读它。
为什么我们现在对待感情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古老的《诗经》和礼制,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将仲子》中的这个姑娘,是古代一位真正的佳人。我们今天的人来看几千年前这个女孩子的内心独白,可能会被她的坦率和真挚所打动,也会欣赏她在热恋期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不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举动,这位女子在恋爱中所坚持的原则,你是不是也认可呢?



《将仲子》不仅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它娓娓道出了古代情侣间的矜持与礼法之美。这段情感旅程,蕴含了古人如何将激情与礼教相平衡,展现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国式情感观。是时光漫步,还是深情一课?让我们一同穿越到那悠扬的古风中,感受理智与情感的和谐共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