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不义死于嚣张?作死之王卡扎菲,如何以一人之力彻底得罪五常?

生于不义死于嚣张?作死之王卡扎菲,如何以一人之力彻底得罪五常?

00:00
24:03

卡扎菲,一个不作不死的“叛逆者”。

2011年11月20日,在阳光明媚的利比亚苏尔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出废弃的管道,结束了长达数月的“蜗居”生活。

随后,人们用拳打脚踢的传统方式表达了对这位领袖的衷心“爱戴”,并“悉心”地脱下了卡大佐的衣服避免中暑。在末了的高潮环节,大家掏出枪支,用子弹在卡大佐的脑袋和肚子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纹身”。

卡扎菲的去世,是利比亚人民的众望所归。因为它们实在不能容忍,自己本来就比较小康的生活,为什么缺少了民主和自由的空气?于是伴随着2010年突尼斯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利比亚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打倒卡扎菲的革命运动中。

而后卡扎菲被处决,利比亚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广大利比亚人民在当牛做马而不得后,才感觉起来以前那个当牛做马的日子是多么令人怀念:你说我一个小康之家跟着突尼斯等“贫下中农”去掺和什么“茉莉花革命”?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作为小国的人民,他们莫说不知道自己被习惯性忽悠致瘸的悲惨下场,就算能未卜先知,比如通过伊拉克人民的境遇推人及己,也改变不了被裹挟向前并踹下深渊的尴尬命运。

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拳头永远是最大的真理,小国想要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墙头草随风倒,爱抱大腿不挨揍。

而当今的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就是联合国,最有实力的就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小国能做的,就是摇旗呐喊,就是随波逐流。

但问题是,卡扎菲是个志存高远的领导人。

在这个世界上,小国拥有大志向从来不鲜见,毕竟冈比亚也有踏平安理会,吊打五常的凌云壮志,但凡事就怕认真,卡扎菲做梦可以,但触碰到五常的底线那就只有对不起。

毕竟五常不仅是大米,很多时候更是天降正义。卡扎菲的被动去世,某种程度上就是五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为常年回避不了五常的小国,不经意间得罪某常并不稀奇。但像卡扎菲这样以一人之力得罪五常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而且,就像高情商说话令人如沐春风,低情商说话就让人想乱拳打死一样。在低情商这块,卡扎菲始终拿捏得死死的,因为他不仅过嘴瘾,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死”二字的100种写法。

利比亚作为北非国家,本身平淡无奇,因为毗邻地中海而自古以来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的自留地,在历史上先后被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意大利等强权统治。但因为有了卡扎菲,利比亚从此不平凡。

二战结束后,新兴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釜底抽薪地打击英法等殖民帝国,积极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于是利比亚迎来了独立自由的新生。

今天的利比亚领土,主要由帝国主义确定,具体来说就是意大利,在1911年击败奥斯曼帝国攫取利比亚之后,意大利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殖民经营,最终奠定了今日利比亚的版图。

二战期间的意大利选择了轴心国阵营,因此利比亚随着意大利的失败成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利比亚由联合国托管,直到1951年取得民族独立。

利比亚独立后,奉行君主立宪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利比亚取消联邦制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

因为伊德里斯国王在国内支持率并不高且身体不好,更因为亲西方的政策引发国内不满,为卡扎菲的政变上位提供了可能。彼时的卡扎菲深受埃及纳赛尔的影响,也组织了“自由军官组织”,成为政变夺权的重要力量。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利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从此利比亚进入卡扎菲时代。

卡扎菲的成功上台,固然得益于卡扎菲本人出色的领导能力,但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彼时的美国,因为越南战争的拖累导致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转攻为守,在国际抢实行收缩战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卡扎菲开始不拿美国当干部了。

