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
毖彼泉水 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 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jǐ) 饮饯(jiàn)于祢(nǐ)
女子有行(xíng) 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 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 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xiá) 还(huán)车言迈
遄(chuán)臻(zhēn)于卫 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 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 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 以写(xiè)我忧

邶风·泉水
《邶风·泉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卫国的贵族女子,她嫁给了别的国家的诸侯,但远嫁之后,她看着故乡的河流,就产生了思乡之情。她要怎么来表达这种情感呢?大家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说的就是心中的愁绪像流水一样不能够割断,也无法停止,这实在是一个很精妙的比喻。《泉水》中的这个女孩子,她的愁绪也是这样。
我们来看第一段: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毖”就是泉水不断流淌的样子。这个“泉水”不是泛指,它就是这条水流的名字,也叫作“肥泉”。“淇”,就是淇水,在《诗经》中出现了很多次,它就像卫国的母亲河一样。
这是在讲,这不断涌出的肥泉水,最终还是要流向卫国的淇水里;而我绵绵不断的思念,总归要飞向家乡。
这是有方向的感情,目标明确。“我”有多怀念卫国呢?没有一天不在想念。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嫁得那么远呢?因为她是公族之女。我们现代人可能对当年的贵族生活很难理解,一国之君的族人叫作公族,所以她是国君的姐妹、女儿或者侄女。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女孩子是卫惠公的侄女,叫许穆夫人。她嫁到了许国成为许穆公的妻子,但无论她是谁,她的政治身份都是第一位的,婚姻是为了巩固两个国家,作为外交关系的工具,这也注定了她远嫁的命运。
远离故土和亲人的悲伤,她能够跟谁说呢?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卫国的国君姓姬,所以这里的“诸姬”,指的就是卫国的同姓之女,她要去找那些一同嫁来的卫国姐妹们聊天,就像加入同乡会。那小姐妹们聊什么呢?内心的苦闷、对家乡的思念,只有家乡人才能够理解她,跟她心意相通。
这个女孩希望姐妹们能够给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消解掉心中的苦闷,但她也明白,可能什么办法都于事无补,所以才会说“聊与之谋”,“聊”就是姑且的意思。算了吧,忍了吧,没办法,姑且和姐妹们聊聊吧,这样也许有点帮助。女孩对家乡的思念,就像周邦彦在《玉楼春》中写到的那句“情似雨余粘地絮”,我的思念之情,像雨后粘在地上的柳絮一样,始终萦绕在心头,铲也铲不走,吹也吹不走,踢也踢不走,根本无法排遣。
接下来,女子说,想到当年她们一起嫁过来的时候: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这两句比较好理解,就是描述当初分别的情景:出嫁的路很遥远,我们中途在“泲”这个地方休息,在“祢”这个地方告别;如今春秋更替,岁月流逝,我也无法得知家中父母兄弟的近况,这让自己牵肠挂肚,所以想回娘家看一看这种省亲的念头就更加强烈。
第一句很有意思,将女子在嫁过来的路上分别于两个地方借宿一夜的事写得很具体。有必要讲这么具体吗?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木兰辞》,里面有这么一段:“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其实也是这种写法。这不是真的要交代“我”去到哪里,住在哪里,然后过了几夜;这是要形成一种推进的感觉,就是“我”一步一步地离故乡远了。
这个远嫁的卫国女子没有办法回头了,所以她就跟姐妹们聊,说我们来的时候怎么来,住在哪儿,在哪儿吃饭,当时发生了什么,好像提到这一切,就能够回忆起故乡的景色。
接下来这个女子就开始想象了——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女子在规划,说如果我们想要回去,那回卫国这个路线,应该是这样的。反正回不去,想象一下还不行吗?先在一个叫“干”的地方休息,接下来到了一个叫“言”的地方,就可以宴饮了,给车轴上点油,把车上的金属件紧一紧。这多具体、多详细,如果不是回乡心切,一遍一遍地沙盘推演,怎么会考虑得这么周全?
就在这些细节的想象中,她们好像真的已经回到家了,好像明天这个心愿就能实现了,这就是深情。这首诗写到这里都是虚景,可是虚景里写尽了深情,女孩子们一问一答,实际上没走出家门半步,但她们却煞有介事,以假当真。
这样的写法,后来诗圣杜甫也用过。杜甫有一首诗,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安史之乱结束的时候,杜甫正在四川过着漂泊的生活,困苦交加,他听到“胜利了”这个消息到来是什么反应呢?叫“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马上收拾行李,乘着船从四川出发,经过湖北,再到洛阳——但这都是杜甫想象中发生的,那个时候身体还没出发,心已经飞回故乡了。
既然回家这么有盼头,路线都想好了,那不是应该越聊越开心吗?怎么最后一段,好像情绪突然就改变了,开头就说: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我想到卫国的肥泉,就忍不住要叹气了,想到须城和漕邑,就觉得心中忧伤。
为什么呢?因为现实中的这个女子,她是回不去的。这一场政治的联姻,把她禁锢在了这个地方;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所以聊天、想象和现实,这三者之间落差太大了,想象中越是美好,现实中就越觉得沮丧。这个女子是清醒和理智的,没有让自己一直沉浸在幻想之中,这份清醒引发了悲伤。
所以我们看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说: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种忧伤,已经超出我能够承受的强度了,我不能再待在这里了,我要转换一下情绪。怎么办呢?出门去散散心吧。
这一句很直白,这个问题我一时解决不了,那能不能先搁置呢?先让自己喘口气,舒服一会儿,到广阔的天地间去放松一下,得到安慰。
有时候遇到眼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摆脱不了的困境,我们可以向这个女子学习一下,不要困在其中,不要永远沉溺其中,去散散心,世界这么大,去看一看,也许就可以更好地面对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