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义还是没实力?为何开国大典时,蒋介石没有派飞机捣乱?

有大义还是没实力?为何开国大典时,蒋介石没有派飞机捣乱?

00:00
21:42

蒋介石,一个有心无力的军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经过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

伴随着主持人林伯渠宣布大典开始,毛主席用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随后,毛主席亲自摁下电钮,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慷慨激昂中冉冉升起。同时54门礼炮鸣炮28响,象征着54个民族在我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革命目标。

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及诸多沿海岛屿等地的国民党军尚在负隅顽抗,可以说距离全国解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国之所以选择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的“提醒”。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并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彻底覆灭,而后新中国的工作开始提上日程。

1949年6月26日,刘少奇带队秘密访问苏联,在化解中苏之间十多年来一系列误会的同时,也争取到了苏联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鼎力支持。

会谈期间,斯大林提醒刘少奇,南京国民政府退出大陆,战争还在继续,现在是典型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你们要谨防帝国主义以此为由进行武装干涉,尤其是美国对新疆等地的分裂,这是极其毒辣的一招,不得不防。

虽然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未如斯大林所料兴风作浪,尤其是武装干涉中国革命。但从后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来看,鉴于国际尤其是远东局势风云突变,所以尽快建国无疑更为稳妥。

所以,经过慎重考虑,结合国内外局势的发展,毛主席等领袖将原定于1950年1月1日的建国时间提前了三个月。

虽然全国尚有大片国土尚未解放,且北京城内更有长千上万的特务兴风作浪,但新中国的横空出世,不仅能尽早争取国际支持,更能深深鼓舞尚在浴血奋战的全国各族人民。

而1949年10月1日,对蒋介石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天。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见证了太多历史事件,其蒋家王朝更是在中国呼风唤雨22年。但蒋介石眼见自己起高楼,眼见自己宴宾客,眼见自己楼塌了。从1927年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时的风光,到1949年匆忙逃出南京的狼狈,蒋介石的心境比过山车还要跌宕起伏。

而新中国的成立,对于蒋介石而言更是晴天霹雳,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只是宣布了蒋家王朝在中国统治的终结,蒋介石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那么新中国的成立就在法律上宣告了蒋家王朝的彻底凉凉。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不是从未拥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看着自己亲手缔造的江山被彻底颠覆,蒋介石想要心静如水,条件根本不允许。

事实上蒋介石在这一天也确实比较躁动,在他这一生中最黑暗、最漫长和最难过的这一天,蒋介石依然不忘时刻关注开国大典的广播,而当听到毛主席那震古烁今的声音时,蒋介石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根据当事人回忆,蒋介石甚至默默垂泪了。

彼时的蒋介石可谓人生的最低谷,虽然习惯以“下野”的方式以进为退,做梦都紧握权力不放松。但解放战争的屁滚尿流,让蒋介石职业生涯的第三次下野“顺理成章”。

1月21日下台后,蒋介石习惯性地返回奉化溪口镇老家住了几个月时间,随后在4月25日再度“出山”。等到10月1日时,蒋介石身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

不过,虽然戚戚然如丧家之犬,尤其是代总统李宗仁对其极尽冷嘲热讽,但蒋介石仍然在国民党幕后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这个“无冕之皇”为了挽救蒋家王朝,必然要选择拼死一搏,哪怕恶心一下新中国也是好的。

于是在得知了新中国将在10月1日成立的情报后,毛人凤建议蒋介石尽快制定破坏行动。

鉴于国民党军队早在解放军秋风扫落叶的攻势下四散奔逃甚至就地消灭,所以蒋介石能够依靠的只有空军。毕竟虽然解放军陆军实力强大,但空军力量极其薄弱,国民党依然掌握着全国大片地区的制空权。

所以,蒋介石和空军司令周至柔密谋,决定以浙江舟山群岛为基地,在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轰炸天安门广场,毕竟届时的天安门广场不仅有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领导人,更有30多万群众,一旦遭遇空袭后果不堪设想。

但10月1日当天,蒋介石却突然犹豫不决了,从早上开始,周至柔就多次打电话请示,得到的回复一直是“再等等”。

等到上午9点我党公布了开国大典的举行时间后,周至柔再度拨通了蒋介石的电话,因为再不行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周至柔谏言:“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这次准备很充分,保证能完成任务!”

然后,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高声表示:“任务取消!”