卡扎菲上台后,宣布石油产业国有化并强行控制外资企业,严重侵犯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权益。要知道伊德里斯一世时期,美国与利比亚签订了大量的经济合同,仅利比亚石油公司就有6个,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卡扎菲的“横刀夺爱”,让美国本就不太豪横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除了“抢钱”,卡扎菲还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送客”的思想,在1970年强势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将6000多名美国大兵驱逐出境。惠勒斯空军基地是美国在非洲的最大军事基地,它的丧失极大地冲击了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1972年卡扎菲又废除了伊德里斯时期与美国签订的9项经济军事协定,宣称美国为利比亚的头号敌人。

卡扎菲之所以对美国如此强势,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少轻狂,而是因为美国全面收缩时,苏联却在咄咄逼人地扩张。

虽然勃列日涅夫能力有限,但苏联却迎来了国力的巅峰,为了打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围堵,苏联四面出击,尤其是在非洲处处留情,所以当卡扎菲决定搭上苏联的快车,自然对美国不屑一顾。

驱逐了美国势力后,卡扎菲陆续从苏联购买了100多亿美元的军火,并聘请了1000多名苏联顾问,不仅将原来的惠勒斯空军基地租给苏联,更买一赠五追加5个基地,苏利关系更上一层楼。

所以在强势的卡扎菲面前,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只能打碎门牙和血吞,深仇大恨埋心中。

而卡扎菲似乎并不愿意见好就收,比如1985年12月,以色列和维也纳机场遭受恐怖袭击,美国认定和利比亚有关,并从利比亚撤侨;

1986年,美国在锡德拉湾发动军事袭击,造成卡扎菲大量损失;

1986年4月,西柏林一家美国大兵经常出入的舞厅发生恐怖袭击,随后美国总统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并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哈娜;

1988年12月,泛美航空PA130号航班在英国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共造成25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遇难,其中189人为美国人,再度挑战了美国的底线。

可以说,有苏联撑腰的日子,卡扎菲春风得意、有恃无恐,加上夺回石油控制权后依靠石油涨价赚得盆满钵满,将利比亚人民的人均GDP提升至10000美元以上,且推行免费教育医疗等赢得了利比亚人民的拥护,所以卡扎菲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存在。

但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想到苏联会在1991年轰然崩塌。虽然作为直系继承者,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但早已不复苏联的超级大国之勇。在面对北约东扩等围追堵截时根本力不从心,所以苏联解体后,利比亚的靠山彻底没了踪影。

卡扎菲有点儿慌,毕竟海湾战争给太多人上了课,卡扎菲自然不可能没有心得体会。所以卡扎菲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

虽然西方国家给卡扎菲次子赛义夫的洗脑对卡扎菲产生了触动,但卡扎菲明显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了转型,所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卡扎菲的“回心转意”并不感冒。

面对西方国家的不为所动,卡扎菲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心不诚,所以卡扎菲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将俄罗斯拿来做了投名状,具体方式就是大力声援车臣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俄罗斯虽然不是当年的苏联,但也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气,于是俄罗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是08年全球次贷危机后,石油价格一路下跌,靠卖石油生活的利比亚瞬间陷入困境,导致国内民众愈加不满。于是为了维持统治,卡扎菲又开始念叨昔日和苏联的兄弟情义,并企图买点俄罗斯武器,效仿印度成为俄罗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在俄罗斯长期一蹶不振的情况下,虽然卡扎菲支持车臣的破事还是很扎心,但只要卡扎菲愿意回心转意,还是可以共赢互利的。

只是,皱了的白纸再难抚平,即便两国重修旧好也终归会有裂痕。而且,谁会和一个反复横跳的小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呢?

这一点,美国更是深以为然,且不说当年卡扎菲与苏联你侬我侬,坚持恶心美国的那些破事,单单是卡扎菲冷战结束后的一系列玲珑手段,小孩子也知道这是常规的保命操作。对于美国而言,这样的卡扎菲怎么能值得信任?