这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毕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蒋介石愿意,他的破坏计划一定能成功。毕竟往天安门广场扔炸弹本质上是政治战,哪怕造不成伤亡对新中国的心理打击也是极其沉重的。

那么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何偃旗息鼓?为何放弃这到手的胜利?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根据国民党事后的解释,蒋介石考虑到空袭天安门城楼和紫禁城会导致全国人民的谩骂,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更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千古罪人,所以蒋介石选择了罢战息兵。

但当年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时,加班加点地和美国签订卖国条约时,狼狈败退前对上海的无差别轰炸时,蒋介石怎么就没想到要成为民族罪人?怎么此时就突然开悟了?

所以,静夜史认为蒋介石巴不得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出师不利,军阀习性决定了他不可能有什么民族大义,更不会大公无私地“成人之美”。

从这一点上来看,那句充满人性的“西沙战事紧”也是一句名副其实的扯淡。毕竟当时的南越还有很多蒋帮顾问,让他们当着盟友的面资敌,蒋介石就算再没脸没皮也不得不顾及江湖道义。

也有人说,蒋介石之所以最后一刻取消任务,主要原因在于蒋介石比较惜才,尤其是很宝贝那些空军飞行员,毕竟培养一个空军飞行员实在是代价高昂。

抗战期间在日本帝国主义空袭了重庆以后,蒋介石曾要求空军集中主力前去报复。但得知双方的战斗机性能差距悬殊后,很快取消命令并令已经起飞的战斗机群返航,不做无谓的牺牲。

听起来特别感人,尤其是飞机起飞了才知道中日战机差距大的事实就显得特别有前瞻性。

所以,所谓的民族大义和人性光辉根本不足以成为蒋介石“临阵退缩”的理由,能让蒋介石理智和冷静的,一定另有他因。

静夜史认为,蒋介石的两个“不给力”,最终导致了空袭天安门的胎死腹中:

1、特务们的折戟沉沙

对于蒋介石而言,扔几颗炸弹实在是太便宜敌人了,他要的是敌人的元气大伤,具体表现为毛主席等领导人遭遇不测。

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蒋介石早已做了两手准备,除了强大的B-24轰炸机群,蒋介石败退时留下的特务组织正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北平解放前,一直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更是特务组织的集散地,在多年的经营下,这里汇聚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2厅、党通局、军统、中统等特务系统,他们昼伏夜出,是蒋介石推行法西斯式统治的重要工具。

北平解放后,这些本就在地下的特务组织更是主动下潜,聚集着大量的特务骨干力量,它们不仅大肆破坏,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更疯狂刺杀新中国高级干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鉴于此,解放军入城后,中央军委随即成立公安部,罗瑞卿任首任公安部部长。同时组建隶属于公安部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成为保护首长安全和维护北平治安的重要力量。

为防止特务在开国大典期间搞破坏,罗瑞卿将手中力量化整为零,深入到抓捕特务的行动中。

特务很快遭遇迎头痛击,比如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第2团排长刘拴虎,通过天安门广场附近拐角处一个“飞马”牌香烟的烟头,顺藤摸瓜抓住国民党国防部2厅华北督查2处北平情报组特务王以才。

当时的王以才正在绘制天安门广场附近地图,准备在开国大典时炸掉领导人的车队。

王以才被抓后,蒋介石又命令特务吴瑞金潜入政协会议委员及各界代表等下榻的亚洲饭店。吴瑞金发现菜农进出饭店几乎畅行无阻,于是就乔装打扮企图浑水摸鱼。

但细皮白肉的手以及极其业余的挑菜姿势,从一开始就将其特务本性暴露无遗,于是吴瑞金还没成功地在亚洲饭店装上定时炸弹就被清场了。

但蒋介石似乎还有杀手锏,是的,那就是中统特务赵冰谷,作为国民党中统局首脑季源溥的大将。赵冰谷跟民主人士李济深、张澜等都有交情。所以蒋经国亲自安排让赵冰谷去拜访周恩来,并争取在新政协里谋得一席之地,以便于源源不断获得情报。

但在红色谍王李克农面前,赵冰谷似乎不够抓。所以在获得了这一情报后,李克农决定顺藤摸瓜,一举抓捕这条线上的所有特务。

然后在赵冰谷入京后四处活动,通过李济深、张澜等人接连拜访各民主党派人士的路上,李克农在9月20日,即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将赵冰谷抓捕,并从所带行李中搜出电台、密码本等从事特务活动的罪证。