所以,尽管卡扎菲努力修补与美国的关系,比如在“911”事件后公开谴责恐怖分子,在2008年称赞美国国务卿赖斯为“我亲爱的非洲妇女”,但美利关系注定不会再美丽。

如果说只是得罪了美俄,在五常的圈子里,还是可以有其它三国仗义执言,卡扎菲的下场断不会太惨。

但卡扎菲作为一个能力卓越的领导人,坚持凡事做到绝,惹火惹个遍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把剩下三国给得罪了。

因为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后飞机坠落导致了13名英国人的丧生,所以英国和美国一样很生气。

不仅如此,从1980年开始,卡扎菲还长期是英国分离主义“爱尔兰共和军”的幕后金主。

更要命的是,卡扎菲威胁英国首相布莱尔如果洛克比空难嫌犯迈克拉希死在监狱,我就让你好看(I will give you colour too see see)。于是苏格兰司法部在2009年8月以“人道主义”原则释放了已经胰腺癌症晚期的迈克拉希。

对英国而言,被卡扎菲讹诈74并服软本身是件很丢人的事,所以英国希望低调处理,悄悄地放人声张的不要,毕竟日不落帝国虽然不要殖民地,但还是要脸的。但卡扎菲却派出了自己的儿子赛义夫千里“接亲”,更在机场组织了上千人的欢迎队伍,阵容堪比保安比群众还多的明星接机。且不说公然庇护迈克拉希这件事如何令西方不爽,单单是这件事的交接方式,就已经让英国怒发冲冠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虽然英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国家,但却长期和美国保持着父子情深的关系,眼看英国被欺负,美国的难过和愤怒的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往后余生,英国想的全都是让卡扎菲死无葬身之地。

但卡扎菲似乎从来不以为意,一直以来,卡扎菲都有一个朴素的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泛阿拉伯主义的联盟。作为卡扎菲的偶像,埃及总统纳赛尔就一直奔走在倡导阿拉伯统一的道路上。卡扎菲趋之若鹜,他认为只要阿拉伯精诚合作,在座的各位大国都是垃圾。

但问题是历史上的阿拉伯只统一过那么一次,后来的奥斯曼帝国虽然极盛一时,但也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由于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区位极其特殊,民族和宗教问题纷繁芜杂,再加上大国的觊觎,早已习惯了各自为政的阿拉伯国家统一起来谈何容易?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1970年纳赛尔去世后,卡扎菲曾推动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组成“阿拉伯共和国联邦”,但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联邦最终无疾而终。

心灰意冷之下,卡扎菲开始了酝酿更庞大的计划,既然阿拉伯世界各怀鬼胎,那么回到非洲抱团取暖总是可以的。毕竟欧盟已经做出了一个正能量的示范,非洲联盟没什么理由比欧盟更差。

于是在1999年于苏尔特举行的非盟第4届特别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成立非洲联盟的宣言,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卡扎菲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议会和军队,为非洲一体化描绘了美好的蓝图。鉴于卡扎菲的巨大贡献,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在2008年的9月授予其“万王之王”的头衔。

但问题在于,非洲不是欧洲,利比亚更不是德国,在欧盟于美苏争霸的夹缝中迅猛崛起后,非洲联盟更像是一群乞丐的过家家。

只是,即便是自娱自乐,卡扎菲也要整出惊天动力的动静来。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南斯拉夫之所以被北约空袭,不是因为所谓的种族灭绝危机,而是欧元的横空出世冲击了美元石油霸权的秩序;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所以被肉体毁灭,不是因为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萨达姆要求用欧元结算取代美元,再度挑战了美元石油霸权。

所以即便卡扎菲没有公开表示发行“非元”,但卡扎菲143吨的黄金储备摆在那里,美国早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砍向卡扎菲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

而最后法国之所以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将非洲视为自己的自留地。如果卡扎菲倡导的非盟真的横空出世,那么法国在非洲还怎么巧取豪夺?