对于蒋介石而言,空袭只是虚张声势,特务才是最终王牌,但在新中国周密的部署下,再多的特务也逃不过全军覆没的尴尬结局。

所以当蒋介石在10月1日得知特务活动均告失败,尤其是赵冰谷早在10天前就吃上了香喷喷的牢饭时,蒋介石瞬间感觉手里的鸡腿不香了。

2、美利坚的袖手旁观

从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蒋介石就始终和英美势力坚定地站在一起。甚至不惜抛弃结发之妻陈洁如和宋美龄结婚,争取英美势力支持。

抗日战争以来,蒋介石更是紧随美国脚步。比如在珍珠港事件将美国乱入二战后,蒋介石政府才紧随美国对日宣战。

而蒋介石对美国的亦步亦趋,也是美国全力支持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常之一的重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并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援助,这是蒋介石敢于反动战争的重要因素。

但国民党的表现实在是太过拉胯,堂堂一国之领袖更是被冠以“运输大队长”地称号,这让蒋介石尴尬到无地自容。

所以,当蒋介石政权经过了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丢了大陆,并“成功”转进台湾地区后,美国终于选择了放手,也就是抽身。

蒋家王朝覆灭后,美国大使馆并未随之南下广州,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更是主动寻求与我党对话。虽然对话最终不欢而散,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更是给司徒雷登进行了高度概括。但美国朝野始终没有放弃接触甚至拉拢新中国的努力。

比如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提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防御线,即从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群岛最后到菲律宾群岛。在这条防御线中,南朝鲜和台湾地区并未包含其中。

对于美国而言,只要新中国不倒向苏联,哪怕保持中立对美国都是有利的,所以美国愿意以台湾地区做人情,默许解放军浮海东渡解放台湾地区。而这也意味着美国早已对蒋介石政权失望透顶,从蒋家王朝覆灭开始,美国就决心放弃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盟友”了。

只是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打破了地区平衡,美国也随即食言而肥,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开国大典时期的美国,正处于拉拢新中国的阶段,所以是不可能和蒋介石沆瀣一气的。

从李克农提供的情报来看,蒋介石负责空袭的飞机是美国B-24轰炸机,这种飞机时速约488公里,最大航程3380公里,这意味着他的作战半径约为1700公里。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起飞6架B-24轰炸机,并在北京南苑上空投下30枚炸弹,造成24人伤亡,近200间房屋被炸毁。

但此时由于北方已经全部解放,蒋介石最近的起飞地点是舟山群岛,距离北京约为1200多公里。如果得知开国大典时间后起飞,那么约3个小时可以到达北京上空。

因为开国大典的时间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这就意味着完成空袭任务后,飞行员必须在夜间返航,但问题是B-24轰炸机夜航能力很差,所以大概率会有来无回。

所以蒋介石希望的是利用南朝鲜的釜山港予以中转,但李承晚表示不想自己不想惹火烧身。毕竟是美国的自留地,李承晚说什么也不能和美国利益背道而驰。

所以美国的不支持,是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的重要因素。

再者,对于军阀出身的蒋介石而言,手中本钱并不富裕,如果贸然出击,胜利还有情可原,如果失败蒋介石拿什么“号令天下”?而且在蒋家王朝人人喊打的情况下,飞行员会不会直接驾机起义,让蒋介石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是不敢细想,所以蒋介石不能不有所顾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然空袭天安门时怂了,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豪言壮语无疑也是非常提气的。

而不管蒋介石最后因为什么怂了,新中国对待开国大典则一刻没有松懈,除了废寝忘食地抓特务,在应对蒋介石的空袭方面,我们更是做了周全部署。

比如在场地选择上,经过激烈争论,抛弃了西苑机场方案,最后改为天安门。

针对国民党空军在开国大典那一天可能进行的空袭,周总理指示:在北平的南苑机场集中有升空作战能力的战斗机群,在北平四周布置用于防空的高射炮群。

而在时间上,则精确算到了舟山群岛到北京的时间,并将大典时间最终确定为下午三点,确保它们有来无回。

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不仅在海州、响水口、睢宁、徐州和商丘设置防空站,每隔10分钟向北京阅兵指挥所聂荣臻汇报,公司在现场进行了部署,包括敌机来袭时领导人躲进天安门门洞,现场群众立即卧倒,战机空中拦截,广场外防空火炮对空射击等。

而受阅飞机不仅要飞两遍,其中4架更是带上了12.7毫米机关枪,外加1800发机枪子弹。一旦敌机飞临立刻进行射击。

虽然已经做到最好,但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相当被动。

不过蒋介石似乎更缺乏信心和勇气。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5716011

    官僚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