而且,卡扎菲想要建立的共同货币除了可能挑战美元石油霸权,更直接冲击了法国在非洲苦心孤诣的法郎货币结算体系,从此法国在非洲的利益将大打折扣。

所以一想到这个,法国就有一种辣手摧花的冲动。卡扎菲似乎看出了法国的“不安”,于是重金支持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虽然法国一再表示自己异常地高风亮节,但一想到卡扎菲那不把门的大嘴,萨科齐让卡扎菲永远闭嘴的心就越发强烈。

再想想此前卡扎菲在法国倡导地中海联盟时不遗余力高唱反调的操作,以及高调表示“阵风”战斗机不行的戏谑,法国就感觉自己需要杀个河马立个威,而且就用“阵风”打头阵。

至此,五常已经黄了四个。理论上,在安理会“一票否决”的设定下,如果最后一个常任理事国愿意力保,那么其它四常也绝不可能让卡扎菲见了无常。

但卡扎菲岂是万事留一线的好青年?所以最后一个理论上本无交集的常任理事国,也给马不停蹄地闹僵了。

早在1970年卡扎菲政权初次与我国接触时,主席就给出过“狂妄”的评价。而当1982年卡扎菲访华时,其嚣张姿态更是令我国大为不满。

为了对抗西方国家的威胁,卡扎菲要求高价购买核武器,并以宝岛地区问题作为要挟,这更让新中国怒发冲冠。

更令人怒不可遏的是,长期以来卡扎菲除了怼天怼地怼西方,还捕风捉影地污蔑我们在非洲搞经济殖民,严重损害我们的国际形象。

决裂发生在2006年,似乎根本不知收敛为何物的卡扎菲派其子赛义夫窜访宝岛地区,彻底触碰到了东方大国的逆鳞。

至此,卡扎菲基本宣判了自己的死刑,被五常开除球籍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卡扎菲精力充沛地上蹿下跳,再度创造性地将这个时间大大提前。

2003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猛烈打击下,萨达姆政权光速倒台,卡扎菲再度被震惊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意接受国际调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人情,五常却只想打人:毕竟卡扎菲好像在说,你看,五常根本奈我不得,我说了同意他们才能进门调查。而且卡扎菲你接受就接受吧,要求有核国家无核化是几个意思?就像某些爱狗人士自己爱狗,就要求别人不吃狗肉一样,卡扎菲不仅要求大家都不要有核武器,还在联合国“不经意间”把巴基斯坦核武器的中文说明书给抖落出来了。

会场比较尴尬,因为众所周知,当年印度不讲武德,偷偷摸摸地拥有核武器后,鉴于大巴掌硬呼已经不现实,更重要的是美俄等国还指望着印度高价买军火,于是在各大国的慎重考虑时,巴基斯坦突然有了“近墨者赤”的开挂技艺。

谁能想到,短短15天时间,巴基斯坦就实现了核武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蜕变。在研制过程中,某美根本没有默许,某英和法根本没有提供原料,某俄根本没有提供技术支持,某中更是没有提供试验场地,巴基斯坦的自助研发能力有目共睹。

而且为了向中国推销方便,巴基斯坦特意制作了中文说明书。对于这一点,卡扎菲表示强烈的怀疑和不满?为什么没有阿拉伯语的说明书?

美国表示,毕竟中文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所以优先满足中国并没有问题。

这样的解释是如此地苍白无力还充满着大国优先的故意,于是卡扎菲出离了愤怒。

2009年联合国大会,卡大佐即兴演讲了96分钟,对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控诉,除了将安理会痛斥为恐怖理事会,高调撕毁联合国宪章,更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常一票否决权,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

如果说之前先后得罪五常是无心之失,那么将五常打包起来得罪就绝对是蓄谋已久。

于是在那很久很久以前的2011年,联合国安理会就美英法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最终形成了第1973号决议。

这一次,没有美国绕过安理会的常规操作,完全是联合国“合理合法”地要求卡扎菲就地毁灭。于是卡扎菲终于迎来了宿命中的那一天。在我们的撤侨舰船刚刚离岸,法国的炮弹就落到了利比亚的头上。

42年卡家王朝,就此彻底覆灭。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